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測新題型首登場!數A難度高,防疫時事貫穿自然科

111學測於21-23日登場,21日考數A、自然科。大考中心指出,首日未傳出考生確診,21人使用隔離試場。今年首度出現「混合題型」,數A更出現作圖題。自然科則有許多防疫時事題、圖表解析,其中生物稍難。

楊煥世攝

楊煥世攝

本文重點摘要

111年學測今(21)日首登場,因「卷卡合一」、「混合題型」等新型考題而備受矚目,其中數A考題偏難,結合時事如降低快篩試劑誤判率等都入題,並首度出現以「畫圖」作答的混合題型,被視為切合生活情境、創新度高。自然科則重視圖表模型解讀、閱讀理解力等,與疫情相關的本土與國際時事,幾乎融入各科考題中。

「數A」難度近數甲,需多花時間理解題意

大考中心聘請的高中教師考後解題表示,數A考題取材自生活情境,例如:第1題「選取不同口味的冰淇淋之組合數」;第5題「如何降低快篩試劑檢驗之誤判率」時事問題;第13題「遊戲抽卡機制以計算期望值」;第15 題「政府徵收土地」要計算土地面積的變化;第18-20 題取材於掃描棒,以評量掃描區域與面積,這題組也是學測歷年來首度出現「畫圖」的混合題型,被視為創新與結合生活概念。

大考中心分析,此次數A部分試題並非單一面向解法,鼓勵考生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解方,例如:第2題與第4題可利用11年級數學A的「對數律」求解問題,亦可使用10年級的「指數律」、「常用對數」解決問題;第17題,考生可使用11年級數學A的「正餘弦疊合」或是「柯西不等式」、10年級的「圓與直線關係」來求解其最大值問題;第20題,可使用不同的「區域分割」方式來解所需要的區域面積,解法具備多面向,也是此份試題的一大特色。

另外,可鑑別高分組能力的試題有:第12題評量考生是否能結合「多項式除法原理」與「多項式函數圖形」兩個重要概念來解題,考生必須理解每道列式所代表意義。第17題評量考生「平行六面體體積」公式計算與使用適當方式(柯西不等式或疊合公式)求解極值, 涵蓋概念相對較多,考生若無法融會貫通各章節,此題將顯得障礙重重。

全國教師會(全教會)邀請50餘位公私立高中學校現職教師,對今年度的試題進行檢視與評論表示,今年數A結合時事素養,整體試題較過往創新,命題模式差異很大。首次出現的混合題型則佔整體試卷15%;第18-20題提到圓環區域掃描,運用動態幾何的概念。但混合題型設計不是常見的生活情境,學生恐不容易理解,建議提供掃描筆移動的模式較容易閱讀。全教會認為今年數A除了考基本觀念外,題目整體敘述較為新穎,考生需花費較多時間,在理解題意與選擇適當的解題策略。

 111年學測數學A考科第18至20題組。截自大考中心公佈試題

得勝者文教數學老師解創智分析,今年試題整體偏難,難度幾乎與過去指考中的「數甲」相當,且沒有基本的送分題,計算量整體偏重,考生容易寫不完。此外題目的語意必須仔細閱讀找出線索,部份考題第一眼容易令人會錯意,他認為新型混合題反而是整份考卷中最容易下手的,預估頂標為10級分、前標則為8級分。

 

「自然」取材生活化,防疫、科學時事都入題

大考中心學科研究員翁群評分析,今年物理有很多跟生活、時事相關的題材融入試題,例如:颱風路徑、晶片卡感應原理、溫室效應、血流儀、電磁天平等。其中題組第7-8題,試題取材自1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藉由簡化的天氣模型探討溫室效應,今年很多與科學探究相關的題目,例如題組第58-60 題:電磁天平,強調實驗的重要性。藉由實驗數據計算,反思實驗設計的合理性。

而題組第49-54題:血流儀,讓學生扮演醫生的角色,藉由物理數據判讀,推測生理現象及成因,讓圖表數據說話,解讀隱藏背後的原因。由於今年是卷卡合一正式上路的第一年,非選擇題部分除了繪圖題外,也有計算題,測驗學生閱讀理解及表達論證能力。

今年物理科15題當中,只有5題需要計算,約占1/3。觀念為主,計算為輔已成近年自然科重要趨勢。

化學試題取材則呼應探究與實作跨學科的整合,文本情境涵蓋全球暖化、水污染處理等環境議題。第37-42題組考題內容為黑碳的分析及其對環境的影響,融合探究實作學習內容,第55 57題組同樣也融入探究實作學習內容,以長條圖呈現實驗數據,藉由比較、分析與歸納數據,了解水溶液污染的處理結果。

