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沒教的心理課》小學生也能應用的心理學秘密

近年 SEL、學涯探索都廣為討論,但過去身為大人的我們求學時卻是甚少接觸,如今的親師可以如何引導孩子自我覺察、自我肯定?吳歡歡老師為文分享可以如何透過《學校沒教的心理課》帶領學生全方位的了解自己,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學校沒教的心理課》小學生也能應用的心理學秘密。圖片來源:吳歡歡

《學校沒教的心理課》小學生也能應用的心理學秘密。圖片來源:吳歡歡

本文重點摘要

心理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心理學的應用在生活中處處可見,近年來「薩提爾對話練習」、「自我覺察」等等自我探索的議題益發廣為討論。既然心理學這麼重要,我們在國小到高中這段求學過程,可曾將其帶入教學中嗎?

回溯自身的求學歷程,國小到高中階段被灌輸「專心讀書」的觀念,向著學業標竿直跑,從未想過如何認識自我;高中輔導課會做學涯探索,但僅有幾堂課,似乎對探索自我、情緒覺察而言不夠完整。

《學校沒教的心理課》教讀者如何全方位的了解自己,進而提升學習效率;此書聚集了學生們常見的心理學知識,囊括睡眠、校園生活、身體活動……啟動覺察力,從日常小事開始。

家長共讀小技巧

書裡提到的小知識,可說是學生們日日會經歷的事,我將其中的幾項主題拉出來,分別和國小生、國中生討論,其中的幾項觀點與學生們原先的想像有些出入,我發現心理學實驗內容對學生們而言可能是陌生的,此時就很需要與大人共讀。

學校沒教的心理課

漫畫呈現故事情節,導讀至心理學觀點、實驗研究,最後QA環節是學生們常有的提問,根據前面提到的知識做延伸思考。圖片提供:吳歡歡

共讀時,家長可拋出問題引導孩子一起思考:「我們平常的做法是什麼?書裡談的心理學實驗為何?目前的做法哪個部分做得不錯,哪個部分可以有調整的空間?」

老師的教學省思

我是一名教寫作的老師,教學現場,我發現學生們對寫字這件事特別苦手,抗拒寫字的人越來越多,「懶的寫、寫字好麻煩、寫字手好痠、現在有 AI 了,手機輸入很方便啊,為什麼要手寫?」學生們不願意動筆,文字的輸出、思考的流動、作品的產出等等都大幅減少,甚是可惜!

作者在這個段落分析(第22-27頁),同樣是做紀錄,分為紙筆記錄、平板電腦加觸控筆、手機紀錄,三種模式比較,反而紙筆記錄效率更佳,且紙筆紀錄者,其腦區活躍度高,讓知識更容易進入腦袋;由於紙筆紀錄使用多感官,如觸摸文具的觸感、書寫時的沙沙聲、一撇一捺的筆跡,五感都會被啟用,相較於手機及電腦打字,使用的感官刺激較少,大腦活躍程度相對低,便較難提升學習表現。

每天累積一小步

圖片提供:吳歡歡

提到每天累積小目標,長期下來的效益能創造大進步(第58-64頁),與《原子習慣》中所提的「原子」概念相同。

比方說,學生要做體能訓練,從十歲起,每日做十個深蹲;到了十一歲,每日做五十個深蹲,以五個為一個循環,做完休息一下下、喝運動飲料,創造完成小目標的小確幸,再接續下個循環;持續到十二歲,學生能做三百個深蹲了!

然,讓我最訝異的不是幾百下的體能訓練,而是學生給予自己的正向獎勵。

「你能堅持到現在很不容易耶,你會給自己什麼樣的小獎勵呢?」學生接下來的回應讓我為之震撼:「其實休息的時候看電視、喝飲料,這些我比較少做,我會跟自己說『加油,相信你可以的』,然後我就真的會達標。」對自己信心喊話,就有如此大的效果!

我想,學生藉由自我肯定,相信自己有能力辦到,進而長出接納自我的力量,取代物質的獎勵,提升內在動力,這堅強的心智、心理素質強大的人格特質,讓我為之驚嘆啊!

再次真摯推薦《學校沒教的心理課》,適合作為了解自我、閱讀科普心理學的橋樑;家長若願意帶深入討論是最好不過了!雙向溝通,家長了解孩子的想法,也是增進親子間的信任感喔。

-----------------------------------------------------------------------------------------------------------本文為訂戶專屬心得換好書「書香送遠,知識同行」訂戶專屬活動之心得分享文,只要您是翻轉教育訂戶,每月皆可參加。
歡迎加入翻轉教育享受更多專屬好康,也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與用心教學!

延伸閱讀

吳歡歡 吳歡歡

吳歡歡

寫作家教老師

全職寫作家教老師,深信每個人都有寫作的能力,寫作即生活,豐富生活,亦是豐富寫作。曾擔任補習班作文老師、非營利組織寫作班講師、社區機構寫作課講師,多年來小班制教學、近身觀察孩子們在寫作上的痛點。透過畫畫、繪本、讀書會、讀報等方式引導寫作,啟發孩子的創造力。

Facebook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