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用平板反思】不靠紙筆和粉筆教一輩子!教育部資科司長郭伯臣:老師的自學能力比數位能力更重要

「生生用平板」去年底宣布今年推動,為何進度這麼趕?這項政策有設想到學校老師的管理工作、教學負擔嗎?《親子天下》翻轉教育訪問到教育部資科司司長郭伯臣,一起來看看這項史上最大規模平板採購案的計畫與目標。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郭伯臣是學者出身,首次扛起數百億重大公共採購的任務,目標要在今年9月開學前,將61萬台平板送進全台教室。攝於2020年。黃建賓攝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郭伯臣是學者出身,首次扛起數百億重大公共採購的任務,目標要在今年9月開學前,將61萬台平板送進全台教室。攝於2020年。黃建賓攝

本文重點摘要

「這不是生生『有』平板,是生生『用』平板!」去年11月政策宣布後,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郭伯臣在2021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國際年會論壇上,一連兩次澄清。這是台灣教育史上全國中小學生最大資訊用品採購的「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計畫,郭伯臣宣示教育部的政策重點是數位載具的使用,而非採購。

他知道,買平板、發平板只是開始,後面如何透過平板啟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成效才是政策推動的關鍵目標。

郭伯臣學者出身,進入教育部前是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專長是資訊與教育測驗與統計,首次扛起數百億重大公共採購的任務,目標9月開學前,將61萬台平板送進全台教室。不僅他沒經驗,教育部也沒有經驗,為了避免22縣市各自招標進度不一、規格及價格上的落差,硬體部分特別找來公共工程委員會協助,藉由中央統一議價,壓低價錢、同時加快進度。

過去三個月他馬不停蹄地召開各縣市說明會、參與各種不同的招標案,採購載具到載具管理系統,接著還有數位內容等,每天加班之餘,還得抽空出席各縣市陸續成立的數位推動專案辦公室揭牌⋯⋯。3月底接受《親子天下》專訪這天,秀出手機的 Line 訊息,一邊告訴記者:「現在只剩下 XX 縣和 XX 市還沒有回報軟體調查⋯⋯」看得出他親力親為,緊盯各項進度。

但以四年200億規模的預算投入,外界更在乎的是這筆投資能否滾動更大的產業效益、塑造不同的未來教室風景,促成老師和課程革新。面對種種提問,郭伯臣拿出講到滾瓜爛熟的33頁簡報,逐一回應:「這些問題其實我們都有想過了⋯⋯」

的確,計畫中方方面面的經費都編進去了,包含硬體、軟體、教師成長和支援系統的專案辦公室的專責人力等,但是,編了預算不代表人才就到位,開了研習課程補足時數也不等於老師就完成增能。到了教學現場後續的執行該如何落地,甚至能否促成教育產業生態圈有志者一同努力?更是政府政策投資應該同步思考的影響力。

要帶動整體數位教學翻轉,達到生生具備用數位工具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可能單靠資科司完成,百米衝刺的第一棒起跑後,轉型才剛開始,教育部國教署、師藝司、國教院,縣市政府等其他神隊友們如何接棒,挑戰才上路。

以下是《親子天下》專訪郭伯臣的內容摘要:

Q:為何這個案子進度這麼趕?會不會因此犧牲全面的思考,是不是為了年底的大選作業績?

A:這個案子其實我們去年2、3月就在規劃了,中間因為碰上疫情,本來都快規劃好的計畫被打亂,大家都忙著先幫助學校現場,現在疫情緩和,才又趕快著手推動。

台灣的疫情相對世界各國較為平緩,受到的數位學習衝擊也比較少。但是,我們從平台的使用時數可以看到,在去年5月因為停課衝到高峰,過了5月就開始大幅下降,不到高峰時期使用率的三分之一,但還是比疫情前的使用高很多。

我們希望使用率能提升。你要老師使用數位平台教學,大前提必須要有足夠的載具。

工具跟研習、教師培訓要同步到位才可能達到目標。當工具還沒有到位的時候,要求現場的老師參加完研習就要會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是很困難的,我們讓偏鄉學校學生每人都有載具,非偏鄉學校可以6個班輪流使用,就會比較容易把教師的數位載具使用率提高。

這次規劃新採購的61萬台平板,再加上教育部先前已發下的20萬平板,全國中小學生現場可以使用平板的數量等於已經能涵蓋全台灣學生數的三分之一。一旦疫情再起,這批載具剛好就可以讓學生借回家使用,完全可以滿足經濟弱勢、偏鄉和多子家庭的借用需求。

Q:老師們擔心此一計畫,一下子平板進入教室,如何管理如何運用在教學上?會增加現場老師的教學負擔?

A:這次提供的61萬台平板,全都需要安裝教育部建立的學習載具管理系統(MDM),我們也補助 MDM 的授權費,包括先前教育部發下的21萬台平板,只要願意納管的也提供補助。行動載具管理系統就是為了要降低老師管理負擔,平板上可以由全校或全縣市統一派送需要用的 App,同時設定網站使用的黑名單、白名單,讓學生不能隨意瀏覽不適合的網站,這些規定都會需要學校或縣市來制定管理。這些數位導入一定會需要增加管理工作,我們盡量補助人力,或供支援教師減授時數的代理代課費。

今年3月1日已經核定各縣市成立數位學習推動的專案辦公室費用。現在可以看到包括台南市、嘉義縣、台東縣都陸續成立這樣的專案辦公室。計畫中根據縣市政府主管的學校數,補助每一縣市3到15位專任人力經費,包含數位學習輔導人力、資訊網路人力及行政人力,協助各縣市辦理老師增能研習,或進行入校輔導,幫助學校解決資訊設備或網路的問題。

表格一:「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2022~2025年總經費

「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2022~2025年總經費,資料為教育部資科司提供。整理製表:陳詩妤、施雲心

表格二:「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2022年經費細項

「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2022年經費細項,資料為教育部資科司提供。整理製表:陳詩妤、施雲心

Q:除了有平板,要怎麼用平板教學,數位教學內容規劃為何?如何能吸引優質業者一起投入,創造出更有價值的教育內容?

