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師看台灣學生「學英語」:考試才用得到的科目,一種「額外」的語言

2030雙語政策除了強化本國教師雙語教學力,也引進外籍教師協同教學。這群外國老師跟台灣教師有著截然不同的養成訓練與文化背景,哪些課間風景最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

2030雙語政策中最燒錢的一項措施是「擴增外籍師資」,卻也是打造英語學習情境最快速且直接的投資。郭珊珊、邵杰提供

2030雙語政策中最燒錢的一項措施是「擴增外籍師資」,卻也是打造英語學習情境最快速且直接的投資。郭珊珊、邵杰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為達成2030年雙語政策目標,中央、地方政府各項政策資源、計畫已逐漸落地,外籍教學人力更是預算的重中至重,光是在教育部藉前瞻預算編列106.94億元的「2030雙語政策計畫(110至113年)」,「擴增英語教學人力資源」項目就佔了39.37億元,該計畫預計引進近2,000名外籍英語教學人力進入中小學課堂,打造一個讓孩子更願意開口說英語的學習情境。(看更多:最新獨家調查》全台6成公立國中小實施雙語課程,近8成縣市認師資不足

教育部擴大引進外籍英語教學助理,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便是其中一條管道。教育部與該計畫執行單位「學術交流基金會」合作「美籍英語教學人員獎學金計畫(ETF, English Teaching Fellow Scholarship Program)」,若加上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今年共有220位美籍學人服務於196所國小、72所國中,其中112校位處偏遠地區,他們為英語課注入創意活水,也為國中小學生帶來跨文化刺激。

《親子天下》循線採訪了二位來自傅爾布萊特計畫的英語教學人員,他們分別在澎湖縣、彰化縣內的國中、國小,擔任英語課協同教學人員逾2年。在他們眼中,台灣師生有什麼樣的特質?台灣的英語課又顛覆了他們的哪些想像?一年365天,身處在異鄉的遊子,在台灣生活又有哪些趣聞?

不可思議一:學生補習壓力大,非考科表現就很輕鬆

二位外師都在國中小英語課中擔任協同教師,與本國籍英語老師搭擋、共備,為孩子增加跨文化刺激。但英語科經常會有定期評量,也是孩子課後補習的熱門科目之一。他們發現,愈低年級的孩子愈外向、不害怕錯誤,且非常願意學習,愈高年級的學生反而較為害羞、不好意思,且害怕說錯,學習英語是一件有壓力的事。

今年23歲的郭珊珊(Teresa),已在澎湖文澳國小服務二年多。媽媽是台灣人、爸爸是中國人,爸媽在美國的家都講中文,自己在家也是講中文,但在美國是讀全美語的學校,她反而成為爸媽跟學校之間的雙語翻譯,也因著這樣的雙語經驗,讓她更能換位思考、體會台灣孩子學習雙語的難處。

郭珊珊目前是低年級英語協同教師,也曾教過高年級免考試的國際教育課程。她觀察,低年級孩子很願意學習,也相當活潑,儘管學生知道她聽得懂中文,仍盡可能用英語與她互動,就算講中文,她也會用英文「教」回去,下次見面,學生就能再多用英語溝通幾句。

而在高年級課堂,郭珊珊說,因為國際教育不用考,學生才比較放得開,但在與同校其他外師聊天的過程中,不少學生愈補習愈害怕學英文,因此必須營造有趣的英語學習環境,才有機會重燃學語言的熱情。

郭珊珊目前是低年級英語協同,也曾教過高年級免考試的國際教育課程。她觀察,低年級孩子很願意學習,也相當活潑。郭珊珊提供

郭珊珊目前是低年級英語協同,也曾教過高年級免考試的國際教育課程。她觀察,低年級孩子很願意學習,也相當活潑。郭珊珊提供

今年24歲,自大學畢業後已在彰化芳苑國中服務近2年半的邵杰(Jordan),主要服務學校在彰化芳苑國中,每週也會到鄰近的芳苑國小、後寮國小巡迴教學。台灣的民主自由與多元文化,讓他選定台灣作為人生中第一個長駐的異國。

