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數位時代自學力!雙閱讀素養教學,五堂課這樣設計

數位時代雙素養閱讀怎麼教?本文提供老師們教學設計的框架,透過五堂課的循序漸進安排,從紙本、單文本閱讀,到數位、多文本、統整歸納,並進階到讀寫平衡,每堂課的教學層次、對應的學習指標都有清楚說明。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當我們談論雙閱讀素養時,指向的終點就是五堂課教學設計,體驗自主學習幫助學生能在老師不在場時自主學習。從前自主學習並不容易,但如今只要手邊有平板,上網找資料絕非難事,在數位世代裡,資訊取得看起來很公平。

既然數位世代資訊取得是公平的,為什麼還會需要教學呢?

先用 Google 當做例子,這是看起來非常公平的搜尋平台,任何人打開 Google,輸入關鍵字,不論身分地位如何,都能得到這些關鍵字組合出來的即時訊息。然而,問題就在關鍵字

並不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樣的關鍵字。舉例來說,如果一位小朋友從來沒有聽過太空船、九大行星,自然不會搜尋任何相關的關鍵訊息。所以身在數位時代,我們看到 Google 對每個人都提供資訊,表面上看似公平,其實也伴隨另外一個不公平。

因為誰擁有較多的基礎社會知識,就有可能產出更多關鍵字,再透過網路擁有更多的知識。那些一開始擁有較少背景知識的人,知識累積就會愈來愈少。也就是說,數位時代的知識貧富差距,會因為讀者原有背景知識的多寡,產生更大幅度的落差,導致知者更為全知,不知者更趨無知。

就算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學會下關鍵字,但學生能否理解透過關鍵字找到的訊息,能不能釐清這些訊息間的關係,這些也都需要學習。映入我們眼簾的訊息可能很多、很複雜,來源也不盡相同,要如何確認真偽、理解脈絡、分門別類、消化吸收,比起我們過去所教「以單文本閱讀談單文本閱讀理解」的能力,似乎明顯有所不同。

五堂課的雙素養學習歷程

當老師開始在課堂上運用數位載具時,會發現一些過去讀寫並不流暢的學生,能透過語音在 Google 輸入關鍵字,以此取得結果。對這樣的孩子來說,數位科技協助他產生了新的學習契機。

但對於所有孩子來說,取得資訊後要如何組織、整理,進而形成觀點、做出倡議,卻是一連串不容易的挑戰。這時老師們就慢慢明白,在這樣的數位時代裡,因為科技帶給學生的種種契機,需要我們在教學上轉化出來,成為孩子人生的轉機。

如此一來,閱讀教學就有很明確的主軸:在國民教育階段,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先奠定良好的紙本閱讀能力。到了三、四年級,開始漸漸導入一些線上閱讀策略,讓孩子可以親近網路上的知識寶庫。

如果是這樣,要怎麼開始呢?

就之前我們與小學端老師合作的經驗來說,如果能在國語課堂上,依照校定課程的規模,每學期安排五堂課的時間,進行雙閱讀素養的教學,就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實際上該怎麼做?以小學階段來說,五堂課可以循序漸進的安排。

  • 第一堂課:聚焦在單一文本的閱讀。
  • 第二堂課:加入另一個相關主題的紙本。
  • 第三堂課:開始在網路搜尋與瀏覽,找到第三個文本。
  • 第四堂課:評估並整合三個文本的資訊。
  • 第五堂課:具備讀者意識的寫作和發表。

節次

教學設計層次

主要教學成分

雙閱讀素養學習指標

紙本閱讀
單文本閱讀

評估

B2

能從所閱讀的網頁中找出與閱讀目的有關且明顯的訊息

紙本閱讀
雙文本閱讀

評估

B2

能從所閱讀的網頁中找出與閱讀目的有關且明顯的訊息

數位閲讀
多文本閲讀

搜尋與瀏覽

A1

擬定檢索內容(設定關鍵字)

多文本統整與歸納

整合

C2

針對閱讀目標進行網站間的圖文訊息比較及統整

讀寫平衡

組織與呈現

D3

清楚適當引用或改寫他人的資料及結論

(表格欄位,請參照雙閱讀素養教學指標。)

