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與實作.老師篇】「你就是地科熊」洪逸文用探究式教學 帶起留級生學習熱情

一場針對在職老師的研習,卻讓全場老師驚覺,自己可能根本不會教學?108課綱全新關鍵字「探究與實作」,既不是實驗也不只是「有趣的科學遊戲」,過去師培過程從沒人教過,一下子要進入教學現場,別說學生不會,很多老師也抱著質疑甚至抗拒心態。

喜歡動手玩科學的洪逸文,拍照當天利用簡單教具製造出魔幻的星空感。楊煥世攝

喜歡動手玩科學的洪逸文,拍照當天利用簡單教具製造出魔幻的星空感。楊煥世攝

「探究與實作北區推動中心」執行祕書洪逸文,在新課綱上路後負責探究與實作、素養考題推廣,近一年頻頻出現在全國各工作坊,向老師們介紹全新的課程概念。洪逸文掌握這些關鍵字並非偶然,十多年前他已展開探究式教學,被學生喻為「神奇的一堂課」而風靡全校。

一場針對在職老師的研習,卻讓全場老師驚覺,自己可能根本不會教學?108課綱全新關鍵字「探究與實作」,既不是實驗也不只是「有趣的科學遊戲」,過去師培過程從沒人教過,一下子要進入教學現場,別說學生不會,很多老師也抱著質疑甚至抗拒心態。

國教署「探究與實作課程北區推動中心」執行祕書洪逸文,去年初開始拎著筆電全台跑透透,一場又一場的研習、工作坊手把手,帶著老師們一起去思考,什麼才是一個「可被探究的問題」?(看更多:108課綱關鍵字「探究與實作」怎麼教、如何考?一次看懂

四月初的新竹女中氣候宜人,來自桃竹苗地區20位老師報名參加「探究與實作教材教法工作坊」,洪逸文先示範「飛行紙杯」,將兩個塑膠杯底部互黏,再用橡皮筋彈射,看它能不能飛起來?成功的關鍵在哪?

實作中只見老師們像孩子一樣玩得很開心,越彈射越熟練,還現場設計出大型彈弓……,但回到教學設計,老師要提供何種現象供學生觀察、如何引導從現象敘述轉化成問題,協助學生找出變因、轉化成假設並論證,這就燒腦了。

「老師們不要怕失敗、丟臉,也不要擔心被問倒,臉皮厚一點就對了」洪逸文半開玩笑的說,有時他會故意在學生面前出錯,來刺激他們思考,像是飛行紙杯能在空氣中滑行,證明了物理學上的什麼原理?而杯子的口徑、材質和重量,哪些才是重要變因?(看更多:當彼此的學生、當彼此的老師,不只「教自然科」,而是教探究與實作的「科學教育」

用蘇格拉底詰問法教學,就是在帶學生探究

很重視思考力的洪逸文,曾在課堂上拿出兩張早期地球圖,請學生根據線索判斷哪一張年代較早?全班各自選邊站之後,先推代表說服對方,講不過就再回去找幫手,中途要改變立場也可以,但就是不能使用情緒性攻擊。

他笑著說,一開始學生都是用「我對、你錯」態度,感覺好像在上政論節目,他提醒這群未來公民,理性社會必須正面論述支持理由,同時也要保持質疑,包括課本上的知識一定是正確的嗎?學生理解課本知識的方式,一定是對的嗎?

「這種教法可說是蘇格拉底式詰問法,但本質上我在做探究」,原來早在「探究與實作」這名詞隨新課綱出現前,洪逸文就已經把這種精神融入課程。

洪逸文教學著重在啟發學生思考,師生間常展開哲學式對話。

▲ 洪逸文教學著重在啟發學生思考,師生間常展開哲學式對話。洪逸文提供

個人色彩濃厚的洪逸文,目前是師大附中地球科學老師,十多年前曾任教於台北市陽明高中,那段時間不但是他個人的黃金歲月,也為一屆又一屆的高中生,創造了畢生難忘的回憶。

當年洪逸文的造型與現在相去不遠,俐落的光頭配上剪裁合身的西裝上衣、隨興的牛仔褲,塑造出一種獨特、優雅的生活品味。他回憶當年比現在多了二十幾公斤,或許因為圓圓的外型很有親和力,學生喜歡暱稱他為「熊」,並沒有加上老師二字,有種稱兄道弟的感覺。

