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戶專屬
友善校園課題1:如何教反歧視、養出同理心?|在日常的每一天,學習尊重差異
尊重、包容是一輩子都用得上的能力,卻不在學校課表上。若想教反歧視、培養同理心,生活中的機會教育是最好的教室。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 建議1:明白「每個人本來就不同」
- 建議2:帶孩子玩角色扮演,學同理
- 建議3:理解他人情緒,提升社交技能
- 建議4:建立自我認同感
- 教反歧視,養出同理心的4個方式
小筠(化名)是個平凡的國小三年級女生,這是她家的晚餐場景:一家人邊吃飯邊看電視新聞,小筠指著螢幕對媽媽說,「那個開挖土機的人好髒,他一定不愛乾淨。」媽媽回,「妳如果不好好讀書,長大可能就會去做那種工作。」
除了上述涉及貶抑他人,卻習以為常的對話,今年從高中生園遊會攤位以「烯環鈉」為名,諧音「死番仔」涉歧視原住民,到大學系學會選舉候選人,發表「A罩杯以下女生國防必修兩學分」等涉性別偏見的政見,一連串校園歧視時事,讓大眾反思「為何孩子把歧視語言當玩笑,還覺得理所當然?」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