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AI浪潮中的我們到底該學什麼?以文科教師也能寫程式的Claude 3.5 Artifact為例

近期 Claude 3.5 Sonnet 讓沒有系統性學習過程式語言的人也在短時間完成網頁程式工具、遊戲動畫,挑戰 GPT-4o 最強AI的地位,在這樣的AI不斷造成衝擊的浪潮中我們到底該學什麼?是「讀AI領域才能賺錢」還是「AI 就能寫程式,讀資工無用」?中學教師吳奇老師提出不一樣的看法。

文科教師實測使用Claude 3.5 Artifact寫程式的成果。圖片提供:吳奇老師

文科教師實測使用Claude 3.5 Artifact寫程式的成果。圖片提供:吳奇老師

本文重點摘要

NVIDIA 創辦人黃仁勳先生曾在近期某場高峰會說過:「現在小孩不應該學習寫程式,如何使用 AI 更為重要。」這句話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乃至於產業界的熱議,在此峰會之前,世界已受到來自生成式 AI 造成的衝擊,從產業職能到公司運作體系,AI 的影響無所不在,作為職前基礎能力培訓的教育領域更是如此。

近幾個月是畢業季,恰逢高中孩子們選擇屬於自己的專精領域,出現了「非理工科系招生缺額多」的討論,然而 AI 時代下我們到底需要些什麼?筆者以為仍有待更進一步的討論。

領域專家與AI應用的加成

「AI 不會取代人,只會取代不會使用 AI 的人」這句話可以說是筆者在各類分享中講過數十次的口號了,幾乎每一位推廣 AI 融入教育領域的老師們都會用這句話來鼓勵老師們:

不要害怕 AI,請努力將 AI 納入自身教學職能。

各位注意到了嗎?我們強調的是「將 AI 納入教學職能」而不是「AI 取代教學職能」,換言之,AI 是用來強化我們教師的本體能力,而不是取代教師教學領域專業,AI 不過是用來作為應用教育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的媒介。

同理得證,這一波興起的 AI 風潮,形成的變革並不是開發更多、更強大的模型,現在需要的是能將 AI 納入各個領域專業,達到產業轉型目的能力,這樣的情況可以在 Generative AI 年會 2024 中可以發現年會的講者分享結構可以發現,講者並非都是大型語言模型開發(Large Language Model, LLM)的專才,更多的是在自身領域的專家,看到了 AI 納入產業的機遇,將 AI 融入產業之後遇到的難點與優點,並將自身經驗項與會眾分享,打開 AI 融入自身產業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目前(非科技)產業界最需要的並不是 AI 模型開發者,而是具備紮實領域知識且勇於應用 AI 的人才。

AI降低科目學習難度,更凸顯核心素養重要性

在 AI 衝擊教學之下,許多願意嘗試生成式 AI 融入教學的老師們都受到各方邀請,分享之餘,難免也會遇到一些不同程度、不同科目的疑問甚至是質疑,筆者羅列常見問題如下:

  • AI 能生成文章,是不是以後不需要學寫作文
  • AI 能生成圖片,是不是以後不需要學畫畫?學設計
  • AI 能生成音樂,是不是以後不需要學音樂

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

我們說在 AI 時代重要的能力——問出好問題(林穎俊,2023),淺白的理解,就是如何向 AI 提出清楚的提問、提示詞,對於抽象概念清楚的描述,那麼支撐我們做到這件事情的是什麼呢?當然是紮實的科目知識啦!

下面是主編以「國文寫作」提出的例子:

 

缺乏領域知識的 AI 生成

相對健全領域知識的 AI 生成

提示詞

請幫我寫一篇以「一棵開花的樹」為題的作文,至少800字

請幫我寫一篇以「一棵開花的樹」為題的作文,至少800字,我希望這篇文章能襯托出「時空遷化,生命軌跡的改變」,請幫我分為5個段落,第一段敘述童年時期看到美麗開花的樹木,第二段敘述青少年時期青澀時期在開花樹木下的記憶,第三段敘述離開家鄉,樹木在記憶中逐漸淡化,第四段敘述偶然返回故鄉重見樹木,換回記憶卻得知樹木因為鄉鎮更新需要移除,第五段敘述開花的樹木承載記憶,生命的改變,但是那棵樹的美麗樣貌仍記得我的青春,我也記得那棵樹最美麗的樣子