翁群評說,111學測首次以卷卡合一的測驗方式評量學生答題能力,其中第57題以「填空格」方式要考生平衡化學反應式係數,觀念涉及原子不滅與電荷不滅,代表學生在學習上要更加確實,不能再使用由選項推出答案的投機方式作答。56題科學圖表判讀分析,測驗學生對科學資料的理解程度,各選項論述完全緊扣探究實作精神,學生須具備科學邏輯,針對圖表趨勢就事論事,不作過度推論;其中(C)選項 提及删除某項實驗,是否影響解讀,敘述方式相當新穎,不能看圖直觀作答,需要較高層次的科學邏輯思考,藉此也可檢視平時在操作實驗時,各種變因的改變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另外,每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幾乎是當年度大考常出現的考題,本次111學測也將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入題,不過考題內容只涉及必修化學中的基本知識觀念(生物體中的催化劑──酶),考生若能隨時關心科學時事,將有助於重點概念的學習。

大考中心分析,本次生物科試題取材來源廣泛多元,有基本概念三大主題:細胞、遺傳、演化,也有經典理論與實驗: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的遺傳法則、演化學之父達爾文的天擇理論;日常生活應用:如應用雷射光來探討飲酒對生理之影響;還有重大時事或新知議題:疫苗注射對於中和抗體產生量的影響、病毒來源等。

本次生物科試題選擇題數減少、新增非選擇題,包括探究實作、情境、題組題等均增加。大部分的題目和選項都需要閱讀理解、分析思考、邏輯判斷和解釋推理才能解題。如題組第19-20題,需要先閱讀文,瞭解螢光染色方式可用以測定 DNA 含量,再運用細胞週期和有絲分裂相關概念,綜合判斷第19題細胞所處時期和特性,以及可能所發出的螢光強弱,進而推論第20題哪些種類細胞可能會進行分裂。

另外,圖表資訊也增加,涵蓋了6種不同類型的視覺表徵,包括統計摘要表、統計長條圖、模式圖、關係分支圖、曲線圖及顯微照片。以第52-54題合科題為例,此題以血流儀製作的物理原理都卜勒效應為情境,考生須閱讀短文和數據曲線圖,運用所提供的資訊,綜合所學的血液循環相關概念,分析和推理各現象的相關性。

今年考題強調圖表閱讀、解釋應用、 融貫統整及分析推論等高層次探究能力,情境化和領域整合的資訊呈現。高中老師認為,考生若僅具備片段或零碎的概念,缺少於圖表模型之閱讀理解能力,在答題時將備感吃力。

今年學測值得關注的焦點之一,是本次生物題約有1/3題數之情境均與新冠肺炎相關 (題組第24-25題及第46-48題)。透過 COVID-19、疫苗接種和冠狀病毒來源等時事情境, 探討必修生物重要學習內容(核酸構造、遺傳學中心法則、病毒、分類及演化、親緣關係等),運用蒐集資訊、尋找變因、分析資料、解釋和推論等探究能力,判斷注射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對免疫反應能力的影響,以及推論狀病毒可能的來源。這些均凸顯出現代公民科學素養對全球重要議題的關心和理解之重要性。

生物

111年學測自然考科第25題。截自大考中心公布試題

地球科學涵蓋範圍甚廣,試題取材結合生活情境,例如第34題包含鋒面和颱風的衛星雲圖,讓學生判讀可能的天氣;此外,如第35-36題,每年冬季都有漁民在河口捕撈鰻苗的新聞,這次也編寫入題,讓學生判讀在東亞地區,鰻苗的洄游分布與黑潮的相關性。另有科學研究情境試題如第43-45 題,提供數層不同高度的海膽、貝類定年資料,讓學生分析此地海岸與地震抬升的關聯。

此外,在108課綱的自然領域有「探究與實作」的新課程,本次地科試題具有探究與實作過程設計概念的題目約為4題。例如第39題測試考生──欲推論黑碳對地球氣溫的影響,應蒐集哪些資料?

全教會、全教總組成的台北市高中教師群則分析,今年自然科試題主要在考核學生的閱讀理解、圖表判讀以及擷取資訊的能力,有時事題如本土環境、疫情相關的題目,也注重全球環境變遷,以及人類對氣候的影響,這些都是學生平日可多加留意的方向。

大學考招-學測-111年點擊圖片或連結,進入《111年大學考招新制上路!備戰全攻略》專題主頁

(責任編輯:劉茵琪)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