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情緒不佳的時候:帶孩子從《腦筋急轉彎》學情緒
社會情緒學習 SEL 政策已在校園萌芽,不少教師正在為孩子的情緒教育努力,在家庭中又可以如何與孩子談情緒?詹皓鈞老師分享透過《腦筋急轉彎》、《腦筋急轉彎2》動畫電影帶孩子認識自己,也透過同理讓彼此關係更靠近。
從《腦筋急轉彎》看情緒旅程,與彼此內心來點悄悄話。圖片來源:CanvaPro@tadamichi
只需要快樂,不需要其他情緒?
動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孩子更認識自己一點,具體的指出了情緒的面貌,讓我們能與孩子討論情緒的來由,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善待這些情緒。
當我們一起看電影時,孩子們的眼神充滿好奇,時而笑著模仿角色的表情,時而笑鬧學他們的語調。
「是不是只要一直快樂,就不需要其他情緒了?」這個問題的現實面,透過影片向孩子解釋情緒的多樣性與個別的重要性,讓他們理解即使是悲傷、憤怒或焦慮等等,也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延伸閱讀:電影《腦筋急轉彎 Inside Out》的情緒教育20問)
豐富的情緒角色如何塑造我們的內在世界?
在《腦筋急轉彎》與《腦筋急轉彎2》中,每種情緒都被擬人化,成為內心世界的主要角色,它們不僅影響著我們的行為,也在時刻引導我們面對生活做出應對與調整。這些情緒角色,讓孩子們能夠以具象的方式理解抽象的心理狀態,這點在動畫上做得很不錯,也收穫了孩子很大的共鳴。
樂樂(Joy)她是快樂的化身,總是充滿活力,想讓一切變得光明正向。孩子們天生嚮往快樂,因此在觀影時,他們很容易認同樂樂的積極態度。如果只是專注於成功的快樂,而忽略了努力過程中的挫折,那麼這種快樂是否仍然完整呢?影片的主軸圍繞此做故事鋪陳,帶領孩子一步一步看見其他情緒的重要性。
憂憂(Sadness)是難過憂傷的化身,她的出現往往被視為負面代表。但電影中的她能夠帶來深刻的同理心,使我們也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學習關心他人。憂憂其實促成了關心與連結,有些情況下當朋友感到難過時,如果我們試圖想讓他們馬上快樂,可能會適得其反,但如果我們能安靜地陪伴他們,或是與他們一起感受悲傷,這份理解其實更舒心。
怒怒(Anger)脾氣火爆的他象徵著生氣憤怒,總是在遇到不公平或不願容忍時爆發。孩子們對於怒怒的表現多半是感到好笑的,他們會問:「為什麼他這麼容易生氣?」這也讓我思考了如何教育孩子適當地表達憤怒。舉例說,當弟弟搶走哥哥的玩具,哥哥生氣是正常的,但若因此推倒弟弟,就是情緒失控的。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如何用理性與溝通來處理這樣的情緒,而不是用暴力這樣的外顯行為來發洩怒氣。
驚驚(Fear)代表著恐懼的他,其實背後時刻謹慎,保護我們免受危險。舉例說,很多人都有學騎腳踏車的經驗,如果一直害怕跌倒,就永遠學不會;在學校上台發表對於不少孩子而言是個難題,面對眾人的眼光,自己放大式的恐懼其實更凸顯的是背後的不自信。如何透過練習和準備,來合理減壓恐懼感,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學習面對的課題。
厭厭(Disgust)厭惡的情緒會有噁心、煩躁等等細膩的感受附加,很多時候也伴隨著主觀意識對於既定事情的看法而來。排斥感的隨之而來,需要找到事情本身的根源,而不是任由情緒肆虐成長成帶有攻擊性。舉例說,挑食的習慣,可能源自於孩子本身的偏好或是不喜歡的味道,如若可以用不同料理方式來處理,說不定可以消除孩子本身對食材的偏見。
阿焦(Anxiety)《腦筋急轉彎2》中新加入的情緒,她總是擔心未來的可能性,提醒我們要對可能發生的事情做準備。當孩子開始面對升學考試或需要到新的環境時,他們也會有類似心態。適度的焦慮可以幫助我們做好準備,但過度焦慮則可能讓我們無法行動,甚至出現生理上的發抖等反應。可以和孩子談論的是在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管理焦慮,例如深呼吸、試著說出自己的擔憂。
