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是告訴,不是告密:專輔老師的霸凌事件處理方法分享——另類同儕法

老師如何處理霸凌?當班級中發生霸凌事件,有些老師選擇積極幫助受害者、公然教訓同學,反被全班霸凌。長期擔任專輔老師的興福國中郭幸怡老師分享自己的觀察,處理霸凌時也得站在加害者的初衷思考,以免師生關係對立、引起更大反彈。

▲ 校園霸凌處理流程是什麼?郭幸怡老師分享一套「另類同儕法」的處理辦法。圖片拍攝:王譽潔

▲ 校園霸凌處理流程是什麼?郭幸怡老師分享一套「另類同儕法」的處理辦法。圖片拍攝:王譽潔

本文重點摘要

 「小婷是班上的核心人物,不僅成績好,運動表現也很亮眼,身旁總是有許多小跟班。但同時她講話也相當直白,總是對其他同學不留情面地批評。在那段時間裡,她和她的閨蜜有寫交換日記的習慣,裡頭盡是班上的八卦。有天那本日記神奇地消失了,幾天後在班上傳閱開來,沒多久同儕群起霸凌那名女同學,事件甚至衍生到網路上⋯⋯。」幸怡老師溫柔地帶著我們認識那些霸凌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就像一位熟知星象的人,引領我們走進黑夜,教導我們認識這些星星。

霸凌處理的出發點是「良善的加害者」

有些加害者的出發點是想要幫助受害者,動機可能是「希望對方減少一些不被大家認同的行為」,因為受害者可能有髒亂、特異獨行等等的特質,但有時加害者沒有拿捏好善意提醒的比例,最後演變成為言語霸凌。幸怡老師分享擔任專輔老師長期以來的觀察,每當輔導資源要介入處理時,也得站在加害者的初衷思考,不能馬上指責加害者,否則若讓加害者認定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是對立時,會引起更大的反彈,反之若讓加害者的想法被接納,他或許會更願意與老師分享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彼此之間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

幸怡老師舉出過去曾有老師很積極地想要幫助受害者,透過公然教訓全班同學的方式,結果竟反被班上同學霸凌,如製造噪音不斷干擾老師上課。因此,在處理霸凌時,細節的掌握便顯得重要許多,不能一味期待一方做出改變而已,必須讓加害者與受害者雙方都一同改善,才能恢復平衡,譬如受害者願意提升自我衛生習慣,而加害者願意停下霸凌的行為。

校園霸凌處理流程:另類同儕法

「如果說學務處給人強硬的感覺,那麼輔導處就是溫和柔軟。」當霸凌發生時,校方會介入處理,但前提是必須先了解這個年紀的小孩最在意的事情:通常不是老師主任,而是朝夕相處的同儕。因此幸怡老師分享了一套「另類同儕法」,提供在遇到霸凌時的一個可能處理方法:

1. 匿名問卷:

首先面對全班同學時,用匿名問卷的方式調查,並且跟同學說明告訴和告密的差別在於「告訴的動機是幫助他人」。而過程中需用書包將自己的書桌與隔壁同學隔開,且不能交談和看他人問卷,幸怡老師也強調若沒有注意這些小細節,這份問卷的真實性將大打折扣。完成後也得要求所有人不能趴下或有繳卷等動作,避免任何同儕利用這點發現「誰在寫、誰沒有寫」,而衍生出更多麻煩。最後由老師親自收每份問卷,之後透過座位和問卷編號的方式,便可知道每份問卷的主人是誰,進而釐清整件霸凌事件的經過。

2. 加害者個別晤談:

在得知霸凌事件後,幸怡老師會先個別晤談加害者,並告訴他問卷呈現出班上同學其實無法接受這樣的行為(但不能透漏同學間的姓名),透過同儕間的壓力讓加害者收斂。可參考下圖「另類同儕法」的執行流程:

校園霸凌處理流程(圖1):另類同儕法1

▲ 另類同儕法。圖表製作:賴冠宏

霸凌事件處理機制,輔導溝通與校園宣導並行

「霸凌真的很難處理,它關係到人跟合作。」幸怡老師語帶誠懇的說。霸凌裡的角色關係複雜,加害者可能成為受害者,受害者也可能成為加害者,當老師要介入處理時就會變得相當棘手。在校園裡最理想的方式應是學務處、輔導室和班級導師三方並行,學務處透過校規、法律等較為強硬的措施,有效制止同儕間過分的行為;再配合輔導室軟性的方法,分別對加害者和受害者進行輔導;而後回到班上必須憑藉導師的班級經營管理,讓班級氣氛回溫。(教育部校園霸凌事件處理流程圖