生成結果

 請幫我寫一篇以「一棵開花的樹」為題的作文,至少800字

請幫我寫一篇以「一棵開花的樹」為題的作文,至少800字,我希望這篇文章能襯托出「時空遷化,生命軌跡的改變」,請幫我分為5個段落,第一段敘述童年時期看到美麗開花的樹木,第二段敘述青少年時期青澀時期在開花樹木下的記憶,第三段敘述離開家鄉,樹木在記憶中逐漸淡化,第四段敘述偶然返回故鄉重見樹木,換回記憶卻得知樹木因為鄉鎮更新需要移除,第五段敘述開花的樹木承載記憶,生命的改變,但是那棵樹的美麗樣貌仍記得我的青春,我也記得那棵樹最美麗的樣子 

右欄提示詞生成文章(透過 Claude 3.5 Sonnet 生成)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那棵開滿櫻花的大樹是如此的鮮明。它佇立在我家後院的角落,每到春天,便會綻放出一片粉紅的海洋。那時的我,總是迫不及待地跑到樹下,仰起小臉,感受著細碎的花瓣輕輕落在臉上的觸感。樹枝上嬌嫩的花朵在微風中搖曳,彷彿在向我招手。我常常幻想自己是一隻小鳥,可以在這片粉紅的雲海中自由翱翔。那棵樹不僅是我兒時的玩伴,更是我對美好世界最初的認知。每當春天來臨,我就知道,又到了與這位老朋友相聚的時刻。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這樣的美景會永遠陪伴著我,如同童話故事中永不凋謝的花園。

青春期的我,開始對這棵樹有了不同的情感。它不再只是一個遊樂場,而成為了我心事的傾訴對象。記得那年我十五歲,第一次經歷了失戀的痛苦。我獨自一人來到樹下,靠著粗糙的樹幹,任憑眼淚肆意流淌。樹上的花朵似乎感受到了我的悲傷,紛紛飄落、輕柔地覆蓋在我的肩頭,像是在無聲地安慰我。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與這棵樹建立了某種奇妙的連結。在接下來的歲月裡,這裡成為了我的秘密基地。無論是為了學業的壓力發愁,還是與朋友發生爭執後的煩悶,我總會來到這裡尋求慰藉。樹下的石凳上刻滿了我青春期的喜怒哀樂。那時的我以為這棵樹會永遠在那裡,靜靜地聆聽我生命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

然而時光飛逝,我離開了家鄉,踏上了追尋夢想的旅程。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那棵開花的樹漸漸被我遺忘在記憶的角落。偶爾在春天看到路邊盛開的櫻花,會讓我想起家鄉那棵樹,但那種感覺已經變得模糊而遙遠。我開始習慣了城市的節奏,習慣了沒有那棵樹的日子。生活中充滿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不再是那個會在樹下傾訴心事的少年。那棵樹連同我的青春記憶,似乎都被時間的長河慢慢沖刷,只剩下一個模糊的輪廓。我以為這就是長大的代價,要學會放下、學會忘記。

多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當我再次站在那棵樹下時,一切彷彿又回到了從前。樹依舊高大、花依舊燦爛。我伸手觸摸粗糙的樹皮,彷彿觸摸到了時光的痕跡。一瞬間所有被遺忘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童年的歡笑,青春的煩惱,還有那些在樹下度過的寧靜時光。我感到一陣欣慰,慶幸這棵樹還在這裡守護著我的回憶。然而,就在我沉浸在往事的甜蜜中時,一個噩耗傳來:為了鄉鎮的更新改造,這棵樹將被移除。我站在樹下,感到一陣深深的無力感。這棵見證了我成長的樹,即將成為城市發展的犧牲品。我突然意識到,不僅是我的生命在改變,連這個曾經熟悉的地方也在悄然變化。

