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壞了,有時是好事!填志願前你必須知道的7件事

每年放榜後,永遠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而且愁家一定比歡樂的人多。但沒考上名校,真的是壞事嗎?以下是提供給考生填志願前必須知道的7件事,看完後,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克漏字填錯一格,多扣9分!像台大和台師這些名校我都填不到!」

一個平日很努力的學生,因為學測英文填錯一格,整整少了兩級分,心情如槁木死灰。每年放榜後,永遠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而且愁家一定比歡樂的人多。但沒考上名校,真的是壞事嗎?以下是提供給考生填志願前必須知道的7件事,看完後,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

1. 考不好懷憂喪志,好學校都會念成壞學校

和今年參加學測的同學一樣,我考高中和大學時,都剛好遇到了歷史上數學最難的一年。第一年考高中那年,數學難到女中的錄取分數比一中低25分。考第二年時數學「正常出題」,很扯的是,那年女中錄取分數高過一中,可見出題的難度,真的會影響幾十萬人的命運,對我的影響是,我重考一年。

考大學時,自己選擇社會組,結果那年出題真的是「惡搞」,社會組數學比自然組的難,全國平均才15分,我考了12分。上不了國立大學,胸中總有塊壘,日日心存不平,很難專心向學,結果念到留級。

畢業多年後,從同學 J 口中得知,系上名師如林,一位許老師手把手帶她,讓她考到托福滿分,還申請到國外名校,最後成為美國兩個州的終身教授。然而我只是書空咄咄,入寶山空手而回。

所以建議同學們,不要因為考場一時的失利,長期懷憂喪志。如果最後不滿意考上的學校,要不重考,要不卯起來參加轉學考,不然心不甘情不願,不僅虛度青春,而且再好的學校,都會被你念成壞學校。

2. 被聯考分數決定的校系,可能才是最適合你的「好校系」

日前看牙醫,發現彼此同年次,不約而同聊起當年高中聯考數學超難的往事,最巧的是,我們都被分發到二中。

「考到二中,一開始我也很不開心,」牙醫師笑著說:「但發覺老師教的不錯,而且月考名次很前面,所以越念越有興趣,最後拚上了牙醫系。」

張開口的我,無法回答,也無顏回答,因為我雖然重考上了一中,但卻遭遇一生重大的挫敗,因為我英、數、理、化永遠考不及格。

上週和高中老同學茶敘時,他提到當時的不堪:「到了一中才知道學生分三級:第一級是不念書也能考90分以上的天才,第二級是勉強念到及格線的人才,第三級就像我們,不管怎麼念,永遠考2、30分的蠢才。」老同學講的義憤填膺:「 以前考不好會找藉口,是不想念才念不好,其實是因為考題太難、老師講的都聽不懂。是整個學校逼我們放棄啊!」

老同學大學考到逢甲,發覺會計這門課只需要用到加減乘除,可以避開害怕的數學,所以他越念越有興趣,最後考上國稅局和會計師執照,現在經營有成,擁有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

自己畢業後曾到貿易公司工作,甚至當到進口部的小主管,然而工作1年8個月後,我決定離職,因為發覺工作每年都一樣,就是進一批貨,再賣一批貨,經商無法給我快樂,那時才知道自己數學考垮了,沒能填上最想念的商學院,其實不是壞事。

聯考的分數「分發」我到英文系,但英文一直不是我的專長,我也念得不快樂,但在職場翻滾多年後,發現這個科系竟然可以給我考教師的資格。擔任教職後,才發覺這是世上最適合我的工作,因為學生每年不一樣,我必須為學生學習和創造,而學習與創造是我最快樂的事。

所以考壞了,有時是好事。

3. 念大學是為了「找核心」

一位大學時念私大夜間部統計系的老朋友,現任國立大學的經濟系系主任,詢問改變她的求學歷程,她用「核心」的概念解釋:「其實統計系的『核心』是數學,但因為我不怕數學,越念越有興趣,就有了深造的念頭。在研究所發現統計是經濟學的重要核心,所以我念經濟學如魚得水。」

