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福:遊戲化教學不只是計分獎品 掌握關鍵激起學生內在動機

教學時使用點數、獎勵、排行榜的外在激勵元素,會不會影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遊戲化教學如何幫助孩子學得更好?人稱「福哥」的知名企業講師、教學教練王永福,在一堂讓小學生們躍躍欲試的英文課中,看見老師運用整合諸多遊戲化教學元素,讓孩子學得開心又有收穫。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一說起遊戲化教學,很多老師心裡會有一個疑慮:「如果在教學時使用遊戲化的外在激勵元素,也就是PBL——點數、獎勵、排行榜,會不會反而傷害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想,憂心這個反效果的老師,應該是用心地看過相關報導或研究後,才會有這樣的擔心。像是「破壞效應」(Undermining Effect)或「過度辯證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意思是如果在原本令人愉悅的任務加上外在激勵,反而會降低內在動機,相信這也是許多老師們的擔心。

在閱讀相關學術研究時,才發現這個關於「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的爭論,也是應用心理學文獻最激烈的爭論之一,因此過去50年持續有不同的研究出現。但是最新由 Cerasoli 等人在2014年提出的大規模綜合研究(Meta-Analysis),卻指出了一個新的、也可能是我們還不知道的方向。

這個研究跨越了40年光陰,涵蓋了超過900篇相關學術文章,資料中包含21萬受訪者,算是近期關於動機的大規模研究,成果應該很有參考價值。研究提出的兩個重要觀點,很值得我們在教學時應用。

  • 第一個觀點,外在動機與內在動機同樣重要,相互影響、共同作用。 
  • 第二個觀點,外在動機影響數量,內在動機影響質量。

簡單的說這兩個觀點,就是說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不一定是對立的,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對老師而言的啟發是:在教學現場,你也許可以透過外在刺激,像是遊戲化元素讓學生更投入,並有更多的回應和參與,但「學生學的好不好」就和外在的刺激關係不大了。

更多、更大的獎勵,並不會帶來更好的學習品質。最終老師還是得回到學習的本質,也就是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藉以引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才更能影響學生學習的最終表現。 

所以,哪一種動機比較重要呢?也許,如同研究裡提到的,「是時候超越破壞效應了!」

不管是「內在動機」或「外在動機」,也不管是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或者內外兼修,如同《笑傲江湖》中的「劍宗」與「氣宗」之爭,最終都應該共同修練——既要熟悉教學技巧,也要熟知學習原理。

然後我們才能設計一個有效、有用又有趣的學習課程,讓學生學得更好,老師也教得更開心,這才是我們的目標。而一切的方法,都只是在幫助我們朝向這個目標前進,是吧? 

也許,我們可以來看個實例,看看老師怎麼結合內外動機,設計一個效果絕佳的課程。

【教學個案分享】 小學課堂的遊戲化─ Tr. P 的英語教室

疫情還不算嚴重的時候,孩子的學校舉辦了一年一次的教學參觀日,讓家長觀摩老師「怎麼教小孩」。 

雖然身為教學教練, 但我的專長在成人教育,儘管過去也有對大學生的教學經驗,但跟教導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不同,這完全就是另外一門專業了。 所以我也很想看看,孩子的老師是怎麼教學的。

一整天的課程下 來,看了好幾位老師上台教課。經過這麼多年,重新坐在小學教室裡,和孩子們一起在課堂上學習,真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驗!

當然,老師的教學技巧各有不同,有些偏重講述、有些設計互動⋯⋯面對低年級的孩子們,光是抓緊大家的注意力就是件不容易的任務。 

有些孩子上到一半分心了,需要依賴老師的提醒, 才能重拾學習的專注力。午後的時間更是考驗,特別是下午第一節,對成人不容易、對孩子更不簡單。

但令人驚訝的是,下午第一節課,卻是孩子們參與度最高、 互動性最好、專注力也最集中的一堂課! 這一堂,正是 Tr. P(Teacher Pauline 的縮寫)的英文課!

不像要上課,更像準備玩遊戲

課程剛一開始,孩子們的表情就和上午時不大一樣了,全都一臉的躍躍欲試,感覺不像是要上課,更像是準備玩遊戲!

