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新定義:禮貌是留給尊重自己的人,面對無禮的禮貌是懦弱

禮貌是留給尊重自己的人。遇到那些不願意好好對待自己的人,你的所有禮貌會被當成懦弱。

禮貌新定義:禮貌是留給尊重自己的人,面對無禮的禮貌是懦弱。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禮貌新定義:禮貌是留給尊重自己的人,面對無禮的禮貌是懦弱。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據說有位數學心理學家曾建立一個極端禮貌的社交模型,若你想讓對方覺得自己善解人意、溫和有禮,大約需要經過以下四個步驟:

  • 正確且公平地重述對方的立場。
  • 條列出原則一致的論點。
  • 說明自己從對方身上學到的重要事物。
  • 實踐完前面三點,你可以開始批評、駁斥,或是找對方麻煩了。

關於禮貌,孔融身上應該找不到這樣的標籤,畢竟身為至聖先師孔丘的第二十世孫,值得他稍微比別人驕傲一點點。

道德原則——溫柔留給自己人,傲慢則用來對付討厭鬼。

現在,我們將時間倒退到孔融十歲的時候,當時的他正跟著父親四處遊歷,還是個可愛的小孩子,沒那麼容易激動、憤怒,以及批評政治。

當時有位名叫李膺的官員,他的自我要求很高,謹慎地遵守禮儀規範,並因此獲得其他知識分子的崇拜與敬佩,認為若能成為李膺的學生,就等於「登龍門」——從普通讀書人進化成超級讀書人。

為了篩選拜訪的群眾,能夠進入李膺家拜訪的只有兩種人:
一、有才華的人。
二、李家的親戚。

很抱歉,我們李家不收垃圾陌生人。孔融與李膺沒有任何關係,按理無法跨入李家大門,可是孔融不知道哪裡來的創意,用稚嫩親切的聲音說:「我是李家的親戚。」

顯然孔融準備要開始胡說八道了,他哪裡認識李膺家族的任何人?李膺見到他之後,懷疑地問道:「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

孔融的嘴,騙人的鬼。他幫在場的人們上了一堂歷史課,認為自己阿公的阿公的阿公的阿公的阿公孔丘,和李膺阿公的阿公的阿公的阿公的阿公李耳,那兩位長期活在記憶中的知名老人有過師生情誼——他指的是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禮」這件事。

勉強來說,孔融與李膺有世交關係(很久沒聯絡的那種普通朋友)。

「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給過。」李膺與其他的客人們都認為孔融的解釋符合邏輯,雖然有點硬拗(ngē-áu),但從十歲的小孩子口中說出來,當然是天真又天才囉!

目前為止,孔融都保持著很好的教養,說了一個很好的謊言,並表現出一個很好的態度。可是一位遲到的賓客陳韙(音「偉」)卻破壞了和諧的氛圍。

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運,陳韙之所以在歷史上留名,就是因為他對孔融說了這句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候聰明,長大未必優秀。普通人陳韙似乎認為天才兒童都會在未來遭遇不幸,而所謂的不幸就是成為像他一樣的普通人,然後過著平庸且沒人在意的一生。

這可能是真實的經驗歸納,但不需要刻意說出來,尤其當你正在批評的對象是一位十歲小孩時,不免顯得有些粗魯了。

面對這樣不禮貌的態度,孔融的話語也有些尖銳:「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猜想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孔融以陳韙的邏輯為前提,表面上讚美對方曾有過傑出的童年經驗,但其實是在嘲弄陳韙「大未必佳」。

相信所有人都聽得出孔融的意思,一定也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陳韙當然覺得那兩句話和眾人的眼光,都像跳蚤一樣爬在自己身上。

禮貌是留給尊重自己的人。遇到那些不願意好好對待自己的人,你的所有禮貌會被當成懦弱。


*本文摘自究竟出版《厭世說新語:天生我材必有用,勇者不必鬥惡龍》,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厭世說新語

延伸閱讀

厭世國文老師 厭世國文老師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高中國文老師及導師,著有《戰鬥吧!成語:歡迎登入厭世國文伺服器》、《厭世國文教室:古文青生涯檔案》、《厭世廢文觀止:英雄豪傑競靠腰,國文課本沒有教》等書,最新出版《厭世讀論語:千年名師神回覆,開解你的人生疑難》。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