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融入國文教學:透過Mootion AI將課文變動畫

在國文教學中,AI有哪些應用可能呢?國中教師吳品萫分享能將文字轉為動畫的AI工具「Mootion」,以及如何透過動畫生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促進他們對文字的理解與思考。

AI融入國文教學:Mootion AI將課文變動畫。圖片提供:吳品萫

AI融入國文教學:Mootion AI將課文變動畫。圖片提供:吳品萫

本文重點摘要

筆者曾為文分享如何利用AI將文言文和寫景文字圖像化影像化,並分享如何運用AI音效生成處理聲音文本。本文將著重於如何透過Mootion AI將課文文本轉換為動畫,並探討其在國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國中教師的工具箱

國中班級經營X高效教學資源專區

專為國中老師打造,有效解決教學現場大小事。

#親師溝通 #SEL #SDGs #教學設計 #國中會考
立即前往

Mootion是一款便捷的AI工具,具有一鍵將文字轉換為3D動畫的功能(text-to-3D motion)。使用者可以透過Google帳號登入,登入後,Mootion提供每月免費200點生成AI動畫的配額,每部動畫的生成基本上會消耗至少20點。至於如何運用於國文教學,以下分2點論之。

一、讓學生將課文生成動畫

有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Mootion將課文生成動畫。譬如〈木蘭詩〉。可搜尋Mootion AI,或透過以下邀請連結。https://storyteller.mootion.com/referral?code=zEpfibgdzIa

登入Mootion AI後,點選左方的「通用內容創作」,開啟對話框後,如果是用自己的文稿,可點選「使用我的文稿內容」,以〈木蘭詩〉為例,學生可以輸入指令設定背景為「中國古代」,然後貼上白話翻譯的文字,或者讓學生先自行改寫文字,增添更多細節描繪,再貼上修改後的文字。輸出語言可選中文,AI 頭像可自行選擇,或選無頭像。接著選擇比例和視覺風格後,按右上角的產生鍵。就會出現如下畫面:

輸入文本後,Mootion AI 將生成分鏡和腳本。圖片提供:吳品萫

Mootion會自動生成分鏡和腳本,可手動增減鏡頭數量,最多可有16個鏡頭。重新生成圖片耗費2點,加入圖片動畫效果耗費8點。標題和每一個鏡頭的腳本文字,均可自行修改。修改完成後,點撃右上方「下一步」,可以設置標題、字幕等樣式,以及場景特效、轉場效果、配音、配樂等,最後點撃右上方「合成」,即可自動生成影片。完成後,可下載 MP4 格式的影片。以下是學生作品:

這種動畫製作方式不僅能將抽象的文字內容具象化,還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境。在創作過程中,學生需主動消化課文,這可以有效激發他們主動閱讀。由於不同的學生對同一課文會有各自的解讀和呈現,動畫生成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再創造的詮釋,有助於學生展現個人創意。

二、結合ChatGPT等AI工具,改編課文以生成動畫

對於一些即使是白話文,卻因時代久遠而使學生產生隔閡的課文,譬如20世紀初的徐志摩,其〈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在詞彙、寫作風格、審美觀等方面都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當代散文不會再使用這種創作風格了!文中許多詞彙對現代學生來說可能造成一定的閱讀困難,其具有時代性特徵的浪漫抒情方式,對現代學生來說顯得既陌生又難以理解。此時透過AI改編課文,生成動畫,有助於學生理解,學生可比較出箇中異同。作法如下

以〈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為例,利用ChatGPT將原文改寫為貼近當代用語的風格,並改編成有點搞笑的口吻。因為該文有大量的寫景段落,用Bing生圖效果較好,再將圖片與ChatGPT改寫的腳本用Mootion AI生成動畫,結果如下

讓學生比較原文和改編文字的異同

鄭同學的心得。圖片提供:吳品萫

方同學的心得。圖片提供:吳品萫

張同學的心得。圖片提供:吳品萫

三位同學或覺得AI改編版本較為有趣,或更易理解,同時感覺到兩者的差異「徐志摩描寫的畫面」之所以讓學生感覺到「比AI的更容易浮現在眼前」,這就是細節描寫的力量,AI改寫則少了很多寫景的細節描寫。有些學生細膩的比較了兩者的閱讀感受

劉同學的心得。圖片提供:吳品萫

陳同學的心得。圖片提供:吳品萫

以上兩位同學很細膩的比較了兩者的閱讀體驗,並體會到改編文章所流失的某些元素。徐志摩的文章除了上述的詞彙、寫作風格等具有強烈時代性外,加上其文章冗長,且文字堆砌,教學上並不容易,透過AI的改編能讓學生更輕易地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

除了課文外,一些具有時代性的文言文,也可透過ChatGPT產生腳本,再用Mootion AI動畫生成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如《論語》中「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這則

透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的例子及動畫呈現,讓人更容易理解。

AI技術的引入,為國文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工具,透過以上嘗試,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他們對文字的理解和思考。

 



你還記得上一次在電腦前,花了多少時間嗎?
也許你曾在深夜對著螢幕嘆氣,或在下課鐘響後,依然埋頭趕著行政工作…
如果能幫你把那些零碎又耗時的流程變簡單,會不會更輕鬆呢?

數位應用kit包

精選教師數位應用工具!

「數位新手」輕鬆入門,找到專屬數位工作術!

教師日常工具及省力操作推薦
step by step 操作示範
AI提示詞示範

延伸閱讀

吳品萫 吳品萫

吳品萫

國中教師

國中教師,新北資優輔導團教師,台大中文博士,台師大國文碩士,《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關注教育與語言議題。致力於思辨國文教學、語文資優課程設計、應試作文教學。著有《詩中「詩」:《全唐詩》中論詩詞彙之考察》(台大出版)。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