邵杰在台2年多,有些孩子是他從國小看到國中,也有從國一看到國三。他說,有學生2年前國一時還天天開心,現在卻經常看到他們疲累、緊張的神情,且班上學生程度有別,住二林的學生較容易接觸補習資源,芳苑只有家教,他坦言,上課時要取得平衡確實有點難。

但有趣的是,在地有許多東南亞新住民人口,「英語」反而是孩子在華語、台語、東南亞語言以外的第四種語言,有學生具有語言天賦,他則陪伴孩子善用各式「諧音」輔助背英文單字。邵杰也正在積極學習中文、旁聽國文課,平常與學生教學相長,放學後也經常留下來和學生聊天。

不可思議二:依賴英語課本習作,盼用 SEL 翻轉課堂、活用語言表達

:「Hi!How are you?」
:「I' m fine.」

在國小低年級英語課中,第一週經常會教授「問候語」。上述的一問一答,是英語課本上最常見的制式回應,也是父母輩在兒時學英文時的共同記憶。但每個人擁有不同程度的喜、怒、哀、樂情緒,當孩子只會機械式回答「I' m fine.」,這點讓對心理學頗有研究的郭珊珊覺得相當憂心。但與美國不同的是,台灣課堂相當依賴課本,不少師長也將課本、習作作為孩子檢視學習成果的一項重要依據。

郭珊珊坦言,自己不太習慣使用課本,即使美國也有課本,但老師會有自己的東西,會用遊戲引導。所幸,與她協同教學的老師,鼓勵她使用課本脈絡製作講義,這學期開學,她打算引進社會情緒學習技巧(SEL,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課堂中一半時間由本國籍教師上課本,另一半則由她帶入 SEL 學習,讓孩子不再只回答「I' m fine.」、「I' m OK.」,而是能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情緒,進而理解他人的情緒。

郭珊珊說,在台灣幾乎只有考試時才用得到英文,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額外」的語言。但她認為,若英語課僅是背單字,離開學校之後卻不會使用,這相當可惜。「學語言不只是背單字,而是要教學生怎麼使用語言,」她說。

在國中英語課堂任教的邵杰,也經常能感受到「考試引導教學」的狀況,究竟該把英語當成溝通工具還是考試科目?究竟該用遊戲引導教學、啟發學生動機,又或是讓考試進度引導學生學習?來台2年半,他仍在思考如何取得平衡。

邵杰回顧自身學習外語的經驗,便是因為有「溝通」的急迫性。他大學主修國際關係,也學習西班牙語,大三那年因為遇到中國籍室友,讓他開始接觸華語;來台後又長時間浸潤在以閩南語為主要溝通工具的海線城市,如今他不僅說得一口流利中文,台語也說得挺「輪轉」。採訪這天,他人提早抵達中壢,準備隔天返美探親,他還問記者「中壢」的台語怎麼說。他笑著說「開始學台語後,才發現中文沒那麼難!」

不可思議三:台灣老師很友善、共備彈性大,共通點是「好忙」

與郭珊珊協同的本國籍老師,是一位年齡與珊珊母親相仿的女老師,每週四會一起備課。起初自己習慣一個人教,不習慣協同教學,但台灣的老師很信任她,也給她空間做自己,讓她有著愉快的工作氣氛與教學環境,和老師「一起」教學。

但相較於台灣本島,離島教育資源有限,若想打開學生視野,經常需要靠教師撰寫計畫連結外部資源。郭珊珊說,不管是雙語政策,又或是國際教育SDGs 永續目標,她覺得台灣老師有超級多內容要教,且要將多項議題融入在教學內容中,儘管日常如此忙碌,但老師們依然很認真、有熱情地去完成這些事,只因想帶給孩子更多元的體驗。

邵杰服務的校數多,經常與不同風格的老師備課,國中端的教師較明顯以準備考試為重。他說,自己喜歡用遊戲引起學習動機,沒想到在國中第一次嘗試用遊戲教文法,學生卻因英語程度參差不齊,參與度低落,事後在本國老師建議調整之下,他掌握到差異化教學的要領,托這位老師的福,下一次上課讓他就成功收服學生,學生還在日記中提到這個有趣遊戲。

