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已成為教育的必須」!2025教育創新100 展現跨界新動能
2025年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於6/28舉行。評審團觀察,PBL、SEL等主題更深化、普及,創新已是教育現場的「必須」。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期許,教師缺工時代透過教育創新,讓更多人願意投入教職。
2025年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共創會,邀集102組得講者參與。黃建賓攝
2025教育創新100共創會於6月28日(六)舉辦,本屆共有365組報名,30位專家評審團評選出102組得獎者。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致詞表示,「在教學工作上能夠創新,應該頒發諾貝爾獎,每次創新都能夠拯救很多人!」教育創新對下一代影響重大,他感謝親子天下持續讓 SEL、PBL 等教育思維,正向影響台灣的教育。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募集自2017年、108 新課綱上路前至今已邁入第六屆,2025教育創新100由親子天下,以及新成立的親子天下教育創新中心共同舉辦,主題為「AI 時代,多元永續的教育」,著重 AI 對於教育的影響,強調打破框架、徵求不限主題的教育創新。
2025教育創新100 共102組獲獎
今年評選的四大指標:解決當下真實問題、創造跨域連結優勢、可持續的支持系統、可擴展放大影響力。
本屆也特別增加2組特別獎,「誠致程有威先生教育科技獎」鼓勵科技與教育融合實踐,應用科技支持教師備課、學生學習;「XPlorer*GenAI 教學創新計畫獎」鼓勵教師結合 AI 與人文,提升學習成效。
(由左至右)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黃建賓、曾千倚攝
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國立清華大學教授焦傳金、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等人皆出席,為得獎者頒獎。
何琦瑜回顧,舉辦教育創新100募集的初衷,是看見當時教育體系裡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有許多創新力量,希望致敬芬蘭,建立屬於台灣的教育創新100,不只想頒獎,還希望建立跨域跨界平台,連結體制內外的工作者,快速擴散教育創新影響力。
獲獎者背景多元,展現跨界教育創新力
何琦瑜觀察,此次評選 NPO、企業與政府機構參與者占比明顯增加,且有學生、社團等非傳統教育工作者所組成的社群報名;102組入選者中只有14名個人得獎,也顯示「教育創新需要跨域跨界的團體,不只是個人英雄」。
「教育創新一百不是競賽,是舞台;得獎者不一定獨一無二,但一定與眾不同」
擔任評審團代表的李吉仁說,要恭喜得獎人,也感謝評審的辛苦,有評審白天在美國參訪、晚上進行評選。參與複審過程,他看見 PBL、SEL、品格教育等主題更普遍化、深入度增加,此外,得獎人光譜很廣,顯示著「不需要透過實驗教育,也可以教育創新!創新已是 must(必須),這是親子天下歷屆推廣結果。」
(左)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右)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黃建賓、曾千倚攝
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則提到,如何善用 AI 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台北市也將持續發展智慧 AI 校園,支持鼓勵教師創新課程發展與方案設計。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分享「你快樂嗎?你幸福嗎?面對 AI 你準備好了嗎?」是自己近期的思考;台灣的升學主義目前尚未被打破,但多元適性才能追求好的教育,只有教育創新跟改變,才能提供孩子好的教育。
攤開得獎名單,可以看到同時榮獲「誠致程有威先生教育科技獎」金獎的「樂寫公益學習網」,藉由平台內建 AI 功能,提供寫作靈感,學生可以輕鬆掌握文章架構,同時透過 AI 輔助批改,將圖片轉成文字,提供建議評語,可以大幅節省批閱負擔。
有不少團隊主題扣合社會議題。推廣高齡友善教育的服務機構「老教室」,設計各種有關「老」的模擬體驗、引導課程、營隊及專案輔導,讓學生身歷其境學習「老知識」,培養對高齡者生活的同理、提早認識健康預防的重要。如今台灣處於超高齡化社會,評審林子斌說,出現高齡議題符合社會趨勢,令人印象深刻。
也有來自學校的身影。高雄鳳山國中「 i 鳳計畫」由校內社、自、數、藝術、綜合、語文等跨域教師合作,將學科特色與 SDGs 永續議題為核心,採分組跑班、自主選課的方式,透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簡報發表等多元任務,引導學生用解密闖關、地景藝術等形式,與鄰近國小、日照中心長者、社區居民互動。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笑說,老師很誠實分享不喜歡之前學校由上而下的校本課程,所以自己揪團、由下而上形成共備社群,展現教育工作者的強大動能。
針對教育創新的下一步,李吉仁期待把創新結果公共化、做出系統性的改變,持續運用現有的創新成果,在可影響範圍內產生正向改變,帶來擴散跟影響力是他的最大期待。
何琦瑜說,未來親子天下與教育創新中心,會創造不同社群的連結與跨域合作交流機會,讓教育創新力量長出果實;也期待在教師缺工的時代,透過教育創新,讓教育工作成為讓年輕人想進入的行業。

2025年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共創會,邀集102組得講者參與。黃建賓攝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