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班學生都很勇於發表耶!」讓學生愛上你的教室、放心參與學習
學生上課答錯也不會覺得丟臉或尷尬,課堂上總是有熱烈的互動回答,這樣的教室光景也令你欽羨嗎?師鐸獎得主高雄新上國小賴秋江老師專欄分享自己「打造安全教室」、讓學生可以放心參與學習的3個實例方法,與日本教育家提出的「心理安全感」不謀而合。

「你們班學生都很勇於發表耶!」讓學生愛上你的教室、放心參與學習。圖片來源:Shutterstock@Tom Wang
「我發現你們班學生都很勇於舉手發表,就算答錯了也不會覺得怎麼樣,繼續舉手回答耶!」擔任我們班科任課的主任這樣對我說。
我客氣的回說那是因為他們「愛發表愛說話啦!」主任卻說那是不一樣的感覺,是一種學生願意回答,就算答錯也不會覺得丟臉或尷尬的情境。
的確也是如此,課堂上學生願意且熱烈互動回答,感覺就一副「很放心」的回答,因為答錯不會怎樣,答對還有獎勵,甚至答案有創意或深得師心還能獲得更多獎勵與讚美。
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形容這樣的教室互動,直到我看到了由日本大前曉政老師寫的《打造由心理安全感驅動的高參與教室》一書,才驚覺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心理安全感」,我打造了一間讓學生可以放心參與學習的教室。
3面向打造安全教室
一、先不看輔導紀錄系統
其實很多老師都會分享接新班時「先看輔導紀錄系統」掌握班上每一個學生,我覺得從某個角度與觀點來說是正確的,畢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才能有利於班級經營。
但我的選擇卻是「先不看輔導紀錄系統」,因為我希望每個學生來到新班就像一張白紙一樣「重新上色」,過去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紅是什麼紅,不如好好讓每個學生塗上多采多姿的色彩,重新在新班定義自己,也避免自己「先入為主」了。
而日本大前曉政老師在此書中的一章也是採同樣觀點:
「班級交接時,聽前任班導說,這個孩子有點問題。這時候,老師就會對那名孩子產生負面印象。
如果帶著負面印象去相處,是很難建立良好關係的。 老師應該盡可能對孩子抱持好感。」
大前教授表示:就結論來說,在日本也有這樣的系統,然而這些紀錄往往側重於學生「不能做到的事」或是他們所面臨的問題與課題,而非他們「能夠做到的事」。這就涉及了「如何避免產生負面印象」這個問題。
因此,在日本也有人反思,應該建立一個能夠完整傳遞學生優點、想法和願望的系統。在交接時,不僅是要傳遞學生的優點與長處,還應包含他們的努力、想法和願望。
從中就也可以理解到過去老師習慣記錄在輔導紀錄系統上特定事項,是基於紀錄、留存、交接與提醒,或許在紀錄的同時也可以再多紀錄一些學生的「優良事蹟」,如優點、亮點、特色等,對於習慣一接班就先看輔導紀錄的老師來說也算是一種「平衡報導」了。
不過話說回來,我通常還是會在認識一個月後或是學生有狀況時打開輔導紀錄系統,了解一下學生過去的行為當作參考,如何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舉辦優點大明星
在我的班級經營中都會舉辦「優點大明星」或「好事按讚區」活動,讓每個學生努力認真去看見他人的優點並加以讚美,從中建立自信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每一次這樣的活動總是讓學生期待,因為可以了解自己在同學眼中的自己,也可以更了解與自己同班兩年同學的優點。
日本大前曉政老師在此書中的一章也抱持著類似觀點:
「缺點會自己跑出來,所以沒必要刻意去關注,請大家盡量不要看缺點。
相反的,優點必須認真去找,才能看得見,所以請努力尋找並多加關注優點。」
大前教授表示:如果老師能夠理解並支持孩子們的願望和想法,那麼孩子們作為團體的一部分的心理安全感會大大提高。當孩子們感覺到老師在關注並尊重他們的優點和願望時,他們的心理安全感也會增加。
當然了,不可能每個學生都只有優點而無需要改進的行為,大前教授也認為進行立即性糾正或減少是必要的。然而,他認為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尋求根本解決之道。而「關注孩子的優點」就是根本解決問題的關鍵。
所以,多看看學生的優點,多點鼓勵、多給舞台,學生就會往愈來愈好的方向前進,或許老師就不用花時間在「如何糾正孩子的缺點」而是「如何支持孩子實現他們的目標」。
三、不允許霸凌和歧視
「霸凌」在台灣甚至世界各國均常見,老師也都會宣布嚴禁霸凌,學校行政單位更是「嚴正以待」預防並積極處理各種霸凌事件,但事實上霸凌行為仍舊層出不窮,更多時候是私下行為,尤其現在更多的是網路霸凌。
我在接到新班時就會嚴正對全班教育「嚴禁霸凌」發生在班上的任一處或一人,就是希望每個學生在這個班是安全的、是快樂的,並透過平日宣導活動與課程教育隨時提醒學生「霸凌」是錯誤且嚴重的行為,甚至會因霸凌而付出慘痛代價。
日本大前曉政老師在此書中的一章也力倡:
「老師必須向大家宣布,班上不允許霸凌和歧視,並且制定禁止此類情事的規矩。
當然,隨著孩子心智逐漸成長,會開始理解霸凌和歧視的不對,自然也就會和霸凌、歧視劃清界線。
但心智成長需要時間,因此老師應先規定絕對不允許這些事。」
大前教授:霸凌是阻礙心理安全感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每年各個學校都會進行問卷調查,以發現和預防霸凌,這跟目前台灣教育作法是雷同的,希望透過多方觀察,做到及早發現並能協助解決,這也是發現與預防霸凌的第一步。
而身為老師的我們更要積極預防霸凌發生,大前老師分享另一個預防措施是讓每個人都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有其價值,孩子們會逐漸理解「因為某些人與別人不同,就可以霸凌他們」這種想法是荒謬的,也會明白霸凌是愚蠢且無法被容忍的行為,最終霸凌行為會逐漸消失。
真希望每個老師都能是「校園霸凌」的守護者,就從預防做起。
透過班級經營,讓學生「喜歡到學校上課」
每當有學生跟我說:「我很喜歡到學校上課!」或是家長傳訊息來表達孩子多愛班上時,心中都有一股欣慰感,至少這代表了我似乎建立了一個「讓學生覺得安全的教室」,所以他們願意也喜歡來。
相信每個老師都有許多班級經營妙招,也都認真在建立一間讓學生能開心學習且感覺安心的教室。而大前老師也分享了日本經驗,整本書都有許多很棒的對話與實例,或許我們都可以再從中學習更多好方法好策略,打造一個由心理安全感驅動的高參與教室。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