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散文4大重點:用對比破題,讓讀者「在你的故事裡流自己的淚」

散文怎麼寫?文章開頭怎麼破題才夠力?這些問題是許多學生都想知道的寫作技巧。擁有寫作專長的蔡淇華老師,提出散文寫作的4個重點:對比破題、同向情節、細節和普世價值,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散文寫作常是令許多學生頭痛的難題,尤其遇上考試時又有時間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寫出架構完整又吸引人的文章,就成了許多學生願意額外去「補作文」也想得到的能力。專長是寫作的蔡淇華老師,以一次指導學生得到「中台灣聯合文學散文組首獎」的作品為例,提出散文寫作的4個重點:對比破題、同向情節、細節和普世價值。

「愛」是永不退流行的普世價值,文學就應該用普世價值,替不能開口的人講話。

學生若琳高一時完成的散文〈不丟〉, 參加中台灣聯合文學獎, 幸運拿到首獎。

在我的臉書上分享後,竟然獲得一千多次分享。一篇學生的文章可以獲得如此廣大的回響,除了故事本身感人之外,在修改的過程中,一次次將散文的基本動作做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不丟〉從初稿到完成,兩個多月、7次修改的過程,不啻是散文「謀篇」的極佳示範,茲分享這段歷程如下:

散文寫作的4個重點:

  1. 對比破題
  2. 同向情節
  3. 細節
  4. 普世價值

散文寫作重點1、對比破題:「對比」、「故事」、「獨特」

散文需要好的故事支撐,而故事需要「對比的情節」來支撐,因為對比可以「產生衝突」和拉開「戲劇張力」。

「老師,我想寫我的爺爺,他是老榮民,94歲了。」那天若琳坐在桌前,表示想要書寫暮年的爺爺。我常對學生提出的第一個提問是:「他有沒有『故事』? 或是『獨特』的個性?」

「他很怪。」
「哪裡怪?」
「他穿破的吊嘎都捨不得丟。」若琳露出嫌惡的表情。
「很棒,還有呢?」

「他很可憐。」
「哪裡可憐?」
「他被騙婚。爺爺靠相親認識奶奶,但奶奶有思覺失調的問題。」
「妳爺爺可以退婚啊!」
「是啊! 但是爺爺說,奶奶已被別人退過一次婚,要是他再不要她,奶奶就沒地方去了。」

噹!中了!找到「對比」的破題點了!「你爺爺『不丟掉』破吊嘎,『不丟掉』殘疾的奶奶,但是這個時代,卻想把老兵『丟掉』。」我很有信心說:「這強烈的對比是最好的破題,妳的題目可以是『不丟』。」

散文寫作重點2、同向情節:散文是「散而不散」

散文是散出去的結構,但散文是「散而不散」,要散出「意旨同向」、「主題類似」的情節,然後用主題線「綁住」散出的每一段,所以我繼續提問:

「爺爺是個念舊的人,還有什麼是他捨不得丟的嗎?」

「舊書,他住院時,床頭還擺一堆舊書。」

「很好! 只要再找到一個『不丟』的材料,文章的『支撐材料』就很充實了。」

「還有! 爺爺不搬家,他不願意搬離破舊的公寓。」若琳有點疑惑:「這也算嗎?」

「爺爺為何不搬?」

「不清楚耶。」

「趁爺爺還健康,可以問問他。記得,妳也在寫歷史喔!」

從爺爺模糊的鄉音中,若琳捕捉到一點線索,原來退伍後,許多同袍都住在附近,這個社區有許多老戰友的回憶。如今整個連幾乎被時光收編,爺爺是在人間死守的最後一個。

散文寫作重點3、細節:有細才有戲

若琳描寫爺爺的語言,一開始都比較粗糙表象,我要求她要盡量「細節化」,而且越細越有感。細節可以產生三感:「畫面感」、「陌生感」、「戲劇感」,例如以下兩個例子,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 第一次:打仗受過傷。喜歡看平劇。
  • 第二次:長春會戰,腿部被子彈打過。常看《釣金龜》和《四郎探母》。
  • 第三次:子彈穿過層層保暖用的棉布,打入凍僵的肉裡竟然一點痛感都沒有。直到雪融了,在拆布時才發現腿上有傷口。上網查出《釣金龜》和《四郎探母》的唱詞。由唱詞引申爺爺思母之情

散文寫作重點4、普世價值: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淚

寫文章最忌諱「掏自己的肚臍眼」,只講自己喜歡講的,忘了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找到「普世價值」。有了「普世價值」,才能求取永恆的通感,這樣才能讓讀者在閱讀時,「在別人的故事裡,流下自己的淚」。

很多學生的文章會有毛邊及雜質,或是收不了尾,最大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不知道文章到底要傳達的「普世價值」是什麼?

