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闖關體驗教學法!學思達年會以分享帶動分享,鼓勵老師跨域共好

學思達向來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今年年會來到第七屆,不只安排參與者之間的大量互動交流,還首度嘗試了3分鐘 Pecha Kucha 短講、講義市集擺攤等創新環節。

學思達教學法創始人張輝誠相信分享會帶動更多分享,期待「精進」、「共好」成為教學的真實狀態。學思達教育基金會提供

學思達教學法創始人張輝誠相信分享會帶動更多分享,期待「精進」、「共好」成為教學的真實狀態。學思達教育基金會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2023 學思達亞洲年會」無疑是讓聽眾最「忙」的年會之一。

學思達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年會注重的,也並非台上講員講了多久、多精彩,而是學生理解了多少。第七屆學思達亞洲年會於2月6日在台北舉行,今(2023)年主題是「精進・共好」,與會老師以學員身份,動腦、動口又動手,深度體驗了學思達,線上線下吸引了來自全台、近500位教育工作者。

不同於多數年會或論壇,聽眾多數時間坐著聽講;這天的參與者,每聽完幾段短講,就要與組員圍圈交流收穫。一整天中,最長的演講沒有超過15分鐘,前前後後大約20位教育工作者輪番上台主講,快節奏地分享各自的學思達心路歷程、創新經驗。

一頁簡報只能講20秒!一人3分鐘分享學思達故事

學思達

年會安排與會者頻繁地分組討論。學思達教育基金會提供

當天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上午的分享採用一種特別的演講方式:Pecha Kucha。在這個短講中,簡報不是由講者控制播放,每張設定只播放20秒就切換下一頁,每位講者只有3分鐘,因此每位講者都需要把內容練得精熟,字字珠璣。

視覺藝術學思達共備社群發起者及召集人、新北市中和國中老師孫菊君分享,她創立社群的開端僅僅是從跟其他老師聊天開始,漸漸形成了一群藝術老師的社群,定期在咖啡館共備交流,時不時聊到咖啡店快要打烊。活潑的她建議不要把社群想得太有壓力,「不要讓社群消耗了自己,而是要藉著它,愈過愈好。」

新竹縣東興國中老師杜心如則把教學上遇到的困境,搭配名畫做成一幅幅幽默梗圖。她笑稱,透過學思達社群讓她汲取前輩經驗、多加演練,因此可以藉由鍛鍊接住自己課程的「斷鏈」,一步步在教學上「增肌減脂」。

年會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來自學思達社群的老師,用休假自願參與籌備。10年前,學思達教學法創始人張輝誠把課表公布在網路上,開始開放教室讓人觀課,讓更多老師能觀議課、互動交流。

初衷很簡單,他相信分享會帶動更多分享。以學生為中心,以及把教室打開的做法,吸引了許多企業主認同、願意支持。張輝誠也強調,期待「精進」、「共好」不是口號,而是教學真實存在的狀態。

教育部長潘文忠致詞時說:「學思達能讓學生成為最重要的學習主體,不斷思考、有積極態度去學習,而且願意跟他人合作,一同解決問題。

踏出舒適圈,學思達跨域創新百百種

本屆年會中,展覽設計也別出心裁。攤位以社群為單位區分,例如中學國文、社會領域等。學員自由遊走在10座攤位之間,可以透過體驗闖關來了解學思達教學法,也可以翻翻攤位上擺的許多學生講義,從中讀出老師用學思達教法帶領學生的歷程。

學思達

學思達教育基金會提供

學思達

學思達教育基金會提供

下午的講座安排,則是利用算術「加」、「乘」的元素做包裝,包括「KIST學校 X 學思達」、「薩提爾 X 學思達」、「學思達+PBL」等,教老師們和夥伴結盟、跨域創新,以及把學思達加上其他教學法來精進成效

「自然而然學思達社群」創辦人謝彩凡表示,學思達可以和其他元素相加、減、乘,「有時候的確需要減法,因為太多東西會讓學生難以吸收。」張輝誠則分享「薩提爾 X 學思達」:師生溝通時以薩提爾的方式切入,記得先把對話停留在感受。他期待,老師不只是講道理,也愈來愈會照顧自己的情緒。

開展「學思達老師成長路徑」認證,幫助老師認識學思達

除了共好,學思達的道路上也需要持續精進。從去(2022)年開始,學思達教育基金會為了推廣和精進學思達教學法,首度開展出「學思達老師成長路徑」認證機制,在這當中,「學思達關鍵思維與基礎能力認證」輔助老師明確了解學思達概念及方法論;也同時推動另一個「開放教室認證」,鼓勵老師開放課堂,幫助更多教育工作者有機會體驗真實的學思達現場。

基金會預計2年內還將陸續推出「學思達講師」及「學思達教練」認證,培養更多學思達人才。

「學思達很實戰」 馬來西亞小學校長也來取經

馬來西亞龜咯山頂培僑學校校長張念福,同時擔任馬來西亞學思達「凝聚・茁壯」社群召集人,也是這次年會的講者之一。2019年,他甚至和夥伴一同主辦了馬來西亞第一屆學思達年會。

為什麼會跨入學思達?張念福曾接觸許多教學法,他形容:這些教學法聽的時候令人熱血澎湃、但老師回到教室後發現用不上,這些感動只如曇花一現。幾年前張輝誠來馬來西亞演講時,他深感觸動,於是開始找資料來認識學思達。

他形容,學思達這整套模式很「實戰」、門檻不會太高,且比較不會被文化上的差異限制。張念福也表明自己不用由上而下的方式帶領老師們使用學思達教法,「校長本來就是老師,所以學思達路上我們是夥伴,勉強不會帶來幸福。」實行之後,因為他能看到孩子眼中的閃爍著愛上學習的光芒,今後還會持續堅持。

從張輝誠10年前第一次開放課堂至今,學思達已經有了豐厚累積,而張輝誠一再強調,他不只希望老師們能成為學生們的階梯,也希望自己和學思達的核心老師們,能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階梯,得以「用他們的光和熱,搭建出更多舞台」。

延伸閱讀

陳詩妤 陳詩妤

陳詩妤

親子天下特約記者

安靜而好動,喜歡跨足不同文化,欣賞世界的複雜與美麗。期待作一盞探照燈,帶你認識教育科技新知、國際教育趨勢。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