A:這分兩部分,第一個是補助縣市採購,第一年經費約9億元。這是買現有的,但也等於是鼓勵數位內容創作者,如果發展好的產品,縣市看到了就可以去選購,就有活水可以吸引業者開發更好的內容。

這部分除了已經請縣市提需求,後續也會再辦理產品公開徵求,鼓勵業者申請與投件,透過審查機制提供採購參考名單,預計5月底前提供各縣市及學校依參考名單採購所需內容產品。

另一個部分是公私協力開發新的數位內容,第一年經費約5億元。我們會傾向先做出能滿足基本需求的內容,比如要能系統性的把很多科別都建置完整的內容,我們盡量要先求有。就像可汗學院一樣,一開始上面的影片也是手寫的,其實這個也有他的教學效果。

當然,能找到比較好的業者來協力開發會更好,現在其實也有一些成功的模式。以目前一支教學影片的製作費約三萬到三萬五區間,假設我們一個年級需要拍攝100支教學影片,等於一科最基本的投資就是三百萬,但這個價格可能還達不到各界期待的「高品質」。

Q:這麼大規模的預算投入,教育部關於課程和師資培育的相關配套是什麼?

A:這個計畫是整個教育部的責任,主要推動的是資科司,但方案是一到十二年級,公私立學校都有,加上國教署擁有比較多現場老師的資源,因此,不管在學校的推動,還是數位內容開發的部份,都是國教署跟資科司一起合作。

在發平板的同時,其實各單位都在啟動相關作業,包括國教院負責制定課綱層級的「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師藝司負責職前老師的培訓,也會有相對應的規範作法提供給師培大學。

Q:對於未來生生用平板學習的教室風景會是怎樣的想像?最終會如何檢視成效?

A:最終希望看到的目標是,利用資訊科技或用大數據,再加上AI人工智慧的幫忙,第一個可以幫助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第二個學習成效提升,第三個是學習動機提升。計畫的主體是學生,不是老師,老師只是培育這些人才的一個重點,所以最終,必須要拿上述三項指標的效標來測量,這也是教育大數據計畫裡面要做的。

未來的 MDM 管理系統可以看見平板究竟有沒有被使用,從中央、地方到民間的數學學習平台上,可以看見人的使用狀況,最後在學生學習成效資料中可以串接縣市學力檢測、科技化評量,甚至是未來的國中會考的數字。

這樣的想像背後是有數字支持的。根據教育部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計畫對於2021年縣市學力檢測的影響報告,總計全台七百多個學校、三千多班參與計劃,針對學習落後的學生沒有使用數位平台、使用平台一年及一年以上的比較,明顯看出,使用因材網時數愈久的學生,無論在數學、國語及英文科,成績都愈高。參與這個計畫的班級可以使用均一、PaGamO、學習吧等,但我們可以拿到的數據只有使用因材網的數據。

Q:這筆投資是特別預算,那麼4年之後當平板要更新怎麼延續政策?未來要如何永續推動平板融入教學?

A:(笑)這個承諾 ,其實不是我這個層級能回答的。

但是,可以預測,只要這個方案一下去,一定是不可能回頭的。不可能回頭的意思是使用者一定會愈來愈多;當使用者愈來育多,這些費用一定會愈來愈會變成經常化的費用。所以,可以先不用煩惱這個,「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會有錢」。

就像過去,早期沒有單槍,現在學校可能沒有單槍嗎?不會的。或者大屏,現在幾乎教室都有,沒有的話,縣市或政府就會趕快補齊。同樣的道理,當平板成為教室的日常,這個政府就應該要編列相對應的預算去做。

其次,當未來平板的價格也只會更低,更多人自己家裡就配備有載具,BYOD(學生自備行動載具到校學習計畫)就更可行,對於政府財政上的負擔也不會那麼的重。

Q:現場老師未來最需要具備的一項能力會是什麼?如果有機會重回學校,這段推動政策經歷會對自己的教學帶來的改變?

A:老師最需要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像學生一樣。因為要成為未來的公民,你需要會的東西,可能是學校裡面還沒教的。老師也是一樣,不可能說我用過去學的紙筆、粉筆,一輩子就是這樣教,所以老師也要有自學的能力,這比數位能力還重要。 

其實,再來教育部前,我是台中大學教育學院的院長,那時我將院必修規定有一 門科目就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裡面包含了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全院的學生畢業之必須修過,這是5、6年前就開始做了,現在更覺得之前的眼光是對的。

我希望這樣培養出的師培生,未來就不用再來參加現在這些研習講座,因為他在學校就知道未來會面臨的情境有這些數位設備,他的教學模式就是這個樣子。

【生生用平板反思|最新系列報導】

延伸閱讀

邱紹雯 邱紹雯

邱紹雯

親子天下記者

媒體中心與翻轉教育網站主編,擁有一對可愛女兒,同時也是一個童心未泯、想陪孩子一起重新長大的大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