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接班級,如何讓家長信任你?親師溝通的三大層面與眉角(附範本下載)
剛接到一個新班,如何與家長完善溝通自己的帶班風格與教學理念?又如何避免家長對自己的不認識或觀點不同,因而產生誤解或質疑?超過25年資歷的小魚老師,詳細列出導師和家長從零開始建立信任的溝通要點,透過三大層面幫助老師與家長創造良好合作關係!

圖:小魚老師提供
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不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家長作為孩子言教身教的榜樣,身負更重要的角色任務。然而,老師與家長之間,常因觀點不同而產生誤解與管教衝突。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帶班風格,如果老師能夠主動提供機會,讓家長了解老師的教學方式及處理班級事務背後的原因,當家長越了解老師班級經營的作法,家長就越能理解老師,就能更好地促進親師合作,幫助孩子穩健的學習與成長,親師之間的衝突也就能迎刃而解。導師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與家長建立起相互理解的溝通管道:
1. 開學之前的破冰-家長通訊與關係奠基:導師在開學前先寄送家長通訊給每位家長,歡迎孩子入班並說明自己的教學特點和課堂規則,清楚列出重要資訊,有助家長和學生對導師的了解,更利於親師生良好互動關係的建立。
2. 開學當日的共作-立即建立LINE@群組:導師在和家長通訊後,在開學日當天建立LINE@群組做為班級重要聯絡事項,邀請家長加入,隨時與家長保持良好溝通,及時解答家長的疑問。
3. 平日關係的保溫-把握每一個溝通時機:平日上放學期間家長經常到校接送孩子,導師可以把握時機與個別家長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通過親切的對談且耐心地解釋帶班理念和班級規定,讓家長充分理解並給予支持。
4. 親師互動的加溫-慎重準備期初班親會:第一學期期初班親會是影響導師班級經營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導師須慎重準備,向家長詳細介紹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課堂管理和行為要求,以及對班上同學及家長的認識。
5. 情誼維繫的媒介-班級活動凝聚親師生:導師邀請家長參加班級活動(校慶運動會、校外教學、學校各項比賽、對外競賽、期末親師生同歡會等),讓家長親身感受師生互動和課堂管理,之後還可進行交流討論以維繫親師情誼。
通過以上多種方式,導師可以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帶班風格和具體規定。但是現代家長除關注孩子的學業表現外,還需要關心孩子的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活習慣、身心健康等全方位的發展,此時導師需經由更多的作為,不僅僅當孩子的導師,也可試著當家長的導師,協助家長對學校學習樣態、團體生活常規、班級課業事務有更完整且正確的認知,讓親師合作更能同步運作。
一、家長理解導師的第一個層面:學校學習樣態的現況
1. 教學上課方式與時俱進:
上課科目以課表為主,除科任課外,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課程,幫助學生更完整地掌握知識概念,並立即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因應學習趨勢,適當增加數位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穩固運用所學知識,以提高學習完整性。
2. 晨間班級閱讀養成習慣: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可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詞彙積累、語句組織、表達能力等。星期二、五以班級共讀為主,讓孩子靜下心閱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晨讀時間是8:20-8:40,配合班級共讀完成學習單(有時也可以自己選書閱讀),並列入國語平時表現成績。
3. 同儕合作學習增強榮譽:
學習時將學生分成小組,不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培養孩子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對小組任務和目標產生歸屬感,除增強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更能培育孩子責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以「我好、你好、大家好」的原則來促進同儕合作學習,不僅助人助己,更是增強團體榮譽感的最優方式。
4. 互相檢查作業精熟學習:
