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外食、澱粉吃太多!這樣吃才更健康

老師工作忙碌近無空擋,到中午的營養午餐、下課點心,也都要注意學生吃的東西是否營養均衡。但是,老師可能忙碌到連自身的飲食也忘記控管了......本篇分享「133低醣飲食」、「便當中飯菜比例、「吃的順序」,希望能幫助大家,建立低醣健康新生活。

圖:楊煥世攝

圖:楊煥世攝

本文重點摘要

老師工作大概都是七點半前要到學校,要處理好小孩、要把自己餵飽,然後到學校陪伴學生簡直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中午有營養午餐,但是光是處理學生打菜、不吃這個不吃那個、打翻、吃不完、廚餘分類、刷牙、漱口水⋯⋯午餐時間也是老師們的另外一個戰場⋯⋯

看到老師們平常的飲食情境,真是令人心疼,一開始提醒老師們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家人以及學生。 就像我們在飛機上,萬一遇到緊急狀況,氧氣罩掉下來的時候,要先幫自己戴上氧氣罩,之後才幫身邊的人戴上。

最近我和新陳代謝科權威醫師游能俊合作了新書《醣胖》,也正是要提醒大家容易忽略的代謝疾病。

從健保用藥統計來看,糖尿病人10年倍增。10年前(2010)全台有124萬9千人用藥人口,2020年則上升為212萬3千多人,依經驗,約有一成至一成五病人,未診斷進入健保。所以台灣約有230萬糖尿病人口。

但令人不安的是,有更大一群人排隊著可能成為糖尿病人。

三分之一的台灣人浸在糖水裡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7~2020年》,若以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界定,糖尿病前期盛行率25.5%,人數601萬人。

糖尿病前期601萬人,加上糖尿病人230萬人,共有三分之一的台灣人浸在糖水裡。
糖尿病若控制不良,將會肆無忌憚地破壞身體許多器官,幾乎每一種讓你擔心到徹夜難眠的疾病,都可能和糖尿病有關。台灣洗腎約半數人口來自糖尿病的肆虐;糖尿病是非外傷截肢的第一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如此失控的原因,一是高齡化,台灣不是最老國家,卻是全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年輕化也是。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7~2020年》,若以空腹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界定, 7~12歲、13~15歲、16~18歲這3個年齡層分別有14.2%、16.3%、10.1%,已經是糖尿病前期,可說是每10個兒童、青少年,就有一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魔爪已經伸向青少年。

台灣是亞洲最胖的國家

小時候胖不是胖,是錯誤的,小時候胖是在為未來的慢性病鋪路。同一份營養調查也發現,7-12歲、13-15歲及16-18歲之過重加上肥胖盛行率分別達 26.7%、30.6%及 28.9%,幾乎是每3個兒童、青少年,就一人過重或肥胖。

最後就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多吃少動的便利環境。台灣是亞洲最胖的國家,而且還愈來愈胖。《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7-2020年》發現,台灣19歲以上過重及肥胖比率達50.7%,超過兩個人就一人過重、肥胖。

小時候胖就是胖,中年發福不是福

過去中年發福,我們會說是新陳代謝變慢,但最新發表在《Science》期刊的研究發現,從20歲到60歲代謝幾乎沒什麼變化,到60歲才不可逆轉地下降。

那我們為什麼再也穿不上大學時的牛仔褲?我們活在自己創造的致胖環境裡。想想,停車場裡靠近電梯的停車位總是先佔滿;肚子餓,甚至只是嘴饞,到處都有超商。

怎麼辦?大環境無法改變,可以創造自己的小環境。游醫師和我在《醣胖》裡,介紹了一些他教導病人,他自己也瘦下26公斤的方法。先從份量說起,游醫師推廣133低醣飲食:每餐一份醣、三份蛋白質、三份蔬菜

哪些食物其實不是蔬菜,都屬於醣類?

一份醣,首先要知道哪些食物屬於醣類。米飯、麵食、麵包,馬鈴薯、地瓜等五穀根莖類,以及水果和部分蔬菜的果糖、乳製品的乳糖,都屬於醣類。

容易誤認為蔬菜的有,南瓜、玉米、山藥、牛蒡、蓮藕、菱角等,以及豆豆家族裡,雖然黃豆、黑豆、毛豆屬於蛋白質,但綠豆、紅豆是和米、麵同類的醣類

從份量來看,一份醣相當於四分之一碗飯、一片吐司、半碗麵、3顆水餃,聽起來就是既可憐又會餓。其實不然。雖然醣類減少,但豆、魚、蛋、肉等蛋白質增加,以及滿滿的讓你吃飽飽的蔬菜。

接下來蛋白質。一份蛋白質7克,約等於1顆雞蛋、半盒豆腐(140克)、一盒牛奶(240cc)、一杯豆漿(260cc)、半隻雞腿(40克)。 三份是指一餐要吃到以上份量的三倍。

三份蔬菜,大約是一碗半的熟菜

外食時吃便當,原本視覺上最大的澱粉類,要變成蔬菜和蛋白質,飯變成上面小菜的一小格。

圖片:天下雜誌

吃的順序也要講究!外食可以這樣吃

研究發現,和先吃醣類相比,無論是先吃蛋白質或蔬菜,餐後血糖的高峰都下降超過4成。所以,蔬菜或蛋白質哪個先都可以,最後吃碳水化合物。

游能俊醫師的吃法是:填四分之一碗糙米飯,飯上面夾滿蔬菜,先吃蔬菜後,再夾滿碗蔬菜,吃完兩個八分滿蔬菜後,才開始吃飯加肉配菜。為了測試,游醫師每30分鐘量血糖一次,結果發現這樣的吃法會讓飯後兩小時血糖依舊和飯前血糖相距約30~60mg/dl。

外食也可以實踐吃的順序。如果來到台式小吃店,則必點燙青菜或白菜滷,先吃蔬菜後,喝湯後、吃肉,最後再吃麵或飯。

如果到西餐廳、速食店就更簡單。吃沙拉、喝湯,再吃牛排、魚排或漢堡,最後在吃甜點。

如果去吃迴轉壽司,一坐下來先叫味噌湯,然後先拿燙花椰菜、秋葵或是海菜,吃完蔬菜後,喝湯。接下來才拿以魚肉為主的握壽司。

建立低醣健康新生活,其實並不難。

收聽【翻轉教育Podcast】機智教師日常 

延伸閱讀

黃惠如 黃惠如

黃惠如

作家

曾任康健雜誌總編輯,並獲國內外多項新聞獎項,如亞洲新聞卓越獎(SOPA)吳舜文新聞獎雜誌報導獎首獎、消費權益新聞報導獎首獎等。著有《慢養功能肌力》(合著)、《不減肥才能瘦》、《慢老》、《走吧,有些遠路是必須的》等。2017年赴印度瑞詩凱詩取得200小時瑜伽老師證照(200-hour Yoga Teacher Training)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