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名「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結果:逾 3 成兒少怕失敗而不敢嘗試、手機離身就焦慮

《親子天下》發表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逾 3 成兒少手機一離身就焦慮、每 10 人有超過 3 人害怕失敗等兒少現況,顯示心理韌性是這群身處「過曝世代」孩子必備的軟實力。

《親子天下》發表「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問卷調查」結果,包括國教院、監委、立委、衛福部心健司司長等貴賓都出席與會。楊煥世攝

《親子天下》發表「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問卷調查」結果,包括國教院、監委、立委、衛福部心健司司長等貴賓都出席與會。楊煥世攝

你的孩子會「害怕失敗」嗎?遇到挫折時,他最常向誰尋求協助?為了孩子想法與身心狀況,《親子天下》執行「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問卷調查」,首次掌握全台中小學生心聲與樣貌,結果發現,逾 3 成兒少手機一離身就焦慮,國中九年級生每 4 人就有 1 人日花 4 小時以上使用社群媒體;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有近 3 成遇困難時找不到大人幫忙;每 10 人有超過 3 人害怕失敗,顯示現代孩子身處「過曝世代」,心理韌性是這時代必備的軟實力。

《親子天下》今(6)日發表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問卷調查結果,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秀菁、監察委員葉大華、立法委員范雲、張雅琳、吳沛憶、陳培瑜、EdYouth 創辦人李瑞霖、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等人都出席。

《親子天下》召集人潘乃欣指出,親子天下於 2024 年 3 到 4 月,針對 2008 到 2013 年間出生、現就讀國小五年級到國中九年級的孩子,執行「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最終回收全台 22 縣市共 499 所校、 9,464 名學生回填的有效樣本,分析後有以下 3 大重要發現:

發現 1:愈長大愈焦慮!逾 3 成兒少手機離身就焦慮,會考生每 4 人有 1 人日用社群逾 4 小時

調查發現,校園不只是生生用平板,也幾乎是人人有手機,高達 87% 的兒少擁有自己的手機、 34% 學生手機離身時會焦慮,也有學生在問卷開放題中坦言:「遇到困難時,我最先向手機求救」、「生活中最大壓力來源是手機一直被媽媽沒收」。調查也發現,半數(50%)兒少在社群發文時,在意他人是否按讚、留言; 39% 學生就連滑手機看到朋友的發文,都會感到焦慮。

《親子天下》召集人潘乃欣發表「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結果。楊煥世攝

《親子天下》召集人潘乃欣發表「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結果。楊煥世攝

值得注意的是,年級愈高,擁有手機的比率、對手機離身的焦慮、對社群發文的焦慮就愈高,即將面臨國中教育會考的九年級生對於「手機離身」的焦慮比例高達 43% ,重度使用比例也是各年段中最高,每 4 人就有 1 人,每天花超過 4 小時使用社群媒體。

發現 2:年紀愈大愈求助無門!近 3 成學生遇困難找不到大人協助;「同學」是最熱門求助熱線,老師的優先順序在爸爸前面。

回到現實生活來看,校園現場學生無動力學習、「從學習中逃走」問題依舊存在。調查發現,兒少年紀愈大愈不喜歡上學,當學生的壓力也隨年級漸升:全台不到 7 成(31%)中小學生喜歡上學,九年級生不喜歡上學比率近半(47%),同時,全台 36% 學生覺得「當一個學生壓力好大」。

針對壓力來源分析,會發現 56% 兒少認為主要壓力來源是學業。最多學生不喜歡的學科中,以「數學」佔比 24% 比率最高,「英語」則以 20% 緊追在後;有 30% 學生表示自己聽不懂上課內容,九年級生聽不懂占比更達 41% ,形同「教室裡的客人」。

調查同時發現,有 61% 兒少表示聽不懂課程內容時「不敢主動發問」,而對於整體生活與學習的困境,有 28% 孩子覺得「找不到大人幫忙」。在找對象求助時,有 30% 學生優先找同學求救,佔比最高,其次依序是媽媽(29%)、老師(14%)、爸爸(11%)。

發現 3:每 10 人就逾 3 人害怕失敗,台灣兒少亟需建立心理韌性

2018 年時,評比多國 15 歲學生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PISA)顯示,台灣名列「害怕失敗」排行榜榜首,時隔6年後,《親子天下》調查發現,仍有 33% 孩子「因擔心失敗就不嘗試」,正值 15 歲的九年級生比例更高達 41% 。

學生是否足夠的學習成就感,以及是否獲得稱讚肯定,是影響心理韌性的關鍵因素。調查結果發現,具以下 10 大特質的學生「最不怕失敗」:

