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怎麼和晚輩聊天?大坦誠:不問「答案」、問「想法」

過年難得回家看到許久不見的親戚朋友,身為長輩,要如何和關係較生疏的晚輩聊天,又不被討厭呢?大坦誠發現,他自己出社會工作後,漸漸變成自己小時候討厭的長輩,開始和孩子尬聊、說教……但其實孩子只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大人。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各位大人們,你們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變成大人了呢?

幾年前的春節,已經開始工作的我、回到外婆家,看到親戚的小孩,忽然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打交道。畢竟,從小到大學時期,去親戚家看到跟我年紀差不多大的小孩,一句「你在玩什麼」,再加上一句「跟我一起玩吧?」,就能夠打破隔閡。可是成為大人之後,要蹲下來說「我們一起玩好嗎」只有兩個下場,一是被小孩當成怪胎(畢竟長得不像韓國明星一樣充滿少年感)二是會被大人當成免費保母。

我還記得,第一次以「大人」的身份面對小孩時,我根本不知道要從哪裡聊起,小孩和我打招呼後,我終於擠出一句話:「那你最喜歡哪個科目啊?」
「國語。」

小孩回答我後,我又結結巴巴的問了一句:「哪個科目你最拿手?」「都還好。」小孩敷衍我一句,就迅速溜走了,那瞬間我忽然覺得自己變成了從小到大討厭的長輩形狀。

到底要如何成為可以和小孩順利溝通的大人呢?小的時候只想著躲避大人,長大之後才發現自己早已忘記小孩在想什麼。

直到我遇到我隔壁班的同事,我才從她身上悟得了一點和晚輩講話的道理。

我隔壁班的同事已經超過五十歲了,但她給人的感覺才四十出頭,因為她講話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長輩感,卻又會讓人覺得這個人非常的值得信賴。

她自稱自己是一個愛聽別人八卦的歐巴桑,但除了她的外表根本和歐巴桑沾不上邊之外,其實學校的每個人都知道她根本沒傳過任何一個同事的謠言,她只是非常會傾聽別人心事,每次跟她說話,都會忍不住把心裡面所想的事情一股腦的說出來,然後她就會給你打氣,並附上一句強而有力的人生結語,讓你灰頭土臉的開啟話題,再精神煥發的向她道謝。

這種長輩,真是太讓人憧憬了!

我自認是個很難搞又很挑剔的年輕人,但這位同事真的讓我欽佩不已。我回想她問話的思路,才發現她要的好像都不是「答案」,而是「想法」。

她總是這樣問我:「你覺得怎樣?」「你怎麼看待這件事?」「那你覺得這件事的這個人,是個怎麼樣的人?」

是啊!我們會關心晚輩,不也是為了聽晚輩的「想法」嗎?可是我們每次都問「答案」啊!我們又不是在拷問飯人或是在對自修答案,要正確解答幹嘛?

只不過,想法和答案,有什麼差別?

舉例來說,我剛剛問的「你最擅長的科目是什麼」就是在問「答案」,因為對方只會回答「我最擅長的是xx科目」,很難延伸其他話題;但如果要問「想法」,就要抓出「對方可能想回答的」「對方好回答的」和「對方有興趣的」。

你可能會說「噢!那我就把『你最擅長的科目是什麼』改成『你對於你擅長的科目有什麼想法』好了!」

可是,這根本變成大學面試題了,你自己回答還不一定會呢!

因此,我認為,你可以從對方身上猜出「對方可能對什麼有興趣」,然後想一個「對方好回答的問題」,然後用「對方可能想回答」的話來延伸話題。

我通常會用「韓國明星、運動、手遊、動漫」來開話題,例如我跟我那六年級的表弟聊天,我會問他「你是不是很會打籃球啊?我都要打輸我們班學生了,你跟你們老師會打籃球嗎?」然後無論他回什麼,我都加一句「好厲害」,等到他願意繼續跟你聊天,那你們的對談就不會尷尬了。

每個人都喜歡被讚美、被理解,而且害怕自己被檢視和批判,所以任何人如果對於對談感到害怕,就會產生親戚間的尬聊。如果你想要拿晚輩來滿足自己的說教欲,那就請你接受被晚輩忽視你或是頂撞你;如果你想要關心晚輩,那就放下說教,學會同理,讓晚輩將你視為值得信賴的大人。

只不過,合不來就不要硬聊,如果你覺得不跟晚輩說話也沒差,那也很好。

正如我之前在「年夜飯菜色親戚圖鑑」中寫過的,我認為「糖炒栗子」型親戚
,就是指青春期的臭臉晚輩。雖然這些晚輩的內在是平凡的青少年,但防備心跟糖炒栗子的外殼一樣堅硬,要用對方法才能跟他交流;如果不懂交流就妄想進他的房間、問他的成績、試探他的感情,那你就會被放上他的ig、dcard或是噗浪罵到爆,然後他會在開學的時候,跟同學分享他過年的時候被你這種討人厭的親戚弄得很不自在。

如果不會交流,不打擾他、就是對彼此最好的祝福。

延伸閱讀

大坦誠 大坦誠

大坦誠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暢銷圖文作家。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師資組,著有小說集《去你的正常世界》和《孤立圖鑑》,作品曾被新聞報導以及被改編為漫畫,目前擔任國小老師。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