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專題學習遇上提問,如何避免過度指導?

PBL一詞在教育現場並不陌生,包含問題本位探究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及專題本位探究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專題學習有其重要性,但從一開始、到過程操作得宜都不容易。如何提問、引導學生PBL?藍偉瑩老師以「解決問題三階段」來分析。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我不會馬上給你答案。雖然你可能因為這樣而繞遠路,卻能訓練你思考。」—日本高校棒球隊老牌教練西谷浩

PBL 這個詞在教育現場並不陌生,使用這個縮寫名稱的學習方式有兩種,為了便於說明,以下我將用「專題學習」來涵蓋兩種學習。

一是問題本位探究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這種學習是由結構模糊的真實任務開始,採用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從真實問題出發的學習;二是專題本位探究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透過安排真實任務或專題,引導學習者學習如何從事研究工作並學習研究人員的角色。簡言之,前者就是從真實世界出發,一開始並不確定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後者則是從特定的任務出發,透過假設的驗證,進行探究歷程的計畫與設計。

這兩種 PBL 也常與其他類似的學習混淆,例如前者跟設計思考,後者和研究法的學習,項目間的關係或差異也常被討論。設計思考強調把人放在首位,將人的需要轉變為需求;研究法則著重於學術研究的思考與方法學習,內容相對複雜,學習門檻較高。

兩者的共同之處是,在乎學生能否透過真實且完整的探究歷程,習得相關的能力與態度。如果問我,為何要讓學生經歷 PBL 的學習?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真正完成一件事情,知道原來世界是可以透過自己來理解的,也清楚知道自己擁有哪些能力,並在過程中真實感受,形成真正的態度與價值。

專題學習的提問引導

若要解決這種學習的問題,我們該如何進行呢?同樣地,我們以解決問題三階段來分析。

首先,在階段一釐清狀況時,我們必須釐清該次學習的探究歷程,確認學生相關的經驗與能力。專題學習的歷程在前一段已經做了許多討論,可以確定的是,專題本位的學習歷程相對容易盤點,但問題本位的學習歷程就存在多元可能。即便問題本位的學習存在著不確定,老師仍需要梳理該次探究中哪些環節是關鍵的,例如問題的提出必須符合所觀察的現象、引用的現象是否充足、現象的蒐集是否已預設答案而左右了問題的提出等。這些細節的盤點,考驗著老師本身的探究經驗與知能。

接著,在階段二確認目標時,必須解構專題學習的思考歷程。專題學習不只是產生行動,更重要的是,學生是否知道每個行動在專題學習歷程的意義。一旦掌握意義,才可能監控自己的行動是否符合與合宜。換言之,即便是以行動為主的專題學習,關鍵理解與專家思維的確立仍是必要的。

最後,在階段三選定策略時,接續階段二的確認,我們便可以設計任務與提問,以促進學習的發生。如何養成PBL的能力與態度呢?那就必須在學生實作的過程中,引出學生的自我對話。當反思產生,真正的探究才有可能發生。教師透過安排需要使用這個能力或是以正確態度面對的實作任務,讓學生在實作中思考。

常用的進行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讓學生先預測、學生實作、學生反思、學生再實作;第二種則是教師先教學、學生思考、學生實作、學生反思。前者讓學生從經驗中反思學習,後者則讓學生使用知識而學習。

兩種方式都必須在課程結束時,對於該堂課預設的目標(探究內容與實作內容)進行聚焦與討論,確保學生都能掌握實作(活動或任務)的意義。不同之處在於,第一種方式給予學生的主導性較多,也由於學生是流程與做法的決定者,過程中需要更專注地監控與檢視,才能對專題學習的能力與態度有更深刻感受。至於要選擇何種方式,可以依據老師與學生的經驗來決定,只要透過老師的提問引導,都能有效地產生學習。

真正自主探究的人

專題學習已並非新名詞或新流行,它在教育圈行之多年。在強調知識學習的過去,專題學習不容易被落實,僅成為少數資優教育或實驗教育的課程。然而,隨著素養學習的呼籲與永續發展的挑戰愈形激烈,專題學習不斷被提及與關注。從幼兒教育到學術專業,再到新創產業,每一個年齡層與領域都在實踐這樣的學習。

專題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成為能夠自主探究的人。自主,代表了一個人知道要往哪裡去,也擁有選擇方法與流程的自由,更清楚遇到困難時該如何求援;探究,則代表一個人具備理解世界、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仍有不足,還是知道可以用何種方式習得新的知識與能力。

思考與行動上性,是很難憑著片段的學習經驗來建立的,因此我們的學生都需要有完整的探究歷程,這也就是為何專題學習必須存在且無法取代的緣故。但這不代表所有的學習都必須是專題式的,我們必須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安排且逐漸增加時間比例。

學生最終必然會成為終身學習的成人,在那之前,我們必須讓他擁有更豐富的經驗,使自主變成每個成人的標配。

*本文節錄自親子天下出版《提問力實踐指南:掌握學習設計新思維》,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提問力實踐指南:掌握學習設計新思維-藍偉瑩

延伸閱讀

藍偉瑩 藍偉瑩

藍偉瑩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科學教育博士,曾任北市教育局課程督學,現帶領瑩光教育協會走遍全台校園,協助老師發展課程與教學知能,也是國內推動教師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推手,更是吸引數千名教師安心跟隨的社群引路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