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校園族群友善,落實民主社會下真正的尊重
校園霸凌,一直是各界關心的話題,除了探討不要讓孩子成為被霸凌的對象,有時候我們會不會因為不小心的一句玩笑話,對別人造成「歧視」呢?

圖片來源: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
在亞洲地區,每10個學生就有3人曾遭受校園霸凌,甚至台灣近三年都有超過千件的校園霸凌通報數。今年四月高中生以「烯環鈉」作為園遊會文宣的新聞,也引發各界的關注與討論,由此可見,校園中的「歧視」現況,已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長期關注偏鄉零歲到中學的教育超過三十年,執行長洪智杰表示,根據統計發現,原住民的孩子在青少年階段中輟或辦理休學的比例是一般學生的2至3倍,探究背後原因發現:許多偏鄉原住民的孩子在高中階段離家外出求學時,更容易遇到族群的「歧視」。
常見的校園歧視可能是因為刻板印象或制度造成的,為了創造更友善的學習環境,也為多元族群成立支援系統,因此至善基金會設立「校園族群友善獎」,希望透過推薦制度分享不同的成功經驗,讓孩子在校園階段有更好的發展。
花蓮女中的季紅瑋老師,同時也是第一屆校園族群友善獎個人獎得主分享,花蓮女中透過成立原住民學生專屬的社群、舉辦原住民學生專屬的家長座談日和全校的原住民節,方方面面讓更多家長、孩子一同來認識原住民文化,也鼓勵家長們以身作則,提高孩子尊重多元文化的敏感度。
尊重多元文化是現代民主社會重要的價值觀,洪執行長希望,校園族群友善獎的推動,能在原本的校園架構中,落實真正的尊重、真正的接納,成為多元族群孩子真正有力的支持。
|👉🏻 點擊連結立即收聽Podcast:點我收聽👂|
|了解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了解校園友善族群獎|
延伸閱讀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