阿羞(Embarrassment)《腦筋急轉彎2》中新加入的情緒,象徵害羞與尷尬,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出錯時,他們會感到臉紅、緊張,甚至退縮得想逃離現場。這種感受是正常也常見的,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表現得體面,但如果只為求他人眼裡的自己,很容易陷入難為情的情境。良性的成長來自於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點一點嘗試並從錯誤中學習,太多的預設容易裹足難前。
阿廢(Ennui)《腦筋急轉彎2》中新加入的情緒,是無聊與倦怠的表徵。對事情是否感興趣,會影響他們自發的動力,也會影響做事情的品質。除了幫助孩子找到興趣外,嘗試不同的活動提升刺激,讓生活保持新鮮感,或是在活動中增加不同類型的體驗,能比較讓孩子更願意動起來。體力的養成,也是從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運動做起,清爽的精神,也更有助於克服癱軟的生理狀態。
阿慕(Envy)《腦筋急轉彎2》中新加入的情緒,含括了嫉妒與羨慕。這類的情緒,有部分是因為比較而來,當孩子看到別人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他們可能會想找方式獲得,也可能感到自卑或不滿。該教導他們的是,羨慕可以成為進步的動力,有一個目標可以朝向邁進,但不是讓自己陷入負面的與他人相較,滋養妒忌的苗。
(延伸閱讀:羊羊老師專欄|腦筋急轉彎2:教孩子溫和堅定的拒絕,人際相處不委屈)
察覺情緒,並重視它們
察覺情緒是一種能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但是,並非所有孩子都有那麼敏銳的自我認知。
孩子在面對考試前會特別焦慮,可能是擔心自己考不好,也可能是對於自己找不到方法感到焦慮,當他找到心裡的情緒後,可以與我們一同討論如何調適,也使他更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孩子因為與朋友吵架而生氣時,我們可以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並重視過程裡面發現自己過不去的坎,用良性的方式來溝通,以修復摩擦的隙縫,重塑同儕間的和睦。
這些情緒的背後其實都是「需求」,我們透過相處得來的經驗,來讓彼此怎麼在日常感到傾心,那些彼此回憶裡最可貴的部分,不只是情緒,更是後面溝通而找到的需要與信任。
讓孩子和父母不只是1+2,珍視彼此的情緒
這部動畫不僅幫助孩子理解情緒,也讓我們這些大人反思,我們是否允許自己擁有悲傷與脆弱的時刻?雖然礙於生活中不得不堅強的時候,但偷偷的吞下情緒是我們不願看到孩子做的事,那我們又為何這樣以身作則?
當孩子問:「如果我一直快樂,是不是就會幸福呢?」如片中提到的,人生是由各種情緒交織而成,正是因為有悲傷,我們才更能感受到快樂的可貴;正因為有焦慮的多方設想,才能護及各種情緒。學會與情緒共存,是我們在人生這趟旅程中很重要的收穫。
也可以告訴孩子的是,會有情緒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與它們相處,並學著讓它們成為成長的助力,而非成長的阻礙。爸爸媽媽們也會有情緒不佳的時候,如果在這樣的時候,我們彼此之間也能互相體諒多一點,說不定也能更溫暖的陪伴彼此,度過時有辛苦的日常,成為家人之間一盞盞的閃亮。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們正在學著懂彼此。
同理的教養,可以讓他們的擁抱,同樣充滿治癒人心的力量。就像是腦筋急轉彎裡面台詞說的:「我們愛你,包含那些雜亂無章與美麗。」沒有人可以永遠正向向陽,但我們有彼此體諒著的互動交織,豐富屬於我們真實活著的價值。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