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羊老師:令社會悲傷的憾事後,在教育路上磕磕絆絆地堅持下去

新北國中生之死震撼全台,引起社會大眾、教育界討論,希望能集眾人之力避免這樣的憾事再次發生,但不同的生命經驗讓人們有不同的觀點,許多事情我們很難蓋棺論定。長期投入第一線教育現場的特教教師羊羊老師梳理不同面向的討論,並分享在面對問題行為諸多的孩子,大人難免會心力交瘁,甚至開始對自己的教育信念有所動搖⋯⋯

羊羊老師:令社會悲傷的憾事後,在教育路上磕磕絆絆地堅持下去。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羊羊老師:令社會悲傷的憾事後,在教育路上磕磕絆絆地堅持下去。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3 年 12 月 25 日聖誕節發生了一件震撼全臺的喋血事件:新北市國中一位女學生於午休時要到別班找人嗆聲,被該班風紀股長阻止,轉而找同班乾哥幫忙出氣,乾哥於是拿出彈簧刀,最後造成風紀股長當場失去生命跡象,經搶救後仍不幸身亡。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社會一片譁然,其中網路聲浪大約分為兩派,一是「歸因環境派」,二是「歸因當事人派」。

歸因環境,但家庭與學校教育現場百態

歸因環境派,有人主張的是「教不嚴,師之惰」,然而,雖然我的確有遇過不適任教師,將學習障礙的孩子教成情緒行為障礙的狀況,但我也遇過明明教師很用心,卻被家長投訴的情形。例如孩子罵人,老師糾正,家長卻說那是做自己;孩子打人,老師糾正,家長卻說那是真性情;孩子說謊,老師糾正,家長卻說那是顧全局。

家長只要輕鬆打電話投訴幾分鐘,教師就必須繁重用電腦寫報告幾小時,在家長與教師權力如此不對等的情況下,孩子就算有問題行為也永遠有勢力替他們撐腰,教師的管教自然不具約束力了。

同樣歸因環境派,也有人主張的是「養不教,父之過」,然而雖然我的確有遇過上述「恐龍家長」的狀況,但我也遇過明明家長很用心,孩子卻還是嚴重特教生的情形。例如家長已經帶孩子去職能治療、心理諮商、醫療服藥,自己也不斷參加研習進修、甚至考上特教碩士班只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孩子卻仍是學校高關懷的對象。

那怎麼辦?不能怪學校也不能怪家長,人民積累的恐慌仍迫切地尋找釋放的出口──那麼就怪課綱怪體制、怪政府吧,反正只要趕快找個貌似合理的歸因,問題就能解決了,我們紊亂紛擾的心,也能早點有所安歇。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國中生殺人,真的是因為課綱缺乏廉恥嗎?真的是因為體制過於官僚嗎?或者,真的是因為政府無德無能嗎?可捫心自問──我們多數人,不也是這樣踉踉蹌蹌過來的嗎?

我們之中,誰不是在或多或少有傷害的原生家庭中成長茁壯?我們之中,誰不是在或多或少有負面因子的環境中日益清晰?──可我們之中,多數人也並沒有成為殺人犯,不是嗎?再者,如果改變環境便能了卻憾事,那麼和臺灣不同課綱不同體制不同政府的國家,也大有人在,可為什麼那些國家卻也有類似的憾事不斷發生呢?

所以我認為,類似事件的發生,環境固然有可以調整的地方,但絕大部分還是取決於個體的意志──只是那樣的意志,不見得是自由的罷了。

有的人先天衝動控制能力不佳,可能是因為他們大腦的前庭覺發展不佳;有的人先天同理能力不佳,可能是因為他們大腦的鏡像神經元發展不佳……諸如此類。

我們以為人的個性是取決於心理,但有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明,人的個性可能有更多部份是取決於生理。學習障礙是先天的,情緒行為障礙也是先天的,在特殊教育的融合推廣下,愈來愈多人認識前者,也希望愈來愈多人能認識後者。

總結以上,討論歸因於環境後,那麼也就要來看看網路上的「歸因當事人派」了。

歸因當事人,如何讓加害者「付出代價」?

歸因當事人派,主張錯誤的當然是那對乾兄妹,竟然做出這麼傷天害理的事,且事發後絲毫看不出兩人的悔改之意,也讓鄉民覺得人神共憤,對這對乾哥乾妹進行「肉搜」。

因為這對乾兄妹的個人資料在網路上被瘋狂起底,新北地院連忙呼籲勿再外傳以免觸法,此一聲明再度惹火眾人,覺得法律只保障加害人,因此不但開始有網紅帶頭將這對加害者的照片及姓名印至廣告車上,引發廣大迴響外,重刑、死刑與廢死的議題也重新浮上檯面。

支持重刑的人,理由與韓劇《少年法庭》的金句一致:

「萬一審判過輕,少年犯覺得法律很可笑,長大後變本加厲,導致更多受害者,到時我們該怎麼辦?我們得用法律教育他們,傷害他人就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

支持死刑的人,理由是:「我們要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而支持廢死的人,理由是:「死刑不能解決問題。」

這些問題其實我也思考許久,想著如果被害者是我的學生,我當然希望加害者能被重罰;但如果反過來,加害者才是我的學生,我會不會又希望能緩刑……我不斷更換不同立場,一遍又一遍去反省我的核心信念,想要找到無論我身處何處,都能讓自己接受的決定。

最後我調和出了比較中庸的答案:

「當我的學生造成他人負面影響時,我會教他們要道歉、針對傷害做補償、改進後才能和大家繼續相處。而這對乾兄妹顯然也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但他們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是剝奪生命、是不可逆的,因此即便他們死了也於事無補,所以我傾向他們要用一世來償還──一輩子做好事。而因為認為他們再犯機率高,不該和大家繼續相處,所以我傾向他們要『永久隔離』。綜合上述,那便是無期徒刑並每天在牢中勞動服務了。」

也許有人覺得,乾兄妹就是得死刑才可以彌補受害家屬心中的痛、抒解社會大眾的怨;也許也有人覺得「我才不要用我繳的稅養在獄中的他們」……我都不會否定,畢竟我也僅僅是在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經驗,去臆度這個難解的議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角度,我沒有資格去衡量,誰的悲傷孰輕孰重。

教育孩子,是反覆自我叩問的歷程

情緒行為障礙是天生的、再犯機率高……即便如此,也並非蓋棺論定「教育無用」,而是指在已經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自責、不愧疚。擁有勇氣的心,去面對能改變的事;擁有平靜的心,去面對不能改變的事;擁有智慧的心,去區別兩者的異同

在面對問題行為諸多的孩子,大人難免會心力交瘁,甚至開始對自己教育的信念有所動搖。

但有個古老的故事,約莫是在說:

「有個孩子成績低落、愛打群架;另個孩子品學兼優、英俊挺拔⋯⋯如果你是教師,你想栽培誰?

多數人當然選擇了後者,然而結局揭曉--兩個孩子長大後,前者成了史懷哲,後者成了希特勒。」

「相信孩子可教化,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只是賭上了他人的安危」與「不相信孩子可教化,保護他人的安危,卻也剝奪了他們的潛能」教育一直都是這樣的吧,帶來希望帶來絕望,帶來光明帶來黑暗。

我猜大人也許都是在這樣反覆的自我質疑中,磕磕絆絆地堅持下去的吧。

延伸閱讀

羊羊老師 羊羊老師

羊羊老師

國小教師

無論老師或學生,每個人身上都藏著魔法、都有別人所沒有的能力。讓我們透過教學相長,引導出彼此的潛在力量,一起閃閃發光吧。

羊羊老師的痞客邦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