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檔衝刺1】大學教授:最怕看到一堆「長一樣」的檔案

首屆學習歷程檔案即將送交大學,大學教授提醒,審查時最重視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最怕看到一堆「長相雷同」的檔案,學生如果想從網路上抄襲、拼貼個人檔案,在教授眼中不但沒加分,反而會大大扣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新課綱屆高三生,開學後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因為學測已經考完,接下來能努力的就是好好做出一份個人專屬的學習歷程檔案,申請入學時可以吸引大學教授的眼球。

至於大學端最想看到、最怕看到的又是什麼樣的學習歷程檔案(簡稱學檔)呢?

台大教授如何看學習歷程檔案?

台大招生辦公室主任、副教務長陳林祈表示,校長管中閔曾說, 希望招收到「野一點」的學生,因此有不少家長、高中老師來問他,「何謂野一點?難道不野就進不了台大?」

陳林祈解釋,台大過去收到很多「乖學生」,也看過很多長相雷同的備審資料,「我們已經看了好多年,最怕看到追求一致的檔案模版」,因此期待看到充滿年輕朝氣、狂一點的學生,也就是要有想法、有獨特性,不被框架束縛、勇於挑戰的高中生。

陳林祈分析台大的招生取向,最看重的並非多數高中生致力寫滿的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因為這兩大項就過去的經驗顯示,台大收到的資料大多已是寫好寫滿,且長得很像,很難分辨。

台大審查重點反而會放在修課紀錄(含成績)和學習歷程自述(包含高中學習歷程反思、就讀動機 、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認為這兩大項才是最真實、樸素的,而且較客觀、不易偽造。

 「我們最重視的是檔案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陳林祈說,學檔就像學生3年來日記或心得筆記,平日隨手紀錄下來,不該花太多時間刻意準備,到了高三下只要從中挑出幾件最好的來展現,不需要用「撿紅點」式來大量收集勳章。

他提醒,教授平均5分鐘看完一份學檔,請以「簡單、清楚、有效」為原則,盡量做到簡潔明快、展現特色與個人能力、就讀動機,上傳的資料重質不重量,而且「一定要自己做」,他這樣強調。

清大教授如何看學習歷程檔案?

清大招生策略中心主任王潔則在宣導時指出,高中生最後階段的學檔,與其執著於湊滿課程學習成果18件和多元表現30件,不如專注做好5、6 件,不必完美呈現「檔案」。

大學端更想看的是「歷程」,從中看出一個人的學習能力特質,「是不有努力向上、或從失敗中爬出來的經驗?」

另外清大也很重視學習脈絡,例如修課紀錄是否有一個邏輯脈絡可循,「你可以是對某個課程原本就有興趣,也可能是原本不清楚喜不喜歡、經過探索後釐清」,都可以具體說出來,大學要看的就是學生個人特質是否與校系契合,最想找到對專業領域有「真愛」,且事先花了時間來了解校系特色及發展的學生。

陽明交通大學怎麼看學習歷程檔案?

陽明交大推廣中心主任陳皇銘分析,理論上高一、二就要做好的學檔,到了最後階段若自覺還不夠完備,請先靜下心來,回顧過去兩年半自己學習上的強項與弱項,不論成功、失敗都是一個很好的檢視機會。

若有強項可以具體寫出,對應校系需求;弱項也要誠實評估、面對現實,提出改變自己態度、自我增能的規劃,讓自己上大學後的學習更精實。

陳皇銘過去審查備審資料時也常發現,學生把個人簡歷當成「填充題」,把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當「選擇題」來勾選,就學規劃也寫得千篇一律,完全看不出獨特性,以為像超商集點越多越好。

教授真正想看的是「申論題」,看學生背後的思考和邏輯,也就是「反思」,千萬不要因某次學習經驗失敗,或不夠成功而不想寫,若是經過反思還學到更多東西,就是很好的展現。

陳皇銘強調,教授最不能接受的是抄襲,「特別是近年很多學生的自傳都抄來抄去,我們一眼就看得出來」,幾乎所有教授都認為這絕對是大扣分,切忌!學檔一定要真實且展現出自己個人特色。

大學教授給準備學習歷程檔案學生的3個提醒

  1. 檔案首重獨特性和真實性,切忌抄襲
  2. 盡量簡潔明快,展現個人特色與能力
  3. 不必像超商集點越多越好,應重質不重量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