因此在書寫時,作者一定要很清楚出發點,才能找到終點。

本篇取題「不丟」,就是希望大家不要丟棄「愛」的價值,但前提是要先丟棄「恨」。

為了設計衝突與張力,文章常從對比面開始;講愛,可以從恨開始。所以本文就由「我一直都知道,我的爺爺,是個怪人」開始,最後因為理解爺爺的怪,都來自貼心的愛,所以選擇用「卑微」但「貼身、溫暖」的「吊嘎」做意象結尾:

爺爺,不要管電視。你是我的爺爺,所有曾經「貼身的、溫暖的、忠誠的」記憶,爺爺,我們都不丟。

文章被分享,被讚美,但許多網友也在臉書留言,表達他們的不同意見:「外省豬,滾回去。」「不寫台灣,妳寫外國人做什麼?」「妳忘了外省人殺台灣人嗎?」那日若琳紅著眼來找我:「老師,我看到留言了,我好難過。」「我把文刪掉好嗎?」

「不用了,老師,其實大部分的留言是溫暖的。我只是覺得爺爺好可憐,他14歲出門辦事,被軍隊推上卡車,從此見不到媽媽。他來台灣,也不是自己的選擇,為何我寫他也有錯?」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若琳,我只知道,歷史的恩怨情仇,只要一直停留在某個點,以後的世世代代都很難走出去。

例如我的外公被日本人抓到南洋當兵,差點死在馬尼拉灘頭,我應該恨日本人一輩子嗎? 外公本來不喜歡客家人,但是回台後,整個觀念改變了:「那些新竹兵,好勇敢,一直往灘頭衝,很多都被美軍的機關槍打死。」外公和客家人和解了,那新竹人該永遠恨美國人嗎?

祖父在228事件時入獄多日,一度瀕死,那我是否應該與外省籍同學老死不相往來?一位學生有八分之一巴宰族的血統,他的祖先來自「大肚王國」,18世紀遭明鄭將領強力屠殺,幾乎滅族,遺族遷往埔里一帶。請問這個學生是否應該憎恨所有台灣的漢人? 但誰才是台灣真正的主人? 不是把青春、把汗水、把愛都留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可以稱為台灣人嗎?

我想,「愛」是永不退流行的普世價值,文學就應該用普世價值,替不能開口的人講話。如同詩人楊澤第一部詩歌作品《薔薇學派的誕生》中的浪漫獨白:

「瑪麗安,你知道嗎? 我已不想站在對的一邊,我只想站在愛的一邊。」
不管讀者選擇站在哪一邊? 我們靜下心,一起讀〈不丟〉吧!

範文:〈不丟〉邢若琳

2020中台灣聯合文學獎散文組首獎

我一直都知道,我的爺爺,是個怪人。

過年期間,媽媽基於一個進門媳婦的本分,帶上齊全的掃具和我,啟程去爺爺家大掃除。一路上萬里無雲,街道上充斥著喜慶的氛圍,但我卻毫無欣賞的心情,我猜想,媽媽心中的煩躁應該比我更甚吧。

千里迢迢終於到了一棟老舊斑駁的小公寓,爺爺不願意搬走,他說這裡有他同袍的記憶,雖然他們整個連已被時光收編,爺爺是在人間死守的最後一個。

我按下門鈴,然後「喀咚」一聲重響,門鎖開了。我伸出一根手指使勁推開那道搖搖欲墜的紅色鐵門。提著大包小包的清潔用品,爬過陡峭的樓梯,那布滿鐵鏽的扶手,髒得我都不敢摸。

明明只是二樓而已,我卻有種爬過一甲子的錯覺。還差幾階就到了! 震耳欲聾的電視聲已穿過鐵門而出⋯⋯這次好像又比上一次來時還要大聲呢,也不知道重聽是不是個能治的病。

將電視音量轉小後,我開始刷地板。我蹲在泛黑的白瓷磚上,刷著已藥石罔顧的垢,耳邊還一直環繞著令人無比煩躁的走動聲⋯⋯

「爺爺!你能不能別走了?你的皮鞋都把我的地板踩髒了!而且在家裡還穿什麼皮鞋啊⋯⋯怎麼不脫了呢?」 

「軍人是不會脫掉皮鞋的!」爺爺的濃濃的山東腔喜歡連著唸,並去掉後面字的聲符,像是「多少」會被唸成「多襖」;「這個」會變成「這兒」。所以每次聽他說話,我都覺得像是在訓練聽力一般,半懂半不懂的。