如今,站在即將消失的樹下,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這棵開花的樹不僅承載了我個人的記憶,更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變遷。它見證了我從天真無邪的孩童成長為成熟的大人,也見證了這個小鎮從寧靜的鄉村蛻變為現代化的城鎮。生命如同樹上的花朵,有綻放的璀璨,也有凋零的無奈。但我知道,即使這棵樹不再存在,它在我心中的影像卻永遠不會消失。那些在樹下度過的時光,那些青春的美好與苦澀,都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的靈魂中。我也明白,正如這棵樹記住了我最美好的樣子,我也永遠記得它最燦爛的姿態。生命在變、世界在變,但有些東西會永遠留在我們的心底、成為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或許,這就是成長的真諦:學會珍惜、學會放下,也學會在心中永遠保留那些美好。

表1 「缺乏領域提示詞」vs「健全領域提示詞」的生成結果比對。整理製表:吳奇

從上述生成內容比較可以看到,雖然僅僅呈現了「相對健全領域知識的 AI 生成」全文跟「缺乏領域知識的 AI 生成」摘要的比較,但是可以明顯發現,我們可以發現領域知識明確影響了我們為了達成「作文撰寫」任務的品質,在擁有領域知識即「作文編排、個人經驗融入、具體物體與抽象情感結合」情況下,作文內容明顯更深刻,可見 AI 絕不是誰取代人類,而是讓我們更良好應用領域知識的媒介。

AI沒讓我精熟寫程式,但他讓我的程式學習更有成就感

在一週前 Claude 3.5 Sonnet 加入了 Artifect 功能,讓 AI 透過程式代碼生成能夠直接在操作介面的右邊欄位預覽,以下先呈現筆者和 AI 撰寫的成果:

Claude 3.5 Sonnet 的 Artifect 功能:座位表網頁小工具

圖 1/座位表網頁小工具。圖片提供:吳奇

Claude 3.5 Sonnet 的 Artifect 功能:俄羅斯方框動畫

圖 2/俄羅斯方框動畫。圖片提供:吳奇

筆者從來都沒有系統性的學習過上面所包含的的程式語言(圖 1 使用了CSS、html、javascript / 圖 2 使用了 Python),但是透過 AI 就能完成網頁程式工具的。

這邊一定會有人問:「AI 就能寫程式?我以後資工系不就無用了?」

這和前段落的論述是相同的迷思,雖然我透過了「程式功能-程式語言類型-程式運作模式-預期產出結果與介面設定」的自然語言(Natural Language)提示詞,寫出了可以使用的程式,但是我並沒有真正掌握寫程式撰寫邏輯、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

雖然我寫出了小工具,但是我還做不到程式語言的細節優化、除錯,可見雖然「寫程式」的過程變得簡單,然而程式編寫的核心素養能力我還需要深入學習。

生成式 AI 雖然降低了我們多數學習領域的難度係數,並沒辦法取代程式撰寫、基礎原理、運算思維等核心素養,簡言之,現行科目學習「成就感」會因為 AI 的出現而提高,而科目的核心素養價值反而因為 AI 而顯得更重要

AI時代中,我們該努力做到的事

從學習科目到職業領域,其實 AI 的出現並沒有實質上取代任何一個行業,但是取代的是「不願意、無法將 AI 融入專業領域的人」,因此現在教育端該做的,絕對不是和孩子說:「AI 領域才能賺錢,讀XX系才有出路」或是「你們再不努力,你們就會被 AI 取代」。

我們的重點應該放在「你最擅長的事情當中,有沒有 AI 能幫得上忙的呢?」,AI 應該成為我們的學習夥伴,而不是偏科發展的藉口,這個時代應該是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興趣、專長領域,並讓自己成為領域的專家,筆者認為這才是 AI 時代中,我們該努力做到的事。

延伸閱讀

吳奇 吳奇

吳奇

教師、數位敘事力期刊IG主編

目前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攻讀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同時是我國具備華語文教學、中等教師證的國文科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語文教育、認知語言學、教育科技,於今年配合國家數位教學政策、AI興起浪潮,在國內進行了數場GenAI融入教學的教師研習、分享講座。

數位敘事力期刊IG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