國小教甄複試謀略

每年,參加教師甄試的準老師們,必須通過筆試、試教及口試三關。關關難過,如何關關過?有人總想筆試過了再說,但筆試過了,試教和口試沒過依舊枉然。

國小教甄複試謀略。圖片提供:何元亨老師

國小教甄複試謀略。圖片提供:何元亨老師

本文重點摘要

要把教甄過三關當成一件事,每關都要過,才會金榜題名。因此,要翻轉準備模式,得知落榜後的暑假開始一直到筆試前一個月,就得要先準備好試教和口試。所謂「準備好」就是要請專家教師、剛考上的教師、擔任過評審的教師或校長指導口試和試教的方向與流程,千萬別再找同是代理教師或外行的老師互相取暖,如果只想取暖,就只能永遠名落孫山!別再說運氣不佳等失敗的理由,就是沒有準備好,欠缺實力,連一點點好運都會離你而去。

這些年,我輔導無數考生在全國各縣市「上岸」,雖然以一般類的考生居多,偶有美勞、音樂、輔導或幼兒園教師,成績最好的是榜首。以我擔任新北市國小教甄試教及口試評審的經驗,綜觀教甄金榜的老師,有共同外顯的特色如下:

1. 充滿自信,或是擅於偽裝怯懦,通常以微笑來做最好的工具,以微笑點頭取代顫抖緊張。

2. 活潑大方,具有清晰的口條,甜美的聲音,穩健的臺風。

3. 深具演藝天分,教學演示如演戲般的生動,讓評審如臨教學現場。

這些特色是可以學習模仿的,除非沒有必上的決心,不然經過假以時日的練習,一定可以創造這些特色。

試教和口試要怎麼練習才能獨占鰲頭,就以我到輔仁大學和臺北市立大學師培中心演講「教甄複試技巧」內容來說明。以新北市一般類教甄複試為例,就如閩南語俚語說的:「一理通,萬里徹。」也就是舉一反三的意思,只要熟練好新北市的複試模式,便可套用全國各縣市,成功的範例不勝枚舉。

國語和數學試教到底要教什麼?才能出類拔萃

1. 切忌的部分:

教學時間內說太多廢話,未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個人秀,張貼太多的教具和過多板書,教錯抽籤單元。國語勿作字詞、朗讀及修辭的教學演示,甚至把國語教成自然或歷史或其他。數學勿僅作定義說明或教具製作。

2. 切記的部分:

國語或數學設定的課程,教一個主題就好,完成教學目標。在師生互動、分組活動、行間及分組巡視及班上「客人」照顧等都要如臨現場。

在高年級國語科的教學演示,可以亮眼的部分

1. 閱讀理解:

參照 PIRLS 評量中四層次的提問,讓學生學習文章的主要內涵;直接提取、直接推論、詮釋整合、比較批判,可以應用在內容深究或摘取大意的教學裡。當然提問者不見得是教師,也可以設計成學生分組提問,交叉回答,師生互動會更熱絡。

2. 寫作教學:

形式深究教學中,師生共同歸納課文的文章結構。藉由文本閱讀延伸出寫作教學,可以仿作、共作或獨立創作。

在高年級數學科的教學演示,可以亮眼的部分

1. 先具體再抽象:

不論教學單元為何?必須先展示具體的教具,說明抽象的概念,所有的定義,都是經過師生討論演譯後歸納。

2. 由淺入深:

確認學生舊經驗勿著墨太深,布題原則需由淺入深,由簡而繁,逐步引導。布題內容以課本為主,因為評審桌上有課本,自創題型會讓評審找不到依據評分。

3. 掌握中心概念:

掌握教學目標的中心概念,不宜過多,確認一個主要概念就可以,當然,若有把握,可以再附帶一個次要概念。

口試問什麼?要答什麼?

每個考生都會問這樣的問題。與其擔心,不如說要看的是當一個好老師的企圖心。教育現場要的是一個充分準備好的好老師。口試不是演講比賽,更不是朗讀比賽。我總喜歡把口試定位在教育專業對談,只是評審委員與考生間對教育或教學看法的交融。既然是這樣,要先釐清擔任口試委員的身分,通常是縣市內的校長,想想校長要的是什麼樣的老師?從這個方向去努力,勝算就會更大了。

口試要拔得頭籌,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層面努力:

1. 答題的策略:

答題最忌實問虛答,答不對題,長篇大論。切記要分層次做答,層次涵蓋行政宣導、教學、學生學習、學生活動、學生輔導、家長期望等,也就是要說出真實或間接的教學經驗。

2. 自我簡介(三折頁)及教學檔案:

簡介裡要包含姓名、學經歷、教育理念、教育生涯中的豐功偉業等。教學檔案就必須要呈現教學特色與學習成效。兩者的目的都是要引導口試委員提問的依據,當然也不必害怕答不出來了。

3. 常見的學生問題:

特殊生的學習與生活輔導,霸凌及學習落後,家中突遭變故,學生管教與輔導等等。

4. 常見的家長問題:

家長的期望,家長質疑教學成效,家長參與等。

5. 教育政策與專業成長:

教育部或教育局的政策,個人專業成長虛應運在教學上,提升學習成效。

6. 行政互動:

行政支援教學或班級經營,個人支援行政業務等。

教師甄選常見迷思

過多的失敗經驗產生迷思,迷思久了會成真理,考生常見的迷思如下:

1. 性別等職場歧視:

教育現場需要的是好老師,非關男女或畢業學校科系,更無關考試當時是否結婚?是否懷孕?可以尊重競爭對手,但別過度神化,總以為人強己弱。

2. 搞怪當創意:

試教引起動機環節,很多考生一進考場,就背一首詩或唸童謠或唱歌或呼口號,老師又不是小丑,何必呢?

3. 板書或計分板:

在十分鐘的試教時間,因為板書不但耗費時間,而且板書筆順不對或不工整,正好自曝其短。計分板美其名是增強物,但增強的事項千奇百怪,結果卻一樣好,製造假性公平,以上兩者皆嚴重混淆教學流程,提前讓自己出局。

4. 儀態與服裝:

試教和口試要看的是好老師的特質,無關聲音甜美與否?無關外表美麗俊俏?更無關服裝是否鮮豔暴露?一切自然,像一個好老師的樣子就可。

5. 多元且混雜的訊息:

每個考生都會聽到許多上岸者奇怪的訊息,譬如口試時要流淚,博取評審同情就會考上,如果真是這樣,找「孝女白琴」來考就一定金榜。其實,要建立屬於自己的試教和口試答題模式,創造獨特的風格,就容易受評審青睞。

6. 生手教師形象:

試教當下還在請學生拿出課本翻開第幾頁,行間巡視還在維持秩序,不斷複習學生舊經驗。口試連班級經營特色都講不清楚,如何能讓評審相信你是專家教師?

7. 筆試過再說:

就算通過筆試這關,距複試約莫只剩下十天,要準備試教大綱方向,要做教具,要做三折頁,要找到好師傅指導,這麼多準備工作如何能完成?就算勉強完成,也不夠精緻,當然也就名落孫山了。

參加教甄類別還有音樂、自然、英語、體育等,口試和試教的原則類似一般教甄,相信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努力是不會背叛人的!

延伸閱讀

何元亨 何元亨

何元亨

新北市新莊區昌隆國小行政人員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