果然,Tr. P 很快就丟出了第一個活動:「我們來複習上一堂課教的單字,請每一排的代表上台寫單字,1號請上台!」然後, 就看到每一排的第一個人,總共5個孩子衝上台,站在黑板前,拿起粉筆等待 Tr. P 說出題目。

「題目是⋯⋯Move !」Tr. P 才剛唸出,孩子們馬上飛快的拼出單字,然後放下粉筆。答案正確並且最快寫完放下粉筆的,整排小組加3分,第二名整排小組加2分,其他的都加1分,如果寫錯就沒有得分。然後,換每一排的2號上台,準備接受下一輪的挑戰。 

快速的複習完後,Tr. P 開始在黑板上寫下句子,要大家挑出這個句子裡有什麼錯誤。孩子們無不搶著舉手,急著抓出老師的錯誤(這似乎讓他們很開心),答對的,當然也會為自己的小組累積分數。

接下來,Tr. P 播放了一小段影片,請孩子針對影片的問題作答;每放一小段,就會停下來做一次問答:「剛才影片裡說了什 麼?」這時影片就不僅是影片,而是非常棒的教學素材。因為孩子知道等一下就有問答題,答對能再加分,所以看影片時更專心 了。

 

每5∼8分鐘就會轉換一次教學方法

另外,Tr. P 也會出造句題─先列出一個示範,解釋一下後, 再請孩子們依示範造句。經驗豐富的讀者,一定有注意到,Tr. P 完全應用了《教學的技術》裡提到的「我說給你聽、我做給你看、 讓你做做看」的方法。

在現場時我仔細算了一下,這一堂課,每5 ∼ 8分鐘就會有一個教學方法的轉換,從問答、選擇、上台演練(寫單字、寫句子)、看影片,還有站立或坐著投票⋯⋯甚至有站到教室左邊或右邊來做選擇題的玩法!

在不同的教學法快速轉換下,孩子們不只全神灌注、全心投入,也都很開心的學習,完全看不出來是下午第一堂課!

身為孩子的爸爸,同時也是教學教練,我當然看得出來,這是經過仔細規劃,也花了很多心力投入準備才會有的精彩課程。 看到這裡,不曉得老師們會不會想:「這⋯⋯我平常也設計互動,可是孩子們就是不那麼投入啊!」 

是的,這就是關鍵所在。事實上,在一整天的教學觀摩中, 當然也有其他老師設計了教學互動的環節,但是在面對老師的提問時,孩子們的參與度只能說一般,有些孩子會主動舉手,但大多數的孩子只是默默聽課。 

然而,一換到 Tr. P 的教室,同樣的一批學生參與度完全提升 了一個等級,大家都超踴躍的!到底關鍵何在呢?從教學教練的角度,在精彩的課程之外,我看到了一些細微的不同!

團隊、計分、排行榜的獨特變化

第一個最明顯的不同,是採取團隊競爭的形式。

孩子們一排就是一個小組,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是為了爭取小組積分。

而老師也會讓小組的成員輪番上陣,不管是依座位順序或隨機編號(每個孩子都依排序而有各自的編號)。孩子們知道,自己的表現是為了團隊爭取成績,參與的積極度就會提升。

萬一某些孩子因為不會回答或一時緊張而卡住時,老師也會開放團隊其他成員拯救的機會。 如此一來,團體競爭中有個人表現,又能互助合作,這與一般個人式的互動操作效果會很不一樣。 

第二個差異,是計分與排行。

一般老師可能只是點名要求回答,互動完後口頭鼓勵,這很常見也很通用,但對於學員的參與程度只能產生一般性的激勵。Tr. P 則是在黑板上寫了5個小組的編號,孩子只要有舉手、回答、互動、上台、或達成期望的表現, 老師就會直接用粉筆劃上一條線,立即給予積分的回饋! 

這樣,每一組的分數累積都清清楚楚展現在所有同學面前,所以孩子們馬上知道,自己的每一個表現,都能立即被看見。清楚視覺化的回饋,會讓孩子們參與的動機更加強烈。

對孩子而言,這樣的學習像遊戲一樣,他們努力表現、爭取分數,幫團隊獲得勝利。而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當然學得更專注,也學得更好!難怪我的兩個孩子都跟我說過,最喜歡上的⋯⋯ 就是 Tr. P 的英文課!