老朋友又補充:「許多自然組的學生,念經濟會表現得比社會組的好,其實還是這個核心問題。」

老同學的分享令人心有戚戚焉,其實不管在各行各業,擁有核心能力的人,才擁有不可取代性。自己念英文系時,讀得磕磕絆絆,覺得很不踏實,畢業後不僅沒有考研究所的實力,連找到工作,也是最低薪起跳,日後究其原因,原來是缺乏「核心競爭力」。要一直等到自己將「英文聽說讀寫四核心」及「寫作核心」練好後,才能站穩職場。

這幾年擔任教師徵選的面試官時,發現許多英文研究所的畢業生,文法觀念錯亂,很可惜,缺乏教學核心,只好割愛。他們和多大學畢業生一樣,雖然擁有學歷,卻缺乏職場需要的核心能力——樣樣通,但樣樣鬆。

所以要提醒即將填志願的同學們,一定要從自己的「核心能力」出發,上大學後,以其為基礎,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4. 找到「興趣核心」,可以轉換跑道

許多人上大學後,發覺興趣不在本科系,這時不要覺得是世界末日,你可以轉系或選擇雙修,甚至可以在考研究所時轉換跑道。

其實大學的許多學分都是博雅教育,西方大學的專業訓練大都集中在碩士階段。自己英文系的同學,有人轉念會計研究所,現在是科技大廠的財務長;有人再去念心理所,現在是外商銀行的高階培訓經理;還有一位對電腦入了迷,研究所在國外專攻程式設計,現在是矽谷的高階工程師;有一位最奇,努力學醫,現在是開業中醫師。

更多的人,是工作後,才找到自己的「興趣核心」,最後到研究所拿到一生最重要的學歷。所以「填錯系」了,不要慌亂,重要的是確定了「興趣的核心」後,努力去追,都來的及。

5. 想念名校,研究所還有機會

因為今年數學超難,許多念自然組的學生哀聲嘆氣:「完蛋了,不僅上不了頂大,而且連國立都上不了。聽說大科技廠只挑名校的學生,這下子完蛋了。」其實沒有完蛋這回事,因為若想念名校,研究所都還有機會。

一位高中成績普普的學生,考上位於中壢的私大,但他遇到好的教授,念出興趣,最後考上台大電機所,畢業後陸續到台積電及聯發科工作。

上次一起打球時,他希望我告訴學弟妹們:「考上私立大學千萬不要氣餒,每一所大學都有會教和不會教的教授,只要你用心尋找,一定可以遇到改變你一生的貴人。」

6.「終生學習」才能連結生命每個點

念名校好處多多,它可以給你一生的品牌、給你優質的學伴與老師、給你更好的研究設備、提供你更好的資源。但如果考不上名校,甚至連學籍都沒了,是不是就不用學習了?

前蘋果總裁賈伯斯在2005年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演說時提到,自己被生母棄養,養父母供他念半年大學就沒錢了,他只好輟學,但他仍然於課堂旁聽一些有興趣的課程,且待了一年半後才真正退學,這些課程也給了他日後創業的養分。

賈伯斯沒錢、沒文憑、沒學分,但是他「當自己的教育部長」,努力尋求學習資源,替自己建置學習環境。賈伯斯說:「你必需相信『點』將在你的未來以某種方式連接。」

若一個人日後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沒考上名校,絕對是規避之詞。一個人的成敗,不可能會被一次考試決定,會決定一個人成王敗寇的關鍵,絕對是那個人是否可以像賈伯斯一樣,失去學校後,仍然「保持飢渴」終生學習,最後將這些學習的點連成一線,成為成功的輪廓

7. 如果只為上大學而學習,那一輩子應該學不了多少東西

學測後,許多高三生的唯一工作,是忙於準備申請入學,對高三下加深加廣的課程興趣缺缺,甚至失去學習的動力,所以從現在到大學開學這半年,學習是一片空白,這對一個人或一個國家,都是巨大的浪費。

記得前幾年波士頓姊妹校來訪時,每天晚上都還在趕報告。問他們:「你們不是都已經錄取大學了嗎?為何還要這麼認真?」

「這個報告是高中所學的成果展現,是自己真正的興趣,做出來是為了證明高中沒有白學。」他們回問我一個問題:「如果只為上大學而學習,那一輩子應該學不了多少東西吧?」

這個提問想送給今年的高三學生,有空可以反思「今日你如何定義學習,明日你就將如何被定義」。所以今年不管上哪所大學,千萬不要失去為自己「興趣」學習的習慣,最後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核心」,成為世界的「核心」。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