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馬斯克要辦大學,培養會解決問題的未來人才

身兼 Space X 跟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也親手創建符合自己理念的學校。《時代》雜誌2023年12月14日最新報導,馬斯克已投入1億美元(約台幣30億)計劃在德州成立小學與中學,最終要成立一所大學。《翻轉教育》參考相關資料,發掘出《馬斯克傳》中沒有提到、馬斯克在教育的投入與創舉。

馬斯克打造未來事業,也開創未來教育。Shutterstock

馬斯克打造未來事業,也開創未來教育。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就在12月14日,《彭博社》取得了一份馬斯克基金會提交的稅務申請資料。資料上顯示,該基金會將在德州,成立一所專注在 STEM 教學的中小學校,最初預計招收50名學生,日後會再增加招生數。若順利運作,未來會進一步打造一所「致力於提供最高水平教育」的大學。

資料上也提及,未來這所大學會積極取得美國南部院校聯盟協會(Souther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 Commission on Colleges)的認證,聘用「有經驗的師資」,為學生規劃課程如:情境式模擬教學(Simulations)、個案研究、製造/設計專題,以及各類型實驗課。學校會根據個別申請入學者的特質來選才,不會給基金會董事、官員、員工或家庭成員特殊待遇。然而,目前馬斯克的相關發言人,尚未對此作出回應。

事實上,這不是馬斯克第一次展開他的「教育計畫」。不同於備受矚目的事業版圖,馬斯克開創教育的知名度,顯得低調許多。《馬斯克傳》中並未著墨他對教育領域的關注,《翻轉教育》編輯上網搜尋他與教育的關聯時發現,從2014年開始,馬斯克已悄然進行他的「教育革新」。

馬斯克首次公開自己創建學校的理念,是在2015年的北京衛視《楊瀾訪談錄》節目,他當時表示,美國日益僵化、僅教孩子「遵守規則」的教育制度,只會教孩子工具的用法,但沒教怎麼運用這些工具解決實際的問題,無法培養出能帶領人類進步的「未來人才」。

他認為,教育應該打掉重練,建立新的標竿與模式,「既然沒有人在做對的事,那我就自己來做!看看我們能做些什麼,或許直接建一所學校比較好。」

打破傳統教育框架:創立 Ad Astra 學校

2014年,他找來當時在孩子所就讀的資優私校(米爾曼學校,Mirman School)任教的老師,創立 Ad Astra 學校,就設在加州霍桑市 Space X 總部一角,只開放給自己的孩子,以及 SpaceX 員工的孩子。該校以專題式教學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為主,沒有年級的限制、不打成績,且依據孩子的能力與資質設計 STEM 課程。

根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科技藝術》(Ars Technica)的報導,Ad Astra 創校初期只有1位教師與8位學生,其中5位都是馬斯克的孩子。直到2020年,學生數來到50人。Ad Astra 的課程反映馬斯克的個人觀點,創校老師達恩(Joshua Dahn)曾受訪表示,Ad Astra 並沒有體育、音樂、語言等課程,「因為馬斯克相信,很快就會有提供即時翻譯的電腦輔助工具出現,協助人類理解不同語言。」

延續 Ad Astra 精神之一:跨年級、跨國界的 Astra Nova School

經過6年多的發展,如今 Ad Astra 已改名為 Astra Nova School,正式成為一所跨領域、跨年級、且非營利的實驗性線上學校,開放全世界10~14歲的孩子報名入學。2022年,美國《紐約雜誌》旗下的線上新聞媒體 Intelligencer 報導,Astra Nova School 已有50名學生參加全日制課程,125名學生參加非全日制課程,而根據學校官網公布,學生總數在2023年已達到約200名左右。

Astra Nova School 不僅保留 Ad Astra 的特色,還多了一門由師生共同設計的「難題」(Conundrums)課程,主題圍繞巧克力、恐龍等各式孩子生活中的趣味商業情境,讓學生判斷對錯或選擇。例如:A公司生產出史上最好吃的巧克力,但是神秘配方只有B員工知道。現在B員工想要自己創立巧克力公司,請問他可以使用在A公司開發的神秘配方嗎?

