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試教五大招!國小教甄數學科評審分享數學教學關鍵

數學試教要怎麼樣才能教出專業?擔任國小教師甄試數學科評審的張雯秋老師分享在試教場上的所見所聞,並分享5點建議,幫助更多老師掌握數學教學的關鍵。

數學試教五大招。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數學試教五大招。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筆者有幸擔任國小教師甄試數學評審,分享在試教場上的所見所聞,並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更多老師們獲得準備數學試教的方向及鼓勵!

一、複習學生先備經驗

先備知識會影響學習成效,如果想增加學習的效率,就要花點時間回想學生過去學過什麼,有什麼經驗和新的知識是相關連的,連結越強,學生越能吸收新知識。

在十分鐘的試教場上,有的教「多少 % off」時複習比率的意義;有的教三角形的邊長關係,花了五分鐘複習三角形的種類,這些例子不是說複習不好,而是複習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 不宜過久。若整場演示只有十分鐘,複習應在二至三分鐘左右,複習太久除了放錯整堂課的教學重點之外,另一層意思是昨日的教學可能是失敗的。

  2. 不宜過早的經驗。倘若是單元的第一小節,有可能先備經驗是一兩年前的學習經驗,如教五年級的三角形邊長關係複習三年級的三角形種類。但是,若演示第三小節部分,就不宜選擇第一小節的複習,如在教「多少 % off」時複習比率的意義,就是太早的學習經驗,複習後對接下來要教的「多少 % off」觀念連結性不高,不如複習「打幾折」的意義還來的重要。

  3. 宜呈現昨日的作答情形。除了複習正課需要連結的舊經驗外,呈現學生昨日作業的迷失概念更為重要。作業是每日學習的評量,教師在課堂上再次提點,有助於釐清迷失概念,亦能幫助新知識學習。

二、布題時應該留意文字敘述

若遇到無法帶教具的考場,考生往往只能強記課本題目。演示時老師必須一面讀題、一面將文字寫在黑板上。口述題目固然必要,但文字書寫於黑板上更為重要。教學現場有些是視覺型的學生,學生所見黑板上的文字乃是了解題意的開始。

然而,在試教場上老師有時說的和寫的不一樣,若不影響解題的省略文字其實也無訪,但若影響解題就會大大扣分。

例如,原本課本布題為:

  • 爺爺有一塊地,有 1/3 塊地是果園,果園的 1/5 種檸檬,種檸檬用了多少塊地?

試教時老師若在黑板上書寫時,寫成:

  • 爺爺有一塊地,有 1/3 塊地是果園, 1/5 種檸檬,種檸檬用了多少塊地?

「果園的 1/5 種檸檬」這句話省略成「1/5 種檸檬」,學生會想:題目問種檸檬用了多少塊地,題目不就是說 1/5 了,為何還要計算?教師若貿然省略「果園的」這三個字,真的會出大事,恐影響學生解題

分數的分數倍這個單元是經過兩次的等分割後,總共被分割成幾等分的問題,不宜太快進入運算法則,因此教師圖象化的引導十分重要。

此題「1 塊地」是重點,教師務必框起來,1/3 塊地是果園指的是將這 1 塊果園切成三等分,其中一等分是果園,果園的 1/5 種檸檬,指的是將果園再細分成五等分,取其中一等分種檸檬,這1塊地、果園、檸檬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教師須用圖標示清楚,在進入計算前,也可讓學生先初步感受三者之間的大小,再從圖像慢慢觀察進入抽象的數字紀錄,進而觀察其中的運算法則。

三、寧可教完整!不宜教得不清楚

試教演示多半十到十五分鐘,扣除引起動機、喚起舊經驗和最後提示鈴後的綜合活動,也只剩下八至十分鐘。試教者不宜過及且快速的帶過,數學講究概念建立的完整性,需假定學生如同一張白紙,老師有責任說得清楚、講得明白。

筆者在試場常見有些教師花十分鐘講完一節課要上的內容,難免被質疑學生真的聽得懂嗎?所以,與其講得快,不如講得清楚,甚至將重點歸納於黑板上,整個教學呈現也較完整。

四、清楚解釋新的名詞

新的名詞解釋清楚十分重要,有些試教老師快速帶過,學生多半也是一知半解。如簡單複合形體的體積單元,何謂「複合形體」指的是非經典例的正方體與長方體體積,至於「簡單複合形體」指的是由正方體及長方體組成的形體。「複合」這兩個字乃「結合在一起」的意思,教師可以用賣早午餐的餐廳稱為複合式餐廳解說,學生除了能連接經驗,也能了解其意。

又例如「多少 % off」就應該好好解釋「off」的意思,西方國家關心的是扣掉多少錢,台灣的打折關心的是售價多少錢,不論是扣掉多少或售價多少,定價 100% 是不變的,這點老師必須強調,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已,「off」有「去掉、關閉」的意思,教師可用英文口語常說的「turn on/off」開關燈來解釋,學生較容易理解 off 的意思。

五、素養導向的數學教學

直至 2024 年,108課綱已上路推行到五年級,採用新課綱課本,在試教現場更是期待著,應試老師可以教出 108 課綱所提倡的素養導向精隨(看更多:小學五年級首屆新課綱上路,數學素養怎麼教?怎麼評量?

數學領域課程的理念與願景,從數學是一種語言、一種實用的規律科學,教學者若試著尋找跨域的可能,如教線對稱圖形,提到運用線對稱性質於藝術或建築,相信教學演示定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教學活動中,透過提問搭起鷹架加以引導,適時進行差異化教學及學習活動規劃,如教三角形的邊長關係,扣條的操作十分重要,接著再進入抽象的符號紀錄,才能提供學生有感的學習機會。

願以上幾點,能幫助未上岸的教師或初任教師們一些教學方向與思路,相信在用心準備與掌握數學教學之關鍵,定能馬到成功。

延伸閱讀

張雯秋(張老師) 張雯秋(張老師)

臺中市豐原區瑞穗國小教師、臺中市數學輔導團國小組兼任輔導員

一位熱愛教育與熱於分享的教師。曾獲天下雜誌創新100教師、臺中市優良教育人員、微笑台灣創意教案最佳創意獎、全國多元文化教育教案特優等。創立臉書社團「張老師國數遊學社」至今逾八千多人,分享創意數學教學、語文寫作、AI、平板教學等課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