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城失言風波反思:身材羞辱非本意,為何走調?
曾國城近期因主持尺度涉及「身材羞辱」,引起社群熱議;其實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能遇到相似的情況。不管在此次爭議中,你對說者還是聽者更有共鳴,都值得一起跟著羊羊老師探討——說者與聽者的感受差異、「無心之過」為何會發生?

曾國城失言風波:錄製公視節目《一字千金》的北一女同學控訴被曾國城「身材羞辱」。截圖自《一字千金》YouTube頻道
編按:近日目前就讀台大的北一女中畢業生駱俠安在 Threads 發文提及 7 月錄製公視《一字千金》時,身材遭主持人曾國城當成話題開玩笑,並用輕蔑眼神打量她。
根據公視聲明稿,錄影結束後,製作單位即向駱同學慎重致歉,並表示後製剪輯會刪除該段內容,不會於節目中播出。(該集預計明年一月中下旬播出)
曾國城則透過經紀人發表聲明道歉,強調「詆毀他人」絕對不是他的本意,並向當事者駱同學再度致歉:「希望我的無心之過,不要成為你的心理負擔」。
曾國城主持的公視節目《一字千金》,在今年七月時邀請北一女儀隊的學生參與錄製,其中一位擔任鼓手的成員駱俠安,近日在社群平臺上發文,表示自己當時被曾國城「身材羞辱」。
「我覺得妳看起來比較像教練。」我只能繼續表面笑著。
當我提到我負責的樂器是五音鼓,重量達十四公斤時,他說:
「難怪,只有妳這樣的身材才撐得起來齁。」
這位學生轉述當時與主持人對話的情境,並表示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對方的輕蔑,而這篇貼文也讓我思考了許多面向。
說者出發點與聽者感受的落差
當我讀到「我覺得妳看起來比較像教練」這句話時,我想起我也有和這位學生類似的經驗,那時,我向他人提及我是國小老師。
「哦?是音樂老師嗎?還是幼教老師?」對方聽完問道。
我心頭一愣,為什麼會覺得我是音樂老師?是因為我比較做自己,比較像創作藝術的人嗎?又為什麼會猜我是幼教老師?是因為我比較孩子氣嗎?
「為什麼會這樣覺得呢?」由於不確定答案,於是我反問。
「喔,因為妳漂亮啊。」對方回答。
短短的對話,便透露出了雙方的認知差異:包括對方對音樂老師與幼教老師的想像,以及我對自己個性的詮釋等。
所以如果是我,「我覺得妳看起來比較像教練」這句話,我反而會覺得,是因為這位學生的笑容很胸有成竹吧?或是說話很有大將之風呢?因為每個人都有認知上的落差,所以不見得會做負面解讀。
而如果在後續詢問下,確定主持人是在形容自己「壯碩」,無論是褒是貶,只要自己確實不喜歡被這樣形容時,我鼓勵這位學生便可以當下回應道:「您這樣說,令我感受不舒服。我不喜歡您這樣說我,希望您可以停止。」設立界線並不是為了製造尷尬,而是為了能繼續和平的相處。
通常這麼表態後,無心之過的人便會收斂了,而面對有心之過的人也不必相處、大可拂袖離去了。
「無心之過」如何發生、為何走調?
另外,我也想談談主持人的面向,主持人的道歉發言中,提及自己「很難過」,我推測原因,可能一是因為「自己的言詞令人不舒服而感到內疚」,二是因為「自己也是被這樣教育過來的而感到委屈」。
有一些人,會當著他人的面評價他人的外表,包括容貌、身材等。這些評價之中,有些出發點是讚美,有些出發點是羞辱,但還有一些出發點,不盡然是正面或負面,而是中性的,例如:開啟話題。
這次的事件,我認為就是這樣的例子:主持人嘗試開啟話題,然而因為尚未與學生關係建立關係,因此即便使用中性的詞彙,學生仍做負向詮釋。
然而我認為,無論出發點是什麼,都不該以外表做為話題,因為外表多半取決於天生不可控的基因,我們應該多將焦點著重在後天可控的努力。(相關閱讀請參考文章:高中老師PO文炎上事件:教師可以誇獎學生的長相嗎?)
停止傷害循環不容易,但值得努力蛻變
或許和主持人一樣的人們會覺得委屈:「可我們也是被這樣教育過來的,一時半刻要我們改變,也太強人所難了。」的確,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是被這樣對待,那他自然而然也只會這樣對待別人,要讓這樣的循環停止在自己身上、避免帶往下一段關係,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可我們要知道,那樣的方式是不好的;
我們也要相信,在靈魂枯竭之餘,我們依然能長出力量,用溫柔的方式活出往後餘生。
那樣的你,真的非常非常,非常了不起。所以我們給自己蛻變的時間,也給對方時間,你說好嗎?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羊羊老師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