讓學生擁有自學力──教學五步驟:閱讀、理解、探究、整合、發表

雙閱讀素養的目標是:讓學生擁有自學新知的能力。

如果以五堂課來規劃,【第一堂課】可以從課本文章開始。這時適合選用沒有太多生字難詞的文本(老師不用花太多時間做文意解說),但文章中又能承載議題。

在確認要探討的議題後,假如是公共議題,可以比對是否跟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議題相關,並且定義學習任務。若環繞著學習任務重新檢視文本,會發現有些段落跟學習任務比較相關,需要精讀,有些則較不相關,可以略讀。這時,老師可以示範如何略讀、如何精讀,以及如何做筆記。

定義學習任務後,可以物色第二個紙本,在【第二堂課】做更為展開的探究,並且複習第一堂課學到的技巧和能力。在閱讀第二個文本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去覺察:「同一個主題讀了兩篇,有沒有什麼是第一篇沒有說的?」

為什麼要這樣的自問自答?因為在數位時代,如果我們上網找資料,總共查到了三篇,但發現後面兩篇跟第一篇說的一樣,只要從這三篇裡選一篇即可。如果內容不一樣,就可以把新的訊息、概念、關鍵字補充進來。在充斥大量資料的時代,孩子很需要發展「對訊息理解監控」的能力,因為這能協助他們評估,在這個文本之中,有哪些訊息跟自己的學習有關。在下一堂課進行網路搜尋時,這能力能讓學生更快瀏覽那些檢索結果,回應學習任務。

在兩堂課結束後,可以先讓學生做一次整理和發表,讓他們透過這樣的過中累積新的關鍵字,有助於之後的學習。

【第三堂課】則能讓孩子上網搜尋和瀏覽,並且記錄搜尋的結果。老師可以先示範如何用一個關鍵字、兩個關鍵字搜尋,例如「兩個關鍵字連在一起」的搜尋結果,跟「兩個關鍵字中間空一格」有什麼不同。從搜尋引擎的結果頁面先篩選訊息,再做重點記錄。在搜尋過程中若找到新的關鍵字,可以再重複一次剛才的過程。最後,透過上網搜尋,找出第三篇最符合學習任務的文章。

【第四堂課與第五堂課】,可以開始協助學生組織訊息,並且準備寫作或發表。這時老師的任務是讓孩子形成「寫作意識」,也就是去思考:「我讀了這些素材,要如何運用呢?」「我想要跟誰分享呢?」為誰而寫,為誰而發聲,在從讀到寫的歷程中,讓孩子形成「倡議」與「建議」的能力。

以任務為導向的學習-雙閱讀素養教學教學設計-五堂課體驗自主學習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教出雙閱讀素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雙閱讀素養教案下載

議題導向的雙閱讀素養課堂,是老師教學上的⼀大考驗。尤其在國中以上設定的課堂議題,常常沒有標準答案,有著多方觀點的兩難處境,需要老師適時引導思考。

老師如果看到⼀則引起公眾討論的新聞事件,如何把這樣的新聞轉化成議題導向的課堂實境?老師分享其校內的彈性課程,這系列課程融合了雙閱讀素養教學及議題探究,為學生創造一次不尋常的探究經驗。

雙閱讀素養教案

點擊圖片前往下載

翻轉教育邀請陳雅文老師分享曾獲「桃園市110學年度教師素養導向優良教學示例(特優)」的《雙閱讀素養教學教案:從新聞案例學公民思辨教育(附學習單)》,教師可免費下載、直接使用。

延伸閱讀

丘美珍 丘美珍

丘美珍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現任「品學堂」文化長,實際規劃並參與雙閱讀素養領域的教師硏習規劃。歷任記者、編者、作者、譯者、編劇,曾獲文化部電影優良劇本獎、基督教華文創作金獎。策畫暢銷書《時間教會我們的事》,著有《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末來》與《我的99個私抽屜:唐鳳的Al 時代生存心法》。

陳明蕾 陳明蕾

陳明蕾

台灣閱讀與學習教育學會理事長

現任台灣閱讀與學習教育學會理事長、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與教育部「雙閱讀素養教學模式研發及師資增能計畫」主持人。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專長為閱讀、認知與學習心理學,每年閱讀研習演講逾百場。致力於結合學術實證研究和教室現場經驗,與現場第一線教師密切合作,陪伴教師與學校精進雙閱讀素養教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