  1. 「上課聽不懂時,總是敢發問」
  2. 「上課時總是聽得懂」
  3. 「喜歡所有科目」
  4. 「非常喜歡上學」
  5. 「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
  6. 「在學校遇到困難,總是有大人可以求救」
  7. 「非常知道自己擅長什麼」
  8. 「在學校遇到困難,總是有同學可以求救」
  9. 「生活中遇到困難,最先向老師求救」
  10. 「表現好時總是被家人稱讚」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陳雅慧表示,現在的孩子身處生生用平板、人人有手機,且手機與網路就跟空氣一樣成為必需品的「過曝世代」,如何打造心理韌性是比學科學習更難的挑戰。她呼籲,政策面上,應提供資源、支持教師協助學生進行 SEL(社會情緒學習),提供家長方法、支持用身教教導 SEL,也要建構讓孩子能夠安心失敗、在失敗時願意說出來的環境,「這是我們大人現在的功課,也是未來我們能不能幸福的關鍵!」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任秘書張永傑(右)。楊煥世攝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任秘書張永傑(右)。楊煥世攝

對此調查結果,教育部長鄭英耀近期回應,過去文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度程度上讓孩子追求成功、不敢放手冒險,但他認為,「我們的文化系統、校園,應該要支持因為勇於接受挑戰所造成的風險和失敗」,也期待家長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任秘書張永傑也指出,該調查讓教育部有機會了解兒少想法,也有機會反思教育能如何鼓勵學生表達困難、建立對自我認識。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指出,對國家來說,要養成國民的心理韌性是巨大工程,但在總統賴清德的政見中,已提出希望將 SEL 納入課綱中,是對該議題的重要宣示,衛福部、教育部將共同努力讓 SEL 被落實。擁有家長身份的陳亮妤也分享,自己曾接到孩子的老師來電詢問,班上同學因網路成癮而拒學的建議處理方式,讓她深感「(網路)這問題離我很近,就在我身邊!老師知道問題很嚴重但可能不知道怎麼處理」,認為政策面上仍需努力,給予親師合適支持。

培養心理韌性,為孩子建立安心環境、一起找意義

(左起)新北市永平國小校長唐永安、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臨床心理師陳品皓、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胡語姍、親子天下總主筆賓靜蓀。楊煥世攝

(左起)新北市永平國小校長唐永安、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臨床心理師陳品皓、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胡語姍、親子天下總主筆賓靜蓀。楊煥世攝

想培養過曝世代孩子的心理韌性,可以怎麼做?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臨床心理師陳品皓指出,身處過曝世代,孩子的自我認同容易受到網路世界、人際影響,變得脆弱;家長在陪伴孩子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可以記得「挫折=挑戰-意義」的公式,因為決定挫折是否巨大的關鍵,不是挑戰有多大而是意義有多大,陪孩子找到挑戰帶來的學習與意義,孩子自然能找到面對與減少挫折的方法。

陳品皓也提醒,家長會擔心孩子受傷,不由自主想出手協助,但過度擔心可能延伸成為無盡控制的親子關係,因此家長也要反思、看見自己內在的擔心,找到合適的教養步調跟方法。

長期推動 SEL 的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則提醒,情緒教育並非一蹴可及,關鍵時期是 3~12 歲,家長應與孩子從小一起學習,透過知識累積、技巧學習達成態度改變,幫助孩子找到人生意義跟幸福感。

楊俐容也觀察到,愈來愈多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從批評,改變為稱讚,但孩子的韌性卻沒有提升,其中關鍵或許是只針對成果稱讚,較少給予「優質的失敗經驗」、對於努力過程的鼓勵跟肯定,讓孩子擔心「是否有天我不優秀了,就不會得到家人的支持?」她提醒,要為孩子創造安全成長環境,需要給予關懷、支持與正向回應,也期待政府部門提供家長合適的方法與工具,給予教養上的支持。

育有三個孩子的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胡語姍指出,家長有時難免緊繃、擔心孩子落後他人,但幽默放鬆一點,才能營造相對安心的家庭環境;她分享與孩子的互動經驗「我家老三成績不好⋯⋯有天問他最近怎麼樣,他就說『其實也不能不好,畢竟如果大學沒畢業,我就只剩下國中畢業證書了』。」因為習慣用幽默態度看待孩子表現,讓孩子願意展現自己表現沒那麼傑出的部分。

她也建議,建立沒有儀式感的聊天習慣,不是一定要坐定才可以聊天;了解孩子的強項;給予稱讚時不要空泛⋯⋯等方法,都能幫助親子建立良好關係。

在全校推動 SEL 的新北市永平國小校長唐永安表示,在校園現場,有些學生會因情緒管理能力不足,導致與師生產生衝突,因此決定將情緒教育放入校定課程中;他不諱言,要從課堂鼓勵學生、學習 SEL 其實很難,「但有難度才要去挑戰!」長期實施可以看到學生的改變,而家長給予孩子關心時,也要多聆聽孩子心聲、了解他們在看什麼,跟兒少在同一個脈絡裡面,才不會變成親子關係的局外人。

*調查報告下載:《親子天下》近萬名過曝世代心理韌性調查報告

點擊圖片前往下載

延伸閱讀

陳奕安 陳奕安

陳奕安

親子天下

記者。對世界總是抱持開放的心,喜歡聽故事,期許用文字敲開透光的縫,讓世界變好一點、鬆綁一點。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