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魔法阿媽》風波思考:無法判斷是非時,不批判、不輕易論斷
許多人記憶中的台灣動畫電影《魔法阿媽》即將推出續集,但近日製作團隊與首集原班人馬之一、漫畫家麥人杰談論過往合作歷程,各說各話,在社群延燒。專欄作家羊羊老師透過此事件談「真相」真的存在嗎?事件撲朔迷離之際,我們能用什麼樣的心態看待?

截自魔法阿媽臉書。《魔法阿媽》風波思考:無法判斷是非時,不輕易論斷
各位記得小時候曾經看過的動畫電影《魔法阿媽》嗎?那是一部全程由臺灣人自行製作的作品,內容是在敘述一個男孩和身為道士的阿媽的故事,以祖孫互動與臺灣民間信仰為主題,上映後在社會取得廣大迴響。
這一部代表臺灣人童年的作品,官方於九月初釋出了續集製作計畫,集資開跑的消息,民眾不禁熱血沸騰──回憶終於要傳承了,感動終於要延續了!然而就在此時,其中一位原班人馬「麥叔」麥人杰,卻表示他並沒有參與第二集的製作。
每個人都是獨特個體,見解因此不同
緊接著,麥叔的太太也在 FaceBook 發表了一篇 PO 文,內容大約是在說,雖然《魔法阿媽》劇情是麥叔寫的,但團隊卻表示麥叔學歷太低,不能掛導演,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的黑幕。
不少人看了,表示不想用金錢支持《魔法阿媽2》了,於是官方也連忙出面澄清,這次之所以沒有邀請麥叔加入團隊,是因為當年他有工作紀律的問題。官方團隊表示他當年無法按時交稿,對工作夥伴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也因此才無法由麥叔掛名導演云云。
這件事情不斷延燒、風向也不斷改變,我不禁開始思考,究竟為什麼雙方說詞會有這麼大的出入?到底什麼才是真相?
然而我的生命經驗告訴我,或許根本沒有所謂的真相,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環境,所以對於同一件事才有著不同的解讀。
但如果無法判斷是非,那麼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又該採取什麼心態呢?我的建議是:不管任何事,都先讓子彈飛,不輕易下論斷。
現在的主流價值,未來可能被翻轉
想一想,哥白尼在一開始提出「日心說」時,主流的科學相信他嗎?不相信,但後來呢,主流的科學還不是被推翻了。同性戀在一開始提出「平權」時,主流的價值尊重他們嗎?不尊重,但後來呢,主流的價值還不是將同性戀「去汙名化」了。
既然現在有辦法顛覆過去,那麼似乎也代表著未來有可能顛覆現在。現在主流科學無法證明的、現在主流價值無法認同的,也許在未來的某天,都有被翻轉的可能。
或許您會問:「那如果像以 3C 為主的生活、以澱粉為主的飲食等,這些鐵錚錚的事實,未來也會被動搖嗎?」
我會說,以 3C 為主的生活,有讓世界變得比較好嗎?好像沒有,人類的專注力逐年在下降;以澱粉為主的飲食,有讓健康變得比較好嗎?好像也沒有,人類的肥胖度逐年在上升。所以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真相、事實,只有每個人的信仰不同、選擇不同而已。
(註:這裡的「信仰」指的不是 religion ,而是 faith ;不是對宗教的信仰,而是對人生的信念。)
人多的那一方不一定正確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太遵從主流規則的原因,並不是人多的一方就是正確的。而我也鼓勵大家不要怕成為少數,因為以常態分布曲線而言,「多數」才是平庸的、盲從的。
回到《魔法阿媽2》的事件,我猜,有沒有一個可能是「雙方說的都是真相」。對團隊而言,紀律比什麼都重要,而對麥叔而言,理想比什麼都重要。
我是喜歡看《魔法阿媽》的人,它讓我想起小時候自己和阿嬤相處的時光,所以不管幕後如何,我都會默默支持續作的出現。
而我的支持,就是從不批判的溫柔開始。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