學生須做出選擇,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沒有標準答案。這樣的題目設計,能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學習邏輯思辨,養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並且將商業思維活用在真實生活中。(看更多:Astra Nova School YouTube頻道

巧克力難題。圖片截自:Astra Nova School YouTube影片

巧克力難題。圖片截自:Astra Nova School YouTube 影片

但要接受這套教學法所費不貲。根據該校官網資訊,Astra Nova School 的學生每年需支付學費 33,500 美元(約台幣110萬元),選修學生則依據報名的課程時數(最低為每週兩堂課),每年至少需支付2,000美元。高額的學費,以及類似大學的線上教學方式,引來不少對適齡和受教公平性的質疑。

紐約大學教育研究教授拉維奇(Diane Ravitch),接受《科技藝術》訪問時表示,希望公立學校有資源運用馬斯克的一些想法,尤其是放棄制式的標準化測驗和步調一致的教學,讓學生追求自己的熱情。她甚至提出,馬斯克應該運用他的財富和權力,讓公立學校也能實現這個目標,「否則這所學校就只是有錢人的玩具」。

延續 Ad Astra 精神之二:邊打電玩、邊學習的線上學校 Synthesis

愛玩電動的馬斯克,曾在2013年的西南偏南互動科技展會(South by Southwest,簡稱 SXSW)中表示,他認為好的教育應該用遊戲的方式,觸發孩子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因此,從馬斯克的概念出發,Ad Astra 開了一門叫「綜合」(Synthesis) 的遊戲課程。直到2020年,Astra Nova School 的創校老師達恩,與難題課程的合作對象 ClassDojo 的產品設計法蘭克(Chrisman Frank),決定將 Synthesis 獨立出來,拓展成對外開放、服務全球8~14歲孩子的營利型線上實驗學校。團隊開發融入現實生活議題的線上遊戲,讓孩子藉由組隊打遊戲過程,練就口語表達、策略性思考、團隊合作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看更多:https://www.synthesis.com/teams

Synthesis 協作遊戲。圖片截自:Synthesis YouTube 影片

同時,Synthesis 也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提供7歲以上的孩子 AI 家教一對一課程,以數學、程式語言為主。孩子可選擇有興趣的單元,與 AI 進行對話、圖像操作等互動,引導邏輯思考,也讓原本在學校無聊、艱深的科目,搖身一變,成為簡單有趣、能與生活連結的萬用觀念。(看更多:https://www.synthesis.com/tutor

Synthesis 營運長哈里森(Charles Harrison)在群眾募資平台 Community Round 上公布,截至2022年6月,Synthesis 已經有超過6,000名固定參與的學生, 另外有5,000名在候補名單上。但哈里森表示,團隊的終極目標,是讓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進入 Synthesis。

儘管每月180美元的學費依然過高,但許多家長願意買單。長期撰寫太空科學類新聞,文章散見於《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RealClear 媒體集團旗下《真清晰科學》(Real Clear Science)的科幻小說作家威廉斯(Matthew S. Williams),曾於科技媒體《Interesting Engineering》報導,許多家長覺得 Synthesis 跟一般線上課程很不一樣:Synthesis 提供「社交型」的學習體驗,打遊戲的過程,孩子藉由言語交流、組隊爭取勝利等「患難情節」,能促進友誼的培養。且 Synthesis 的老師花更多時間引導,協助孩子保持在正確的思考方向,讓他們創造自己的經歷。

由總部在曼哈頓的政策研究機構發行的《城市雜誌》(City Journal)報導指出,已有許多創投家投資支持 Synthesis 的願景。該報導建議,NASA(美國太空總署)應考慮借鏡 Astra Nova School 和 Synthesis,開創全新的 STEM 教育,為所有美國人提供平等的機會參加像 Synthesis 這樣的項目。

從 Ad Astra、Astra Nova School 與 Synthesis,到最新的大學計畫,無論教育成果如何,馬斯克推翻教育的信念,已悄然鬆動了傳統體制根深蒂固的「規則」。馬斯克將人生經歷的養分,提煉、濃縮,轉化為開創未來教育的起點:電玩、科學、宇宙真理、對知識的渴求。正如學生時期的他已在思考未來要為人類解決什麼難題,馬斯克希望能跳脫傳統教育思維、不設限,從引導孩子「如何思考」開始,一步步培育出能探究問題、實踐理想、並為世界帶來創新與改變的下一代。

延伸閱讀

高嫚嬣 高嫚嬣

高嫚嬣

親子天下

媒體中心企劃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