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認為素養教學的10個挑戰:擔憂花費太多時間、學生缺乏相關知識與技能

108課綱上路後,讓許多老師苦思如何將素養教育融入各學科、如何讓真實世界議題與課程內容接軌。國外老師也面臨相同困境,擔心花太多時間探討議題,會耽誤課程進度、與標準化的考試背道而馳等。本文綜整美國調查老師在素養教學上面臨的十大挑戰,反思傳統教學法的限制,為教學裝備與時俱進的思維。

美國調查老師在素養教學上面臨十大挑戰,反思傳統追求「正確答案」的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Shutterstock

美國調查老師在素養教學上面臨十大挑戰,反思傳統追求「正確答案」的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強調將知識技能應用於真實世界的素養教學(literacy)在全球蔚為潮流,台灣的 108 課綱也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期盼落實素養教學。不過,教師是否能與時俱進、學生基礎知識是否充足,都會影響素養教學的可行性。

美國教育媒體「教育週刊」(Education Week)最新調查顯示,即便九成的教師都認同帶入真實世界議題的教學方式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但同時間,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教師自認難以實施,尤其在數學、自然科學等理工科目上更顯困難。

真實世界議題融入數學、自然科學的十大挑戰

教育週刊今年 3 月 27 日至 4 月 14 日針對全美 1,183 名州地區領導人、校長和教師進行調查,了解融入真實世界議題(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現況。

針對數學、自然科學,調查列出十大挑戰,前三名分別是:

  1. 擔憂花費過多時間探討真實世界議題(35%)
  2. 缺乏教學專業發展(33%)
  3. 閱讀和寫作比 STEAM 更重要(32%)

此外,也有 23% 的教師認為沒有相關教學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師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信心,認為導入真實世界議題的教學法與標準化考試不相容,且家長支持率低、學生行為偏差,都造成素養教學方法難以落地。

美國教師以「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角度,教授數學、自然科學,最常面臨的十個挑戰

資料來源:EdWeek 研究中心

打破「怎麼學數學」的框架,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教師教育專案教授艾爾罕‧卡澤米(Elham Kazemi)受訪時指出,大多教師更重視數學的計算過程與解法答案,但她認為融入真實世界的問題一樣重要,教師是時候重新思考,打破學生如何學數學的信念。

佛羅里達州數學研究員札卡里‧香檳(Zachary Champagne),同時也是公立國小教師,他認為學數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非答案正確與否,才能減緩學生的數學焦慮。他在混成小三、小四的班級裡建立一套 10 至 15 分鐘的「數學談話」時間,在這段時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要靠自己,還是團體合作,解決一道數學問題。

例如最簡單的加減法,29+15,學生可以選擇用 30+15-1,或用 9+5+30 等多種計算式找到解答;進階到融入真實議題的提問,如 31 顆氣球,怎麼分給 4 個小朋友?每個人都拿到 7 顆時,剩下的 3 顆怎麼分?題目換成 31 美元、或者 31 人要搭 4 輛車出遊,又該怎麼分配座位?在教導數學時,不要只強調答案是否正確,應該逆向思考,陪學生找尋解答過程的樂趣。

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專門在華盛頓附近 30 多個地區輔導數學的教學教導員莫莉‧戴利(Molly Daley)也說,學前到小學是最有好奇心的年紀,窗外風景、教室鞋架,都可以轉化為數學議題,例如:你注意到有幾雙鞋子?這些鞋子的裝飾有哪些形狀?鞋子的擺放有什麼規律性?不只學數學,還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莫莉說,融入真實世界議題的教學法經常讓教師倍感壓力,教師不只要改變過去習慣的教學方式,還要及時對學生的觀察、提問做出回應。但她鼓勵教師,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重點要放在「為學生的想法和思考創造更多空間」,教師的主導和掌控在其次,不要害怕學生偏離原本預期的學習目標,因為這可能是他培養自我意識、獨立思考能力的啟程。

(資料來源:Education Week1Education Week2

延伸閱讀

游昊耘 游昊耘

游昊耘

翻轉教育特約編譯

前親子天下編輯、前聯合報記者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