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犯規」這件事

當低年級孩子討論「犯規」,會激盪出什麼火花與挑戰?竹科實中哲學教師楊舒淵老師在兒童哲學課中,透過對話引導學生從規則的模糊地帶、鑽漏洞來思考關於「犯規」這件事。過程也讓老師反思,如何在啟發思考同時,避免種下「詭辯」的觀念,引導孩子們走向求真、求善、求美的品格。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犯規」這件事。圖片來源:canva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犯規」這件事。圖片來源:canva

本文重點摘要

因為孩子班上最近在學籃球,加上 NBA 正在季後賽,所以最近兩個星期我們在晨光時間的兒童哲學課討論「犯規」。

在第一堂課的最後,我從同學提的多采多姿/千奇百怪的例子中,梳理出遵不遵守規矩的四種狀況:

  1. 好好守規矩,學生就要有學生的樣子。
  2. 老師對不守規矩有一定的容忍,就像籃球要五次犯規才會出場一樣,所以
    (1)不小心違規了,注意不要再犯就好;
    (2)不要被趕出場就好,我要好好利用四次違規的機會。
  3. 老師的規定不是面面俱到,只要能達成目的,鑽漏洞是聰明的表現。
  4. 我就是要違規五次。

因為這 4+1 種狀況可以延伸出很多種是非對錯的組合,為了聚焦,第二堂課我選擇了「要不要利用老師的容忍」跟「鑽規則的漏洞」兩種狀況來討論。不過可能因為不像籃球可以利用犯規戰術帶來勝利,同學想不太到利用老師的容忍除了挑戰老師的極限外可以帶來什麼好處,所以我們後來集中討論「鑽漏洞」

規則的模糊地帶

當我從近年得到四座 NBA 冠軍的金州勇士隊著名的「移動迷宮」戰術,以及 James Harden 這位曾獲得 1 屆最有價值球員、3 屆得分王令球迷又愛又恨的「前仰跳投」買犯規投籃法,討論到規則的模糊地帶時,我問同學,班上有沒有導師規定不清楚的規則呢?有趣的是,這個問題我前一週下課問導師時,導師是想不出來的。

不過,孩子就是機靈,A同學說:「下雨天不會記遲到!」(以下用英文字母代稱發言的同學)
我:「下雨天不記遲到為什麼是模糊的規則呀?」
A:「因為~我 11:50 分再到,也不會算遲到啊~」
我:「喔喔!好像有點道理呢!你可以再說清楚一點嗎?」
A:「像是我幼兒園的時候,我媽媽有時候會因為下大雨,就等雨小一點才送我出門。如果大雨一直下到 11 點,我就可以 11 點再到了啊~」
B:「可是你現在不是幼兒園了。你這是翹課吧!」
C:「而且導師說的『下雨天不會記遲到』,是要我們告訴爸爸媽媽,不要為了趕著上學,開車開太快而發生危險。」
D:「對呀,要是我們趕著上學,結果看不清楚路,發生車禍就糟糕了。」
E:「而且濕掉的走廊跟樓梯也容易讓我們在趕路的時候滑倒。」
F:「可是我覺得A說的也要考慮誒,因為雨如果真的一直下很大呢?」
C:「他們還是可以出門,只是要慢慢開車。」
G:「我有跟A一樣的經驗。我爸爸幼兒園的時候也會跟A的媽媽一樣,等雨小一點才送我出門上學。但是雨如果一直很大,他就會搭計程車送我去。他會換別的交通工具。」

區辨概念有助於釐清問題

我:「大家說得都很好喔。剛剛B提到『翹課』,我想問問大家,『翹課』跟『遲到』有什麼差別呢?」
B:「嗯......翹課是不想要來上課,所以故意不來。遲到是想要來上課,但是晚到了。」
我:「哇,你說的很棒!」
A:「遲到不一定是想要來上課吧,不想來上課的人也會遲到啊~」
B:「呃......」
我:「那我們改一下,遲到是有準備來上課,但是趕不及準時到。不管他想不想來,但是他已經在準備了,所以不是故意不來。」
A:「嗯嗯,可以~」
我:「那大家覺得,『下雨天不會記遲到』,可以像A說的一樣,11:50 分再到嗎?」
G:「我覺得可以,只要他有做出門的準備,只是真的沒辦法出門。但還是要想辦法儘早到啦。」
B:「對,他不能故意不來,這樣是翹課。有準備要來,才能夠算遲到。」
我:「你們太棒了!所以『下雨天不會記遲到』這個規定,雖然有模糊的地方,但是當我們區分了『遲到』跟『翹課』之後,我們就知道它是對有準備好要來上課的人很友善、也提醒大家要安全第一的規定了喔!」

要小心在孩子身上種下不好的觀念

在帶「犯規」的討論時,其實我是越帶越膽戰心驚的,在第一堂課結束後,導師也來提醒我,低年級的孩子絕大多數是會守規矩的,要小心不要在他們心中種下詭辯的觀念。

這也是我在〈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讓思想綻放、培養好品格的方法〉提到的,我不希望孩子在學了哲學思考後,變得愛狡辯、喜歡耍小聰明、只是嘴巴上厲害;我期望的是他們有求真、求善、求美的品味。

為什麼我會膽戰心驚?因為在哲學上,挑戰規則的邊界雖然有助於釐清一些關乎動機、關於行為、關於德行、關於手段選擇的善惡對錯,但這些釐清是需要很細膩的處理的。

即使在帶領時我做得到(這很難),但對於多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可能是有聽沒有懂,甚至在課後只會把那些他們覺得刺激的、驚人的語句記在腦裡。

幸好,我還有時間導正,有第二堂課讓我把前一週發散開來的對話收攝出足夠聚焦也值得討論的主題。也謝謝這些經過近兩年哲學課訓練的同學,能夠接受我說要修正問題時提出的解釋,重新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進行對話。

延伸閱讀

楊舒淵 楊舒淵

楊舒淵

志工家長、竹科實中哲學教師

2012年開始哲學教育工作的兩寶爸。大寶上小一後開始擔任班級志工,在晨光時間帶小朋友「感受」哲學,分享想法,發掘並堆砌自己的思想寶箱。現在的目標是在大寶三年級結業前,寫出一本哲學奇幻小說並送給他。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