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傳統工匠有尊嚴,讓文資修復學生有前景——國家產學大師邱上嘉

國家產學大師獎第五屆得主邱上嘉教授,是該獎開辦以來,首位在「人文、設計、藝術領域」的得獎者。邱上嘉長年熱心臺灣古蹟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除了關心傳統工匠的人才培育,更協助文化部建立傳統工匠職能基準,為我國的文化資產修復及傳統工匠職涯,奠定永續發展的基礎,2023年並獲得師鐸獎殊榮。

國家產學大師獎第五屆得主邱上嘉教授,是該獎開辦以來,首位在「人文、設計、藝術領域」的得獎者。

國家產學大師獎第五屆得主邱上嘉教授,是該獎開辦以來,首位在「人文、設計、藝術領域」的得獎者。

對老房子情有獨鍾,漸漸走入匠師世界

微笑起來,臉上立刻浮現兩顆深深酒窩的邱上嘉,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也是建築界的著名學者。從小,邱上嘉就對老房子情有獨鍾,兒時生活就在老建築的氛圍中長大。「我小時候去祖父母家,看到傳統的老房子就會倍感親切。」出身臺南,邱上嘉就讀的小學離赤崁樓很近,午休時間時常假借返家吃午飯的名義,偷偷跑去赤崁樓乘涼,坐在大樹下聽耆老們講古。

「那時赤崁樓有一口井,老人家說那口古井通到安平古堡,小時後還信以為真,覺得裡頭真的是個密道。」邱上嘉還記得,每次放學以後,就會刻意繞進古都的窄小巷弄裡穿梭,感受當地有趣的建築尺度及濃濃的歷史氛圍。

考大學時,邱上嘉直接放棄臺大,選擇到東海大學建築系就讀。他說服父親「建築師」也是個賺錢行業,這才打消父親一心要他從醫的念頭。後來在念碩士班時,他依然挑選了冷門的傳統建築作為研究主題,開始研究臺灣傳統建築及建築史。

研究過程中,邱上嘉接觸到一群老一輩的傳統匠師,不知不覺走入匠師的世界。「我發現老匠師們身上擁有很多寶貴的經驗,開始研究他們的營建技術。」邱上嘉詳細記錄下他們的傳統技術與生活記憶,也開始逐漸發現傳統匠師握有的傳統技藝正在凋零,也瞭解到匠師們的困境。

2023年漢式瓦作班結束後,邱上嘉(黑色背心者)與匠師、學員合照。

2023年漢式瓦作班結束後,邱上嘉(黑色背心者)與匠師、學員合照。

協助制定職能鑑定與分級制度,讓產業有未來

與匠師們的深度接觸,對於日後他協助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制定傳統工匠職能基準與分級制度產生很深的影響。而邱上嘉在古蹟修復的經歷與傳統聚落的深入研究,加上日後借調到公部門任職,種種經歷都成為他制定制度時的養分。

邱上嘉除了推動職能基準,也把工匠核心職能的鑑定、考訓用、薪資待遇與產業發展都納入考量,做出完整的配套規劃。「我們希望傳統技術的人才培育能夠與現代的制度面接軌,鼓勵年輕人願意來學習,願意留在產業裡,讓他們知道,我從事這個工作是有明天的,這個產業是有未來的。」

古蹟的修復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修復過程中為了追求技術的真實性,因此並無法仰賴現代的機械或工具,而被要求以傳統工法,以手工的方式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慢慢修復,對於傳統工匠來說,不但工作時間長,對技術門檻的要求也很高。也因此,邱上嘉協助文化部訂定了傳統工匠的最低參考薪資,讓待遇優於市場行情,除了給予工匠一定的待遇保障,也代表政府對文化資產保護與修復的重視。

「這件事情對於傳統匠師們產生很大的激勵,也開始意識到,原來擁有傳統技術的人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報酬,如此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人才進來。」邱上嘉認為,古蹟修復與保存的產業需求正在不斷地增加,產業榮景其實指日可待。

邱上嘉(右一)與助理討論培訓課。

邱上嘉(右一)與助理討論培訓課。

傳承時間急迫,推動人才培訓與實踐

根據文化部統計,臺灣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加總起來已經接近3000處,並正在以每年約100處的速度成長。近年政府投入文資保存的預算也在不斷攀升,「以目前古蹟增長的速度及政府投入修復的量能來看,即便花30年都無法完成一輪的修復工作,而且老房子很脆弱,即使修復完成,往往經過20年之後又要再進行大修理,進入新的修復週期,如果以這個數字堆疊下去,我們大概在跟時間賽跑。」邱上嘉一語點出傳匠人才傳承的急迫性。

傳統上,學徒跟著老師傅(也就是傳統匠師)學習,從入行到出師至少要三年四個月,但是目前師徒制傳承不易,為瞭解決修復人才的迫切需求,邱上嘉提出「A+B」的概念,轉而希望吸引原本就具備木工、土水及修復相關基礎能力的工匠,或是在工地已有基礎訓練的初階學徒(也就是「A」)前來接受「文資傳匠工坊」的訓練,學習文資古蹟修復的專業技能,以及傳統技術工法的訓練(即所謂的「B」)。透過工坊的培訓,縮短專業人才養成的時間,也讓傳統匠師瞭解修復的基本倫理及現代營建管理的相關規範,把傳統與現代技術做了完美的結合。此外,工坊也結合技職教育體系,鼓勵專業研習、產學合作,培訓種子老師,讓傳統技術在學校扎根。

邱上嘉投注數十年的時間推動傳統匠師的人才培訓與實踐,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傳承這些傳統技術,並為國家養成古蹟修復所需的專業人才。在美國攻讀「設計運算」的他,現在已在思考如何把AI人工智慧與傳統工匠結合,翻轉教學現場,除了建構文化資產修復產業的生態系,也能夠讓人才培訓更有效率,讓年輕人更願意投入這個產業,讓古蹟與老建築能重新活起來,賦予老建築全新的靈魂與生命。

邱上嘉希望讓年輕人更願意投入古蹟修復產業,讓古蹟與老建築能重新活起來。

邱上嘉希望讓年輕人更願意投入古蹟修復產業,讓古蹟與老建築能重新活起來。

延伸閱讀

教育家 教育家

教育家

教育家部落格

教育部成立以老師為主角的平台,讓好老師不孤單。透過老師的人物故事報導和教學現場的新知和活動分享,讓老師隨時都能在這裡獲得滿滿的教學熱情。

教育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