得分換 token,贏得孩子心

讀到這裡,有件事相信你一定很想知道:「拿到分數後,可以做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做了「焦點訪談」,也就是直接問我兩個孩子:「為什麼要拿分數呢?」 孩子說:「因為可以換 token,然後去 Token Shop 換禮物啊!」 

原來,針對孩子們的好表現,老師可以給予學習代幣的鼓勵,而這個學習代幣,是真的可以換到禮物的!學校設有一個 Token Shop,裡面有不同的禮物可供兌換,譬如餅乾是1個代幣,玩具依大小從1到30個代幣都有,也可以拿代幣換茶葉蛋、饅頭或各種零食⋯⋯

孩子也告訴我:「Token Shop 裡的禮物不能用買的, 只能用好表現的 token 去換!」 進一步了解後,原來 Tr. P 就是以團隊成績做為每週發放代幣的標準。表現最棒的小組,每人會發給3個、第二名每人2個、 第三名每人1個。

表現優秀的個別孩子,當然也會另外給予代幣以資鼓勵。孩子們都知道,累積代幣後,可以換到自己喜歡的獎品。雖然有些只是小小獎,像1個代幣換一個玩具小戒指,但孩子們還是收集得很開心,換得很高興!

上課變得好玩、變得有趣

這些外在的激勵,會不會傷害內在的學習動機?

雖然我們前面已經談到了,外在激勵與內在動機是相互影響、 相輔相成的,不會有傷害或破壞效應的問題。但從孩子的身上我發現:孩子們的參與,並不是只為了追求獎勵,更多的是因為上課變得好玩、變得有趣了!

就像我們家的兩個孩子,她們累積了近百個代幣,卻沒有拿去兌換,我很好奇的問她們為什麼不換,兩人一致回說:「存起來很棒啊!表示我學的很認真!」哈哈!這真是有意思,當代幣只是一個學習成就感的代表,那這激發的是外在動機、還是內在動機呢?

因此,也請老師們千萬不要簡化了遊戲化的過程,把計分或獎勵機制就視同為遊戲化教學!因為在我觀察過的不同課堂上,同樣的計分或獎勵機制往往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當積分是給個人, 或是沒有立即的回饋系統,學生的參與度會大幅下降,也就失去了遊戲化教學的激勵效果。因此,如何把完整的運用遊戲化,並且掌握每一個關鍵重點,還是需要我們努力學習,用心準備的。

小結論是,從這次的教學參觀,我發現遊戲化教學不只適用於大人,也絕對適用於孩子!其實應該反過來說:遊戲化本來就更適用於孩子,只是大家以前沒發現也很適用於大人。這樣的遊戲化教學,不只可以用在單次演講或全天課程,也適用於整個學期或學年制的課程。

從教學方法的轉變,到互動教學與課程內容的結合,再加上遊戲化機制的催化,以及團隊動力的幫助,遊戲化教學真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得更好。

但老師在應用時一定要注意全面性的整合, 不是只有計分或獎品就會有遊戲化的效果哦!

*本文摘自《遊戲化教學的技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遊戲化教學線上研習

歡迎大家來線上跟福哥相見,聽福哥深入解析遊戲化教學的元素與訣竅!(點圖即可回看研習教學影片)

遊戲化學習解析線上研習 王永福

若想實際體驗福哥的遊戲化教學技術,也可參考重新上架的教學的技術線上影音課」多樣教學法的操作細節、精彩課堂成功關鍵,一生受用的教學新思維一次擁有!

〖教師方案〗 8 折限時優惠中,詳情請見售課平台。 非教師也能享優惠!翻轉教育專屬折扣序號「fe300」,請於結帳時輸入,可折300元學費。

延伸閱讀

王永福 王永福

王永福

著名企業講師

王永福老師(福哥)為頂尖培訓教練。協助國內超過200家上市公司,規劃專業簡報及內部講師培訓課程。著有《上台的技術》《教學的技術》《工作與生活的技術》《線上教學的技術》等7本書,除為資管博士/EMBA及工地主任外,熱愛生活及挑戰的精神,也影響了許多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