不可思議四:人情味特濃!媽祖遶境、中秋節超熱鬧,觀光景點照有些「過譽」

邵杰就住在彰化芳苑,平常晚上街道都沒什麼人,只聽得見狗吠,但每逢神明生日,在地宮廟都會舉辦祭典,尤其在祭典時看到鄰居原來是乩童,拿法器鞭打自己到出血,讓他直呼「真的是文化衝擊!」除此之外,每年媽祖遶境也會經過那一帶,校長也邀請他從彰化市跟著走到雲林,儘管自己是不拿香的旁觀者,仍讓他大開眼界。

而在彰化的日常,邵杰經常騎著「小杰(腳踏車)」四處晃,中秋節是他最好的回憶。他會在那天,騎著單車在芳苑跑一輪,學生跟家人都會在門外烤肉,偶爾駐足聊天,可以看見家庭生活如何影響學生生活;而他的鄰居只講台語,街坊的阿姨、阿嬤就是他的台語老師,邵杰擅用「錄音」功能學台語。他笑著說「如果說芳苑的老師是拍照狂,那自己就是錄音狂」,那些有趣又豐富的對話,回頭還能反覆聆聽、練習。

圖片

邵杰經常騎著「小杰(腳踏車)」四處晃,卻也經常讓他被在地居民誤認成是「傳教士」,讓他哭笑不得。邵杰提供

郭珊珊在休假之餘,也喜歡四處走走,去年寒假來本島環島,妹妹暑假來台找她,她也擔任「地陪」。她說,還沒來台灣前,對台灣的食物有非常多的想像,珍珠奶茶、牛肉麵、鹽酥雞都是她的口袋名單,但來台灣後到哪都見得到這些食物,才發現自己沒那麼喜歡喝飲料。

郭珊珊也說,妹妹來台前曾傳許多景點給她,有些她早已去踩點。她也綜整出「愈多觀光客的地方,照片就會跟實體差愈多」的結論。她笑著說,上次去新北市十分瀑布,走了幾趟都沒看到瀑布,回頭才發現已經「路過」多次。

不可思議五:太像外國人 vs. 不像外國人 接收到的反應

某大學教授分享,他曾到多間中小學英語課堂觀課,遇見一位經常被家長「投訴」,但教學品質非常好的外籍教師。當他向校方細究家長投訴的原因,竟只是因為他的亞裔面貌,長得「不夠像」金髮碧眼的外國人。

郭珊珊也是亞裔面孔,也因為會講中文,較容易跟學校師生拉近關係,她所認識的家長對她也不會有這層「多餘的想像」,非常信任她的教學,但也曾發生過令人尷尬的場景。好比某次英語夏令營,當主辦單位在介紹外師時,卻獨漏了她,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仍多少覺得自己好像跟真正的外師有些不同。

邵杰則是一身高䠷,有著金髮碧眼,但金髮碧眼且騎著單車的外國人,經常被刷上一層「傳教士」的印象。邵杰笑著說,恰好彰化有一批摩門教傳教士,偶爾會聚在芳苑鄉上唯一一間便利商店,他也曾被在地居民指著說「你就是那個摩門⋯⋯住在二林⋯⋯」,後來他決定入境隨俗,改去雜貨店買東西,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社交,還可以停下來跟居民互動、聊天,創造更多學習中文、閩南語的機會。

小檔案|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

傅爾布萊特計畫是美國最具指標性的國際交換計畫,全球共有160國參與,該計畫自2003年起與宜蘭縣政府合作,20年下來已遍及全國13個縣市,從最初僅3位英語教學助理,現已累積至1,300位。今年共有220位美籍學人服務於196所國小、72所國中,其中112所學校位處偏遠地區。

延伸閱讀

趙宥寧 趙宥寧

趙宥寧

親子天下記者

記者。一直都是喜歡寫字、聽故事的人。從日報轉戰雜誌,希望報導不是框架,就跟這世界一樣,永遠沒有絕對的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