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法入校園,教育人員親師溝通應備觀念及素養

現代教育工作者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親師溝通的觀念與素養也隨著法令規範改變。張金章主任分享教育人員親師溝通應備觀念及素養,提醒教師如何在保護自身工作權,親師協力,伴隨孩子在學習中健全成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多元價值紛陳的社會,尊師重道觀念日漸淡薄,教育人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有與師長緊密合作,教養傑出人才的優質教育合夥人,也有愛孩子但不會帶孩子,對於管教孩子束手無策的家長,更有觀念固著,用錯誤的愛耽誤孩子的父母。

教育工作者面對時代劇變,在教育相關法令規範下,如何在帶好每位孩子同時,保護自身工作權,親師協力,伴隨孩子在學習中健全成長。

以下除分享校園事件的特殊案例之外,亦歸納教育人員在親師溝通時,應備觀念及素養:

教師面對家長的3個觀念

(一) 親師約法三章,法制規範宣導在前   

學校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各級學校及幼兒園通報兒童少年保護與家庭暴力及性侵害事件注意事項及處理流程》、《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各式法令規範下,對於家暴、性平、霸凌等事件,知悉即通報,隱匿將受罰,毫無私相授受或喬事空間,因此家長若秉持舊觀念管教孩子,極易觸法!

教育工作者應透過班親會、親職日等親師溝通機會,教育家長相關法規,讓家長知曉學校通報職責,防患於未然。(看更多|法入校園,家長應了解之教育法規及正確觀念

曾有導師知悉家長體罰孩子成傷後,依規定通報,然家長認為管教孩子天經地義,對被通報家暴及社工家訪極為憤慨,後續挾怨報復導師,控告老師不當管教,面對家長高張情緒,為避免衝突擴大,導師只能先請事親假規避。

(二) 弱勢家庭除了關懷,更需要多一份尊重

弱勢家庭長期處於社會底層,生活不易,惡劣工作環境易累積負向情緒,若溝通不慎,教育人員極易成為其情緒宣洩之破口,尤其當前各式投訴管道暢通,民眾稍有不滿慣用申訴洩憤,各式陳情案未經調查無法釐清,也造成近年校園事件調查案大增。(看更多|法入校園,教育人員應備素養及應對方針

弱勢家庭家長往往需要師長更多尊重,先同理再求改變,一旦家長認同老師,渠等也是最挺師長的一群家長。

(三) 精熟學習工作需要家庭教育分攤

在紙筆評量主導終端升學情況下,精熟學習厚實基礎學力有其必要性,頂大學生來自明星高中,明星高中學生來自私立國中,公校老師子弟卻送私中就讀,是當前教育弔詭現象。

公立學校在多元學習導向,課程寬鬆化趨勢下,受到《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等法規限制,難於精熟學習過多著力,否則動輒違法受懲處。公校教師面對此種趨勢,應修正舊觀念,在恪遵教育法規前提下,轉型學習體驗設計師,讓學校成為啟迪孩子多元天賦的學習場域,引導家長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承擔學術傾向學子精熟學習之親責

教師面對自己的3個提醒

(一) 體認教育環境態勢改變,調整自身認知

近年因少子化、學習管道多元、國人受教程度提升、學校專斷知識傳授功能被打破等因素,教育環境丕變,尊師重道之風式微,挑戰課堂權威漸成主流。尤有甚者,家長組成也在質變,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的家長亦有所聞。

有家長放任國中孩子沉迷網交拒學,校方在多次家訪無效後通報中輟,家長受罰後報復性申告承辦師長師對生霸凌,最後雖查無實證,然老師滿腔熱血卻被誣陷澆熄。面對不同教養態度的家長與學習風格迥異的孩子,老師必須以適性管教、差異化教學應對,避免單一管教尺度造成無謂紛爭。

(二) 彈性溝通,適度退讓不是膽怯

「溝通不到位,努力全白費!」如何讓家長感受善意,聚焦於孩子學習,是每位師長的功課。

曾處理過單親中輟生雖有心向學,但母親鎮日酗酒無法接送孩子,筆者家訪時被酒醉家長咆哮謾罵,面對不理性的家長,即便理直也只能先退一步,持續家訪,趁家長清醒時柔性勸說,尋求資源協助接送與安親,申請早午餐及各式補助,也約法三章,讓孩子正常就學,學校才能持續爭取補助。

當孩子進入學習正軌後,透過家長會、社區協助,提供家長就業機會,一步一腳印建立親師生信任關係。

(三)潔身自愛,珍惜教職工作

自身近 30 年教職生涯,也曾與狼師共事,彼等東窗事發前往往是備受家長信賴、學生愛戴的名師,也正是濫用這份信任,頂著名師光環肆意宣洩私慾,害人害己終至鋃鐺入獄。(看更多|蔡淇華:關於台中房思琪一案 我想請你讀完這篇文

少子化趨勢讓教育工作窄門難入,既然選擇教師這份以成就孩子為導向的職業,理應節制多餘的慾望,用單純的心態陪伴純真的孩子成長。

喜歡孩子才能當個好老師!你教得開心,孩子也歡欣!」這是筆者初任教師時資深校長對我說的話。

對教育工作者而言,無論環境如何改變,孩子永遠都是可愛值得期待的,台灣絕大多數家長也都明理良善,文中分享案例均為親師溝通教學光譜的極端值。抱持著對孩子的愛,彼此誠心對待,秉持為孩子好的態度正向溝通,把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案例當成自我警惕,攜手夥伴共同陪伴孩子成長!

延伸閱讀

張金章 張金章

張金章

桃園市平鎮區祥安國小教務主任

桃園市校園霸凌防制因應小組成員、桃園市性平調查專業人員、教育部中央霸凌事件專業調和及調查人才庫成員、教育部中央校事會議調查及輔導人才庫成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博士候選人。一位關心校園事件的資深學務人員,多年來協助各校處理性平、霸凌、校事會議調查,致力於釐清真相、調和衝突、當親師生的最佳後盾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