電視的音量不知不覺漸漸增加,我看了看,又是《釣金龜》。也不知為何爺爺總看不膩⋯⋯

「兒啊!還是多買柴米,少買魚肉的才是!」
「多買的魚肉可又怕什麼的呀!」
「不是那樣講!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老旦婉轉迂迴、丑角聲情並茂,母子一搭一唱。爺爺也不禁跟著哼起早已爛熟於心的台詞。非常奇怪,爺爺不是看《釣金龜》,不然就是《四郎探母》,都是母子哭哭啼啼的戲。

少年時期,生於貧苦家庭的爺爺,為了學習一技之長,告別老母親,從老家山東步行到大連,卻被抓入了軍營,從此遠離故鄉,開啟了他那戲劇般的一生。

「爺爺你那時怎麼不逃啊?」

「能逃到哪兒去?這就是命啊!逃不過兒的!」爺爺說,中國東北的冬天很冷,子彈穿過層層保暖用的棉布,打入凍僵的肉裡竟然一點痛感都沒有。直到雪融了,他在拆布時才發現腿上有傷口。後來仗打完了,爺爺隨著國軍撤退來台。

「爺爺,我拿去丟了喔!」結果爺爺居然打開垃圾袋,仔細檢查我是否丟了他什麼寶貝沒有。結果爺爺將破爛的吊嘎,一件一件撿了起來:「這些還有其他用途,不丟。」

我小時候總會幻想,爺爺是個大將軍,而我則是大將軍的孫女,多麼威風又美好啊!

但事實上,爺爺卻是為了個台灣女人,而放棄只差一個月就能升到的上尉,改行當小黃運將,只為了就近照顧他唸叨了半輩子的「騙婚」太太。

在那個年代,省籍情結非常嚴重,基本上幾乎不會有台灣人願意嫁給一個外省人(導致爺爺在年齡上都能當我的曾祖父了)。有一天,山東大老粗終於靠著別人介紹,娶了我的奶奶,一個小他三十幾歲的女孩,正值如花似玉的年紀,怎麼會嫁得一個外省兵?

「你們不懂! 就是給騙了! 當年我是看著她可憐,知道她被別人退過婚,要是我再丟了,她可怎麼辦?」

從我有印象起,奶奶就從沒離開過輪椅。聽舅公說,阿祖常常抓著奶奶的頭髮,用力撞向原木製的神明桌,由於她從小體弱,無法跟其他舅公、姨婆一樣逃離可怕的原生家庭。而長期的家暴和精神虐待,也使得奶奶患上了精神病。

奶奶走的時候才56歲,但所有聽聞她死訊的人,只會哀嘆一聲:恭喜她,終於得以解脫。但爺爺似乎終生不得解脫,每當新聞台出現「竊台外省人」或是「滾回中國去」等語言時,爺爺的眉頭就會深深皺起。

一個月前,爺爺被驗出輕度中風。我到病房的時候,第一眼便看到鋪在地板的破吊嘎。醫院裡,簡易的沙發上,一邊坐著看護阿姨,一邊放滿爺爺珍藏的書。堆得高高的書讓整間房間充滿一股複雜的霉味。

聽爸爸說,爺爺從住院以來每天唸叨著它們。一見到我,爺爺便迫不及待的,一本一本向我介紹。原本已經夠模糊的咬字,現在更含糊了。

在經歷過外公因癌症離世的我,比誰都清楚,有種情緒,名為恐慌。耳邊突然響起《釣金龜》的唱詞:「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所幸爺爺的病情漸漸好轉,然而看著說話開始顛三倒四的他,我的視線轉到了那些破吊嘎上––被時間穿破的吊嘎,不丟;戰場上的同袍鬼魂,不丟;身有殘疾的台灣太太,不丟;散發霉味的舊書,不丟。

爺爺,不要管電視。你是我的爺爺,所有曾經貼身的、溫暖的、忠誠的記憶,爺爺,我們都不丟。

*本文節錄自時報出版《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時報出版《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作者蔡淇華老師。

培養學生寫作力,更多教學分享與教材資源,歡迎參考翻轉教育教學資源寫作力專區。歡迎成為翻轉教育訂戶,無限暢讀所有文章、無限次下載教學資源,並享有免費報名「翻轉教育365研習活動」每年至少6場線上研習資格。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