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對我翻白眼怎能不生氣?

在校園裡面對孩子,有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在處理孩子問題時,自己並不覺察有情緒,可能說話會比較急促一點,話語之中也帶著情緒,如此將會一直在問題裡打轉。在《練心》一書中,李崇建分享了在雨果幼兒園裡看見的師生對話,也提醒教師應當在教育過程中時時覺察自己。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Cara 的班上有個小朋友,整理書包的時候,常常會漫不經心,總是落東忘西,Cara每次去提醒他,都是一場師生拉鋸戰。

當天那位孩子書包拉鍊沒拉,Cara 不斷提醒他拉拉鍊,但是跟孩子提醒的過程,並不是那麼輕鬆,有一些不開心的應對,孩子仍然沒放在心上。

當天Cara 重整了自己,再次請孩子過來,告訴孩子:「你看一下你的書包,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個孩子聽見Cara 問話,馬上就賞了Cara 一個白眼,眼神瞬間飄來飄去,Cara感覺自己爆炸了,真是非常的生氣呀!

坦誠面對自己的情緒

但是瞬間她覺知了,覺知自己被生氣填滿,她深呼吸之後,情緒稍微穩定,她再告訴孩子:「你被老師叫過來,你很生氣對不對?」

孩子點點頭。

Cara 告訴孩子:「現在老師也很生氣,那你先冷靜一下,老師也先冷靜一下。我先在旁邊做事情。」

Cara 這樣的覺知,是非常重要的。

若是不覺知自己情緒,通常會沒完沒了的提醒,但是生氣之下的提醒,通常不會帶著接納性平靜,反而創造不少爭端。就算孩子暫時答應了,日後犯錯或忘記的可能性大,因為孩子內在也諸多情緒,只是被大人壓下來而已,而孩子的諸多情緒,易讓孩子變成分心,行為上也會更多打岔,這也是為何大人一再提醒,孩子一再犯錯的主因。

再者,Cara 對孩子表達情緒,並確認了孩子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教育者也有情緒,當教育者能夠表達,不以自己情緒凌駕,而能坦誠面對自己的情緒,且說出孩子的情緒,不僅自己覺知情緒,也幫助孩子覺知情緒。

幾分鐘過去了,孩子一直靠近Cara,挨在Cara 的身邊,但是孩子都沒有說話。Cara 發現了孩子的靠近,問孩子:「你有話要跟我說嗎?」

孩子點點頭。

當時還有其他小朋友,為了不影響其他人,也不影響孩子的心情,Cara 請孩子到外面說。

Cara 問孩子要說什麼呢?

孩子立刻跟Cara 說:「老師,對不起。」

Cara :「對不起什麼呢?」

孩子說:「我剛剛不禮貌。」

Cara 問:「哪裡不禮貌?」

孩子非常可愛,做出眼神飄的表情,並且誠懇的說:「我的眼睛一直⋯⋯」

Cara 繼續問:「知道老師怎麼會叫你過來嗎?」

孩子點點頭說:「因為我書包拉鍊沒有拉。」

Cara 這時才將教育的想法帶入:「知道書包沒有拉拉鍊,會發生什麼事情嗎?」

孩子說:「東西會掉出來。」

孩子一說完,Cara 給孩子一個擁抱,對孩子說:「老師很關心你,也很喜歡你。你剛剛真了不起,會發現自己不禮貌,然後過來跟我道歉。」

Cara 隨後牽著孩子的手,一起進去教室了。

覺知帶來改變

Cara 後來告訴我,孩子從那一次之後,拉鍊比較常拉上了。

我問Cara 怎麼看這過程?

Cara 說滿佩服自己。因為跟孩子第一次談話,孩子眼球不斷翻著,在談話的過程,孩子眼球沒有停過。Cara 沒能好好談話,跟孩子槓了滿久。

經歷了一次談話,Cara 靜下來有了覺知,除了照顧自己情緒,想自己學過對話了,怎麼會那樣處理呢? 那樣的狀況不是自己要的,因此Cara 迅速調整了自己,再次跟孩子對話。

雖然第二次的對話,並未換來孩子改變,但是Cara更多覺察,覺察了自己的情緒,才有了後續的教育過程。

大人的教養過程,不會每次都美好,但是大人只要覺知,就能擁有更多自由,教育的可能性就豐富,也能引導孩子覺知了。

若是家庭裡的父母,學校裡的老師,都能擁有覺知,那麼教育將會是美好的修行,也能展現更多美好的樣貌。

練心│李崇建第一本薩提爾教育實踐深刻之作

練心│李崇建第一本薩提爾教育實踐深刻之作
作者:李崇建、林文煌

延伸閱讀

李崇建 李崇建

李崇建

薩提爾推手、暢銷作家

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體制外中學教師七年,目前於千樹成林、快雪時晴創意作文任教,並於「長耳兔心靈維度」舉辦工作坊。出版著作十餘本,內容關於小說、教育、閱讀、寫作與古典詩詞教育。現任台中曉明女中特約作家、南投佳音英語、新加坡耕讀園、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協會、馬來西亞德信中學、香港自然學校……等多家機構顧問。

林文煌 林文煌

林文煌

雨果幼兒園創辦人

為了自己的兩個孩子能實踐自主學習,並擁有利他精神,創立了嘉義雨果幼兒園,同時鼓勵園所的老師以薩提爾模式應對孩子,相信以孩子的視野看他們的世界,就能幫助孩子看見世界的未來。除了經營幼兒園,也是雨果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學思達教育基金會董事,有「學思達爸爸」之稱。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