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現場:當老師必須先有自我認同——我是孩子的老師

華德福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角,就是教育現場的老師。慈心華德福創辦人張純淑多年來致力於華德福教師的培育,也因此啟蒙了不少教育工作者,投入像華德福教育的體制外教育,讓更多不同特質的孩子能更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環境。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我們對於老師心魂的啟迪跟滋養,是透過從小我到大我、從主觀到客觀、從自己個人的內在到外在、從個人到團隊的關係,然後再看到整個社會的三元關係來發展的。

這樣老師才會很務實地回到個人的層面,先自我定位「我是孩子的老師」,然後自我的認同會出現,並且認定這個工作跟「我的生命」是有直接的關係。自我認同出現之後,你會知道你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你為什麼要去教這些課,你會清楚知道眼前的目標在哪裡。

當老師能自我認同他是孩子的老師,衝突或困難出現的時候,他就擁有檢視的能力。

檢視的能力不會因為個人個性的喜惡或習慣而受到影響。有了自我定位、自我認同之後所產生的檢視能力,就會讓人可以客觀地看到整體的互動。

你會看到你也有要學習的地方,你也有要付出的地方,所以在檢視整體的時候,你就會去問:「我可以為現在這個狀況,或為這個孩子、這所學校、這個工作小組做些什麼?」 

檢視的能力出來之後,可以找到哪些是你可以做的、哪些是你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你可以付出的,以及哪些不是你個人的責任、而是要群策群力才可完成的。

這樣一來,負面的埋怨、指責,都會被釋放掉。一旦具備這種能力,就可以進一步自我轉化。能夠自我轉化之後,很多的困難就一層一層地超越了,不知不覺中,你給出了一種正向的旋轉流動,也給周邊的團隊帶來正向的能量,並且共創出很好的合作空間。

所謂正向的觀點不能停留在自我安慰或麻痺中,而沒有真正地去接納。

真正的接納會願意改變,改變會帶來陣痛,陣痛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人性中的動物性依靠讓改變不是那麼自發,只有覺知意識會讓自己發現。

如果只有你班上的孩子好,只有你很厲害,這是沒有用的,如果花園裡只有一朵花一枝獨秀,這座花園是漂亮不起來的。

這樣的領悟就會把我們推向「共創」,也就是共同創造。對於老師的專業養成,我們就是要透過不斷地練習讓自己置身於團隊之中、又保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要做到這樣真的是一種修行,我學習華德福教育之後,很快就體認到這是一條修行的道路。

當時有位慈心一年級的導師,有一天很憂愁地跟我說,他的爸媽明天要來學校看看。我很高興,請他告訴我爸媽幾點到,可是他卻沒有開心的樣子。

第二天早上,我在門口迎接他的爸媽。結果他們來了一大家族的人, 包括爸爸、媽媽、弟弟、弟媳、舅舅、舅媽⋯⋯。進來之後,我忙著招呼他們,正在泡茶的時候,看到他的舅媽把他媽媽拉到旁邊說:「這個所長看起來還滿仁慈的。」我看了他們一下,然後他媽媽很嚴肅地跟我講:「我兒子是非常優秀的,你知道嗎? 來這裡教書會有前途嗎? 你們只是個幼稚園,為什麼要用到高材生?」 

後來,還有另一位老師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爸媽遠從高雄到學校來。媽媽看完就說:「早知道你是要來教幼稚園,國中畢業就讓你去教了,為什麼還要讓你去留學? 花我那麼多錢。」

那時候我就感受到,每一個帶著理想來到我們這邊的人,他背後的家族都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但他們還是選擇來跟我們一起工作。真心謝謝這些老師,也謝謝他們的父母。

延伸閱讀

張純淑 張純淑

張純淑

慈心華德福幼兒園與高中附設中小學創辦人

慈心華德福幼兒園與高中附設中小學創辦人、慈心華德福實驗教育計畫主持人、東吳大學社會學碩士、全球華德福組織認可之學校領導人、財團法人慈心兒童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執行董事,多年來致力於台灣教育運動、環境教育與健康社群的營造。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