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對自己說:我已經很努力了,明天再來!

有些孩子會因生活當中的挫折經驗反覆糾結,跳脫不開過往經驗的羈絆。有些父母會因不當管教方式造成親子關係的傷害,懊悔自責,並久久無法釋懷。人之所以對於這樣富含情緒性的記憶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大腦本身運作機制的緣故。當生活中的事件引發我們情緒反應時,注意力...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有些孩子會因生活當中的挫折經驗反覆糾結,跳脫不開過往經驗的羈絆。有些父母會因不當管教方式造成親子關係的傷害,懊悔自責,並久久無法釋懷。人之所以對於這樣富含情緒性的記憶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大腦本身運作機制的緣故。當生活中的事件引發我們情緒反應時,注意力與記憶力變得特別的好!

閃光燈記憶 Flashbulb memory 一詞,意指情緒事件的震撼性使得人能記得事發當時的狀況。對我們有重大情緒衝擊的事件,通常對個人有其重要意義。研究也發現,提供引發情緒經驗的幻燈片或是故事情節時,杏仁核活動活躍,讓受試者記得較佳。

記憶的提取,深受當下情緒所影響

強烈情緒時,腦部特定部位處於高度激發狀態,較容易形成神經元連結(也較容易記住)。經過二十幾年的實驗證明,心理學家提出情緒可以提高記憶力和對信息的提取能力。情緒與記憶的關係其實挺複雜的,包含壓力對記憶有所影響,情緒的強度與情緒的類型都有其影響。當我們快樂時,回憶起有關開心的是整個情景而不是具體的細節。當遇到阻礙時,我們會感到生氣,當下則會傾向於記憶阻礙我們目標有關的具體細節。

心理學家設計了一下的實驗想要了解情緒對於記憶的影響,這個實驗利用1995年辛普森謀殺案的判決視訊。實驗參與者見證了一樣的影片片段,有些人認為被告是無罪的,而有另一些相信被告是有罪的。由於觀點不同,造成兩群人分別處於正向積極與消極的情緒。觀看判決視訊的7天後,研究者透過訪談了解156位大學生對審判結果的感受。大約有一半的學生對於審判結果感到生氣或悲傷,而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感到高興,剩下四分之一的學生則持無所謂的態度。

審判1年又2個月後,研究員將先前的審判影片設計成一份清單,再次訪談參與者,希望參與者能指出哪些事件曾在審判中出現過,用以測試參與者對整個判決過程的記憶。而這份清單中只有一半是真實發生的,另一半則是研究員編造的。實驗結果發現,對審判結果感到高興的學生會比悲傷生氣的人犯更多的錯誤,甚至會把發生的事情說成沒有發生。而對審判結果持消極情緒的學生在回憶那些沒有發生的細節時,犯的錯誤相對的少。

快樂的情緒就像一支大型探照燈,它照亮了記憶中的事件而且捕獲了很多細節,但同時也會把一些不相關的訊息納入。而消極情緒較像小支的手電筒,關注的是事件具體細節。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當然心情愉悅時,會讓人變得不拘小節與不計較那些芝麻綠豆的小事。也能說明孩子在面對被同學欺負挑釁時,特別在意所謂傷害的程序與細節,以及家長常陷於錯誤教養經驗所造成後果的痛苦情緒,午夜夢回時懊悔:當初我不這樣做就好了!

4階段,協助孩子放下負面回憶

陪伴孩子與家長這幾年來經常反覆經歷一種情況,就是孩子與父母常糾結過往不愉快的經驗。家長面對孩子的負向回憶常無招架之力,經常有家長詢問:孩子又再抱怨了!我到底該怎麼樣處理他這樣的情緒呢?

當知道人腦的運作機制後,我們心理就應該接受:這就是人性!因為清楚地知道,也讓我們更能同理孩子的困難。我會建議家長透過下面幾個階段去協助孩子理解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1)  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愛他。

(2)  同理孩子的感受,協助孩子澄清事件發生時的狀況。

(3)  透過反思與討論,引導孩子思考未來面對類似事件的處理方式。

(4)  主動積極改變思維,扭轉負面經驗的詮釋。

不管是父母親或是孩子,在面對負面情緒時,這四個階段不一定只重複一次,也可能因為孩子本身不同的狀態或情緒強度只需要經歷某些階段。例如:一個天性樂觀的人,當面對挫折時,可能自身只需要經歷第三或是第四階段就可以重拾動力!

即使再負向的經驗都可能因為我們思維轉換而變的有所不同,《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這部動畫中的角色憂憂不小心把快樂記憶變難過,是人腦存在的機制。同一事件會因為人詮釋的角度,而有完全不同的情緒感受!當我們面對孩子反覆向我們抱怨時,我們要先釐清這樣的抱怨是否是真的有那樣的情緒感受,還是只是用來達成另一項目的行為。

孩子會持續抱怨,可能為的是獲取父母的關心,也有可能是仍然糾結於事件本身。建議反覆運用上面的四個階段,如果孩子依然不斷向父母反應,建議設定適當的停損點,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同理他,也願意協助他找方法,但頻繁的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也會造成壓力與焦慮。如果陪伴者時常處於這樣的情境,相處的品質也會下降。舊的問題還沒解決就衍生出另一個新的問題!

切記,要想照顧好孩子,要先照顧好自己。盡最大的努力,不預設立場與期待。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告訴自己說:我已經很努力了,放過自己,明天再來!

延伸閱讀

曲智鑛 曲智鑛

曲智鑛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現為臺灣特殊教育工作推廣協會理事長/臺北市實驗教育機構無界塾副塾長。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系/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組碩士/師大特殊教育博士班進修中。曾獲GHF教育創新學人獎、關鍵評論網教育領域未來大人物、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 。出版《不孤單,一起走:曲智鑛的教育思索》、《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在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與好品格》等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