校園霸凌處理流程(圖2)霸凌處理機制

▲ 霸凌處理機制。圖表製作:賴冠宏

平時也透過教育部與學校經常性地舉辦講座,可以讓同學對霸凌行為更有感覺,譬如說明當霸凌觸犯公然侮辱、毀謗等罪時,會有民事責任;而牽涉到恐嚇等罪時,就是公訴罪,不能單靠家長和解,必須負刑事責任。也可以透過宣導,教導受害者如何保護自己,如遭受網路霸凌時須全螢幕截圖,紀錄人事時地物,才能作為有效證據。當網路越趨發達時,或許霸凌的途徑增廣,但反之受害者可以保護自己的方式亦增加,因此增加所有同學對法律的認識,霸凌的事件才得以逐漸減少。

霸凌後的求學路,公私校的無奈

101年教育部為了增加學校輔導資源,依照每校班級比例新增「專輔老師」的職務,同時也為維護專輔老師的良好品質,在校內會設立諸多限制:如幸怡老師一周的授課堂數僅有兩堂,其他時間留給學生輔導與諮商,避免過去因外務繁多導致同學的聲音被忽略。

但也並非所有霸凌個案都能即時接受到輔導資源的協助,有時在霸凌事件後仍存在著問題。如上述提及的女同學,因為在事件過後班上同學仍然無法諒解,雖然沒有了言語和關係的霸凌,但會用一些動作去針對她,像是經過她身邊時將鼻子捏住(女同學本身有狐臭的狀況),長時間壓力累積下來,即便老師已經盡力處理,最後女學生還是選擇轉學。不僅如此,幸怡老師更發現:很多個案在學習上可能屬於弱勢,因此未來的升學選擇往往剩下私校這一條路,但無奈若私校輔導資源不夠充足,大多情況受害者便會失去一個避風港,身心受到更多創傷。

霸凌裡互動關係的更多種可能

霸凌基本可分為五種:前三種如前文所述,有「關係霸凌」、「肢體霸凌」和「言語霸凌」。第四是「性霸凌」,包含了以性有關之言語傷害他人,或是對他人身體上有性的侵犯,最後是「反擊型霸凌」,指受害人變成加害人的狀況。而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互動關係從原來的現實生活中延伸到虛擬世界,霸凌多了更多種形式——「網路霸凌」。透過網路作為媒介,可能發生關係霸凌、性霸凌,如班上辦線上群組卻故意忽略某位同學,又或者是在網路發表言論抨擊他人等。

霸凌就如同一隻寄生在社會的小蟲,每當出現人與人不友善的互動時,就會慢慢變大,一直到有天吞噬掉宿主,才會善罷甘休。正因為霸凌建構在人與人的互動上,當社交工具越趨複雜多元,這隻小蟲可以寄生的空間日益增多,對人際關係的危害甚大。因此如何在快速擴張的時代裡,保持友善的互動成了我們面對彼此最重要思考的事。

◎微光盒子的採訪後記

從微光盒子的角度看來,雖然難以保證霸凌能夠不再發生,但相信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教育,霸凌裡的加害者與被害者能夠得到同理;待時間走過,霸凌會找到自己的出口,而每個人也都能夠找到自己安適的地方。

「我對為微光盒子的印象很好,因為能夠在學生時代就覺得霸凌這事情的重要、有社會責任,我覺得很棒。」採訪結束時,門口竄出幾張怕生的臉,看著一群奇怪的大學生在上課時間跑來幸怡老師的小天地。於是我們趕緊離開,把時間還給這群學生,因為這裡是屬於他們的地方;而我們只是好奇走入的旅人,在這黑夜裡學習,理解這片群星的指引。

延伸閱讀

賴冠宏 賴冠宏

賴冠宏

微光盒子志工

筆名二手,政大地政系二年級,微光盒子的一份子。沒雨的天裡,總喜歡搭66到安康社區,和這群孩子一起生活。微光盒子團隊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wilightbox.tw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