那時他只要走進校園,靠在各樓走廊上的學生就會開心的大喊著「熊」!並用力招手希望引起他的注意。時隔多年,他在外頭講習時偶遇陽明畢業的學生,聊個幾句後對方才喚回記憶,驚呼「你就是地科熊!」師生重逢提起當年的瘋狂事蹟,這批已經30歲上下的社會人士,對洪逸文陪他們創造的青春往事,仍然讚嘆不已。

非傳統單向溝通型老師,帶起留級生學習熱情

洪逸文掩不住得意的說,曾經有一個社會組高二班,三分之一是留級生,聽到他要去接手,全班歡聲雷動!後來他成為那個班的精神領袖。

學生王建邦回憶,在高二有點叛逆的年紀,「不覺得成績可評比我們的青春價值,五育中最不重視的就是智育,我們班以考試成績墊底為榮」,那時班上同學已遇過不少傳統「單向溝通型」老師,照著課本念、感覺眼神死,但洪逸文卻有著「會發亮的眼睛,和一種閃亮亮的魅力」,也鼓勵每一個同學由內而外,找到亮點一起發光,彼此激盪出最好的自己。(看更多:青少年溝通八大秘訣一次告訴你!

同樣在這一班的同學陳宗諺更在臉書回憶,「高二社會組分班過後沒多久,一個龐大的身軀側坐上窄小的講桌,開口說道:『你們的社團活動打算要怎麼玩?』想不到居然會從一位高中導師口中說出『與其擔心成績拼不過建中、北一女,不如好好玩社團活動,用力玩,至少不要玩輸他們!』從此展開我們高中兩年放肆的社團時光。」

「其實我最驕傲的成就是指導學生社團自然科學社」

地科老師多喜愛戶外踏查,因此洪逸文固定寒暑假舉辦四天三夜的野外考查,從墾丁到花東,從太魯閣夜遊到龍磐草原觀星。他觀察,社區高中生常因成績而缺乏自信,讓他們自己籌辦一個成功的活動,就是一個解決的好方法。

他還記得學生從恆春半島東岸海邊一路費力地走上風吹砂的懸崖,充滿征服感,也不再只是「路過」景點。這些野外的體驗,在他某次搭飛機時看到了濁水溪、看到了西南平原的故鄉,達到了最高點,「那一刻的感動讓我體會這是我的故鄉,也讓我相信,即使每次帶學生出去體力消耗都很大,但這是件對的事。」

除了是探究與實作的先行者,也在新課綱前就研發素養考題

今年34歲的陳怡帆感性訴說,長大再回去舊地重遊,記憶還很清晰, 也才懂得當年「熊」安排她加入了那個社團,交代幹部們各自的角色,是一種「很前衛的、非刻意安排的在每個人心中,放了一個禮物,慢慢你的靈魂會被啟動」,她因此在社團中找到自我、開發了前所未有的潛力,對日後出社會找工作,都發揮很大的影響。

他也從2011年開始研發素養考題,當時新課綱還沒出現,但他形容「這是種直覺啊!你走到某個地步就會自動轉彎過去」,曾經非常抗拒當老師的他,認為現今教育最被批評的是單向知識傳遞,缺乏實作活動等練習,而他和伙伴們「並沒有要翻轉整個教育模式,只想多開一扇窗」,洪逸文這樣浪漫的訴說著對教育改革的心境。

如今的他很忙很難約,行程表滿滿從北到南到花東,如傳教士般宣講他的教育理念,所到之處掌聲不斷,但他更期待的是一場場熱鬧過後,能傳遞更多教室裡的改變,把學生需要的實作論證精神,帶到更多老師心中。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