學生分組除了課堂學習,回家作業也透過分組進行相互檢查,透過相互檢查,學生能夠更理解課程內容,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錯誤或疏漏,從而精熟學習效果。訂正後再由老師批改可讓孩子再次學習,孩子先訂正,老師也能更深入了解不同孩子的學習狀況,並適時個別加強。
5. 加強體能活化學習成效:
研究顯示,早上運動可以活化腦神經細胞,每週兒童朝會後安排孩子跑操場2至4圈(可視情況增減),以增強體能;利用早自修或課餘時間20分鐘帶著學生慢跑、跳繩及打籃球等,讓學生養成經常運動的好習慣,但若有身體不適要請孩子主動告知,避免因參與體能活動而發生意外。
二、家長理解導師的第二個層面:團體生活常規的建立
1. 準時到校讓一天有好的開始:
早上8:00前到校,進教室後安靜抄寫聯絡簿,抄完後小組互相檢查回家功課,完成後進行打掃工作。遲到同學需利用時間補做打掃工作,遲到次數會影響日常生活表現的分數,若因特殊狀況而遲到,請家長利用聯絡簿或LINE@或手機電話事先告知老師。
2. 請假事宜確實執行以維安全:
家長若需幫孩子請假,事假請盡量提早知會導師,三天以上需填請假申請單,若臨時要請假可打手機、教室分機或聯絡學校行政處室轉達導師。如果學生8:40尚未到校,導師會主動聯絡家長,詢問未到校原因;在學校若學生有不舒服時,導師會請健康中心視情況通知家長帶回就醫。
3. 行為規範聯繫家長正確知悉:
學習是孩子在學校受教育的主要目的,如果學生有行為不當、違規事項或學習狀況不佳時,導師會耳提面命,努力規勸,善加引導……,並會先以聯絡簿或LINE@私訊重點知會家長,之後再跟家長詳細說明,讓家長正確了解孩子在校的狀況,才能在學生返家後協助做適當的處理。
4. 培養孩子重視榮譽的好習慣:
培養學生從己身做起,養成凡事負責任、積極主動的習慣,在個人獎勵的基礎上,引導孩子重視團體榮譽,全組表現好,有全體的獎勵,鼓勵全班學生正向而積極的表現;導師與家長說明獎勵制度的實施方式,讓家長了解獎勵的依據,並透過公開討論,讓所有學生和家長都清楚知道過程的公平性。
5. 發揮個人所長練習團隊合作:
班級幹部、值日生、午餐服務等工作,採自願及輪流方式,表現優良獲適當獎勵,學生主動擔任班級幹部,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和個人能力專長,提供相對的練習,若孩子要求更換職務,老師先與學生溝通,了解想要更換職務的需求和顧慮,再進行合宜的安排,落實班級團隊合作。
三、家長理解導師的第三個層面:班級課業事務的提醒
1. 書包減重及每日整理書包的重要:
鼓勵孩子除老師規定的功課一定要帶回家外,其餘課本、學用品皆可放在學校個人置物櫃,以減輕書包重量,並隨時整理好書包,以方便拿取學用品。讓孩子養成每天整理書包的習慣,避免攜帶不必要的雜物文具玩具及零食點心,提醒長期背負過重書包會對脊柱、肩頸等造成不良影響。
2. 回家功課聯絡簿親師互動的重視:
老師所派的功課一定會寫在聯絡簿上,隔日需攜帶的物品和請家長配合的事項也會提早寫於聯絡簿,請家長務必看聯絡簿並簽名,以協助孩子完成課業和物品的準備。回家作業功課的書寫列入平時成績計算,也是孩子在啟蒙階段就能培養好習慣的重要關鍵指標,請家長一定要重視聯絡簿的親師互動。
3. 補充教材和評量複習讓家長安心:
108課綱實施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融入生活情境,題型和難易度都在不斷變化,補充教材能提供學生預習和訓練,提高孩子應試技巧與處理生活問題能力。老師會依課程內容補充上課教材,並設計不同科目練習卷做適時的評量複習,任何一項課業和功課在學校都會詳加講解,請家長放心。
4. 多元評量成就自信及個別補救教學:
老師會透過各項多元評量及平時小考,來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成就自信,而在小考前會先複習再讓同學相互討論(例如:可以找課本但不可以直接抄寫),之後以100分倒扣,空白不寫則扣分增加,訂正完整則扣分減少;若學生學習態度不積極,會轉知家長,並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的補救教學。
5. 成績計算與定期溝通孩子學習情況:
國民小學階段學生成績的設定是平時成績占1/2,評量考成績占1/2,平時成績包括上課表現(聽課態度、發表踴躍度、活動參與度)、作業表現(回家功課、各種學習單、習作完成度)、平時測驗(聽寫、評量卷測驗)。老師會定期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平時成績情況,及時告知學習狀況並提醒須加強的部分。
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定期分享孩子在校的表現、需求和困難,是身為導師責無旁貸的重要工作。導師希望家長能主動聯繫、分享孩子在家的情況,前提就是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管道,以及親師合作前的相互理解,當導師不只是孩子的導師,也是家長的導師時,親師之間可以更了解孩子的全面情況,共同教育孩子,讓孩子有更優質的成長環境。
與家長常用溝通範本下載
「班級導師與家長溝通常用範本」附件提供與家長常用溝通的範本,希望能幫助導師輕省時間,老師可以視自己的需求與班級情況做編輯調整:
- 評量方式說明
- 給家長的一封信—面對孩子的考試成績
- 健康管理通知單
- 班級表現~貼於聯絡簿
- 日常生活表現評量紀錄表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