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策展人學說故事!帶孩子來場 "Show and Tell" 練習口語表達與溝通力

學生上台報告總是緊張?希望培養孩子的溝通表達力嗎?試試 "Show and Tell",讓孩子練習說出物品的故事,思考如何引起聽眾的好奇與共鳴。也許可以和博物館策展人學習說故事的方法。策劃一場感動人心的展,事前準備可不少,科博館館長焦傳金在文中解密策展人打造故事的心法與思維。

在科博館的《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特展中,兩位策展人分別從自然與人文兩條軸線出發,來傳達想說的故事。圖片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在科博館的《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特展中,兩位策展人分別從自然與人文兩條軸線出發,來傳達想說的故事。圖片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本文重點摘要

「溝通表達」是團隊合作成功的關鍵,能夠清楚地將心中想法說出來,讓他人瞭解,這是建立有效溝通的第一步。過去的學習比較強調個人知識技能的精進,但在素養導向的新課綱下,更重視同儕互學、小組討論。

那要如何培養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跟同學與朋友說故事開始。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看表演,透過聆聽與欣賞,他們可以增廣見聞、開拓視野。不過,聽別人講故事、看別人表演,都只是被動的學習,只有自己變成說故事的人或表演者,才是主動的學習。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曾說過:"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也就是只有身歷其境的學習和實際的操作,才能真正學到知識並且運用。

在公眾面前說故事或表演,對多數台灣的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沒有讓孩子有機會練習這個重要的能力,但英美國家的許多小學生,每週在課堂上都會進行一種叫做"show and tell"的活動,也就是「展示與講述」,通常是請孩子從家裡帶一件物品來教室,例如:玩具或旅遊帶回來的紀念品,並向全班同學說明為何選擇這個物品、它的特徵及跟自己的關係,也就是透過這個物品向大家說一個故事。

如果孩子要向全班同學展示與講述一個物品,那他就必須要主動去搜尋與這個物品相關的資訊,更重要的是,他必須要用其他同學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解釋這個物品,才能引起共鳴、進行對話。

沒有一個人是天生的演說家,唯有透過不斷地練習,才能克服恐懼,面對群眾侃侃而談。show and tell 做為孩子練習口語表達的方式,培養孩子在公眾面前說故事或表演的能力,這是台灣學生很需要具備的敘事力。

學習像策展人一樣說故事

要講一個精彩的故事有兩個關鍵,第一是要先對故事內容有充分的瞭解,第二是要選擇適合聽眾的表達方式。

其實這就像是博物館的策展人一樣,當他要用展覽跟觀眾對話,引發共鳴,策展人首先必須對展示內容非常熟悉,透過蒐集資料、整理資料、諮詢專家,形成一個知識架構。接著策展人必須思考要如何敘事,建構故事線 storyline,讓觀眾容易看懂這個展覽,能被展示內容感動,並引發討論與反思。

當父母帶著孩子來博物館看展覽時,除了欣賞展示設計與探索展示內容外,也可以試著從策展人的角度去思考,為何會有這些單元?這些單元出現的順序有何意義?不同的展品想要呈現的概念為何?因為策展人就是說故事的人,雖然他們不是直接面對觀眾 show and tell,但他們透過展品的陳列、展示空間的規劃及展示內容的陳述,邀請觀眾去聆聽他們想講的故事

培養溝通力,鼓勵孩子說出觀展心得

以科博館最近的一個特展《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為例,兩位策展人分別從自然與人文兩條軸線出發,試圖拉近台灣觀眾與婆羅洲的距離。

在一開始的單元「一個名為婆羅洲的旅程」,先讓觀眾對婆羅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是一個與台灣的直線距離約2644公里的一個島嶼,也是全世界第三大的島嶼,它的面積僅小於格陵蘭與新幾內亞,是亞洲地區最大的島,比20個臺灣還大。

接著在「婆羅洲的生物與他們的產地」與「錯綜複雜的婆羅洲」兩個單元,透過介紹多樣的動植物與生態系,讓觀眾認識最大的花──大王花、最小的象──侏儒象、行蹤難測的靈長類──紅毛猩猩,也透過兩個植物生態缸,讓觀眾細細觀察缸內植物的多姿形態與生長模式。

另一個故事線,在「婆羅洲住民與風采」與「婆羅洲原民生活」兩個單元,透過祭祀屋意象與盔犀鳥的裝飾頭飾,訴說著曾經居住在這個島上的南島語系原住民,及各個時期來到這裡的民族與宗教。

pic

焦傳金分享,策展人必須對展示內容非常熟悉,並且思考如何敘事,建構故事線,讓觀眾看懂展覽。圖片製作:翻轉教育

最後兩個單元「婆羅洲過去與未來」與「遠和近婆羅洲」,自然與人文兩條軸線又重合在一起,透過呈現經濟開發與生態保育的衝突,讓觀眾認識這座島嶼及它正面臨的挑戰與衝擊。例如:婆羅洲曾有高達90% 森林覆蓋,隨著人類的開發,大面積森林逐漸消失,目前當地森林覆蓋面積已降至55%。

當我們日常生活所使用的木製家具與棕櫚油等相關產品都是來自婆羅洲與其他島嶼,其實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非常近,我們的消費行為也與婆羅洲的環境變遷息息相關。

到博物館看展,不同的策展人有不一樣的說故事方式,仔細去欣賞,你會發現溝通與表達其實很有意思,因為它充滿著各種可能

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說出觀展心得,說給班上同學聽、說給親戚朋友聽,一旦他能自信講出,並且讓大家都聽得懂,那這些知識就是屬於他自己的,而不會考過試就忘記。當孩子不再害怕公開演講,而且能侃侃而談、言之有物,那他將來必定成為一位有效的溝通者。

Info:科博館《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特展 

延伸閱讀

焦傳金 焦傳金

焦傳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研究方向為視網膜神經生物學與烏賊神經行為學。熱愛推廣科普,期待藉由科博館的影響力推動全民科普教育。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