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從「無感」連結「有感」?三大方向觸發情感共鳴

近年來,PBL專題式學習法受到關注,但學生對真實社會議題缺乏興趣。本文嘉義市政府智慧科技處郭軒志處長透過「行動提案競賽」案例,介紹學生如何從自身背景出發,找到有感議題,並分享能透過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思索。

圖片提供:嘉義市政府提供

圖片提供:嘉義市政府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越來越多老師導入 PBL 專題式學習法,希望藉由不同模式幫助學生獲得深度學習。然而網路世代的孩子,有感的事情多是社群網站、網路世界,對於真實社會的事情反而常表現出無感、無聊、無動力,再加上已習慣傳統教科書學習模式,極少能主動探討實際生活問題。我們究竟能從什麼方向下手,引導他們開啟「有感」的連結,觸發主動的學習動機呢?

嘉義市政府每年舉辦「行動提案競賽」是實境操練的 PBL 專題式學習法,學生首先第一步必須在真實社會中,連結一項有感的議題,接著針對問題設計解方並動手嘗試解決問題,透過一連串行動進行探索,從中培養各項素養。我們從今年參賽的19組高中職及大專生團隊,分析青年學生如何在一開始就能探索自己有感的議題,以及整理一些共通的情境和方法,盼能幫助更多孩子從生活中自主找尋有感議題。

1. 從原生家庭出發 連結最熟悉的事物

團隊「有事來找茶」,主要發起人的動機來自家中父母經營高山茶事業,她自小就熟悉選茶、泡茶、品茶,長大後發現身邊的朋友們對「喝茶」毫無興趣,只喜歡手搖茶,但她深知台灣茶葉的品質與手搖飲使用的進口茶葉完全不同,產生好奇「為什麼年輕人不再喝傳統茶?」激起她「想讓年輕人認識台灣茶的好」的欲望,於是決定舉辦 「茶金文化之旅」 的體驗活動。

另一個團隊「克榖米心愛粿歷」也因為家裡販售菜頭粿。當大家飲食西化,傳統米食小吃逐漸式微,對家裡的生意也受到不小影響。然而,她想著:菜頭粿成分單純又好吃,我希望它不要消失!因此讓她產生「想幫助家裡生意」的動機,進而展開「讓炊粿重回餐桌」 的議題探索。


「有事來找茶」團隊舉辦茶金文化體驗以及「刻榖米心愛粿歷」想幫助家裡生意而探索議題。圖片由嘉義市政府提供

引導學生思索

  • 你的家庭環境或是家人從事什麼工作?你喜歡哪些部分?對你有什麼影響?
  • 看到什麼是你想要改變的事情嗎?如果有機會改變或幫助家人,你會想怎麼做? 

2. 延伸生活空間 思索自己居住的土地

「東市場改造計畫」團隊成員是景觀科系的學生,來到嘉義學習景觀設計時,偶然發現東市場有著獨特的魅力,只可惜環境老舊髒亂,即使年輕人有興趣來走走,看到傳統市場的環境跟攤商美感仍讓人卻步,他們心想「如果攤商隨著時間凋零落沒,就實在太可惜了!」,在此起心動念下,同學們一同討論是否能試著運用學校所學,改變市場樣貌呢?因而設定出「傳統菜市場的實驗美學」議題。

「youbike 2.0+觀光」的構想來自嘉義的高中同學,他總以 Ubike 為主要交通工具穿梭在城市,有次經過火車站看到許多觀光客。心生一個想法:他們也可以騎 Ubike 四處遊玩啊,又便宜又方便,還可以深入探索許多景點,因為這個念頭,讓他產生了另一個疑問「Ubike 可以騎去哪裡玩呢?」造就他展開「設計專屬 Ubike 的觀光路線」議題。

「東市場改造計畫」以實驗美學的構想改變魚市場攤位和「youbike 2.0+觀光」帶著同學一起在嘉義巷弄間探索觀光路線。圖片由嘉義市政府提供

引導學生思索

  • 在平時日常生活裡,你喜歡的地方是哪裡?哪些部分是覺得可以再改善的?
  • 自己有何技能和興趣?如果可以運用你的技能或興趣,改變你的生活環境,你會選擇哪個領域或場所?

3. 消彌年代的界線 好奇過去生活的人事物

「平凡人不平凡的勇氣」團隊成員聽到歷史老師介紹畫家陳澄波與妻子張捷的故事,深深被吸引,尤其對於張捷在陳澄波去世後仍繼續悉心照顧作品的行為感到好奇,他們不禁討論起「難道她守護畫作,也是在守護愛情嗎?」 於是,他們開始收集更多歷史資訊,甚至鼓起勇氣主動連繫飛人劇團《藏畫》舞台劇中扮演張捷的余品潔老師,就是為了想要了解更多感人故事的心路歷程。

團隊「油你真好-國光新村」的學生,因為課堂上討論烏俄戰爭的時事,讓他們對於從沒見過的防空洞充滿好奇,只有在書本上看到的圖片,原來早已存在自己家鄉60年了,「防空洞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促使他們決定實際探訪真實的防空洞樣貌。

「平凡人不平凡的勇氣」團隊從16歲的視角看待過去的歷史和「油你真好-國光新村」,學生們想讓更多人看見防空洞。 圖片由嘉義市政府提供

引導學生思索

  • 有沒有一段歷史故事或真實人物,引起你的好奇心?為什麼讓你感到好奇?
  • 除了查資料,你試過用其他方式深入了解嗎? 如果你認為某個傳統或文化元素很重要,你會怎麼保護或傳承它?

向外連結真實社會,幫助開啟內在動機

從這些團隊的故事可觀察到,若要引發年輕世代的孩子產生有感的議題,最容易入手的引導是從「自身」經驗出發。例如自己的原生家庭背景、自己日常生活的情境、自己居住土地的歷史文化,都是他們熟悉且能引發情感共鳴的起點,再以這些起點為基礎,我們試著提出一些觀點或提問,例如現有的傳統狀況(傳統市場環境髒亂),與他們年輕價值觀(想讓攤鋪更具文青氛圍)相比較,從差異中引發他們思考,挖掘出好奇心和興趣。

開啟探究意願的火花都是從身邊微小的事情開始,因為好奇而產生疑問,因為疑問而產生動機。如果孩子展現出一點好奇心,務必要多給鼓勵以及陪伴,幫助他們與更多人互動、走踏不同場域、建立更多與真實世界的連結,允許他們開啟更廣大的認知世界。過程中如果動機被點燃了,「有感」就會成為他們思考和行動的燃料,引導他們朝著有意義的方向前進。

「我的生活就是上學、補習班、回家,每天三點一線的模式其實很無聊,最多就是玩個社團,沒什麼機會接觸學科以外的事物。當我騎著腳踏車回家時,心想如果能在網上搜尋到腳踏車就能騎到的景點和特色小店,不是很酷嗎!」有時看似普通的瞬間,也能激發有趣的創意和行動力,學習即在自然而然中發生。

延伸閱讀

郭軒志 郭軒志

郭軒志

嘉義市政府智慧科技處處長

協助跨域企劃,主責地方創生、城市新生、協助青年培育、推動城市品牌,持續在公部門裡嘗試各項創新,關心教育、文化與青年議題。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