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自由」班風在台灣不適用?給不想權威管教的老師

初任教師,對於打造理想的班級不免憧憬,Ms.蔡蔡分享自己多年前,想建立一個自由、快樂的班級,卻被其他老師指責「你的自由在台灣不適用!」她也漸漸發現,真正自由的班級,並不是當初想像的模樣……

圖片:Shutterstock

圖片:Shutterstock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最難忘、最特別的「第一屆」。多年前,從國外完成碩士學位回國的3年後,我離開中研院的工作,輾轉回到教育圈。

在開學前幾天,和同為七年級新生班導師的新同事們聊天,提到開學那天我打算請每個孩子把這裡當成第二個家,在學校開心自在的學習。許多同辦公室老師聽到我的打算,驚訝之餘都很嚴肅的告誡我,這樣絕對是錯的!

不僅僅是資深老師,連比我年輕但是代課經驗比我豐富許多的同事都再三提醒:「第一天一定要板起臉孔!不要笑!給他兇下去就對了!先建立威嚴,其他的之後再說!」雖然大家不斷耳提面命,我還是半信半疑⋯⋯

剛入教育圈,對「自由」的班級憧憬

也許是天生反骨,加上當年師大的老師們實在都太有教育愛,一想到學生,心中徘徊的句子總像是夏山學校裡面的

「I would rather see a school produce a happy street cleaner than a neurotic scholar.(我寧願看到學校教出快樂的清潔工,而不是神經質的學者。)」

之類經典名言,滿腦子希望把自己的班級打造成自由、快樂、自主學習的場所。幾天後,我帶著滿滿的笑容與憧憬踏進班級教室,期許他們這3年在學校開心的學習。

開學後的幾週,我看著別班老師上課站在後面盯、下課進教室盯、外堂課盯、早自修午睡放學盯、朝會盯打掃時間盯,總之每個時段盯緊緊,覺得自己都快要瘋了!到底為何要這樣對自己和學生?我是來當老師,不是來當獄警耶!

為什麼早自修不能吃早餐?(我自己以前都這樣耶!)
為什麼午休不能在位置上安靜看書,一定要趴睡?(那麼熱怎麼可能睡得著啊?)
為什麼外堂課一定要列隊走?(又不是在當兵!大家各自準時到教室就好啦。)
為什麼上課不能講話、丟垃圾、喝水?(想打瞌睡的時候需要活動一下嘛!) 

為什麼凡事都是紀律第一?好多班級的規矩都讓我懷疑這真的是學校嗎?比較像是監獄吧!甚至,我還為此跟某個控班甚嚴的老師起過衝突,原因是我感覺他班上的學生完全不像這年紀的孩子,每個人看起來都像機器人般沒有生氣,上課我再怎麼提問也很少人發言,每個人都「乖」得不得了,乖到離奇。

而這位老師卻認為這本來就是應該的,在班上最重要的本來就是安靜、紀律、秩序!轉而說我帶的班級看起來亂七八糟,我提倡的「自由」在台灣中小學根本不適用!叫我不要隨便把國外的那一套帶來這邊!

當時理想化的「自由」,沒有讓孩子快樂

當時還理直氣壯的我,完全沒預料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開始不斷被自己的班級各種打臉,科任老師們陸續向我抱怨班上秩序不好,班際整潔秩序比賽幾乎不曾上榜,甚至開始有家長打電話來,說我們班的學業表現好像不如其他班級,是不是老師都沒在管?⋯⋯為什麼會這樣?怎麼一切都跟我當初想像的不一樣?

七年級上學期在忙亂中度過了。七下開始,我試圖重整秩序,建立班級規矩。正如其他同事所料,我失敗了⋯⋯七下的班級仍是一團亂。整潔、秩序、成績都不好。

OK!那至少我最在乎的,學生總有覺得他們在學校是自由、開心的吧?很意外的,從各種試探中我才得知,他們並不快樂。

因為上課秩序差,老師們需要更抓緊管理,學生感覺很不自由。每週的榮譽榜總是敬陪末座,學生無從得到肯定,更常有一種「對啦,我們班就是很吵又很髒啊。」的消極感受。

許多科目的班級平均成績不佳,學生缺乏成就感,不時會說「反正我們班成績就爛啊!老師也不想教我們吧?」這些話。種種聽在導師耳裡,心中非常難受。

不喜歡權威壓迫,也能重整班級風氣

七升八的暑假,我花費許多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八年級一開學,我說明要請學生配合的規矩,也講清楚每條規矩的背後意義何在,並和他們做討論與調整。

我不喜歡權威壓迫,所以嘗試用自己的方式,納入其他老師的寶貴經驗,重新建立班級風氣。即使知道衝突和反抗在所難免,但改變原本就會有陣痛期,我很慶幸自己有踏出這一步。

早餐真的來不及吃?我開放早自修前15分鐘讓孩子們安心吃完早餐,若時間內吃不完也請先裝袋收好,避免各種氣味充斥。

中午睡不著?為了尊重想午睡的同學,班上的主燈還是要關閉,但開放班級閱讀區讓想看書或寫作業的孩子使用,前提是要保持安靜,若有嬉鬧聲即暫停使用一週。

外堂課列隊走可以避免少數同學落單或有小孩沒跟上卻不知道這節該去哪間教室。上課要丟垃圾?哈囉,真的有這麼急嗎?請先放抽屜,下課再去丟!

我想,多數老師並不是在完成實習的那一刻、或考上的那一天,就具備足夠能力當好一位老師。理想跟實際之間,確實有差距。我花費了半年才了解:

沒了最基本的秩序和界線,少數無法自我控制的個體容易影響班級整體,最終造成大家都不樂見的場面。

最簡單的例子,若科任老師管不動班級秩序,通知導師也無效,最後老師會不想管,演變成老師和其他有心念書的同學也無法好好上課,於是別班上了9成的內容,我們班可能只能上5成,最終的結果就是:科任老師不喜歡上我們班的課(班級名聲不好),而班級成績跟著下滑(老師績效不佳),學生也失去信心(缺乏自我肯定)。一個大家都輸的局面。

經驗累積,讓自己面對挑釁也能微笑化解

當時3年下來,我覺得自己學到非常多,那些失敗的、成功的經驗也累積成為我往後帶班的重要基石。

我從曾經被孩子氣到把講桌拍到裂開(總務處報價:老師請賠款1,200元,桌子對不起)、對於午休一直故意走動干擾其他同學的孩子,屢勸不聽後,半演戲地把座椅從後門扔到走廊(椅子對不起)。

到後來這幾年,遇到當面挑釁對我說:「老師,我討厭你!」的孩子,可以發自內心的微笑回答:「是喔~可是我很喜歡你欸!」然後看他瞬間臉紅害羞地躲回教室。

如果說每個人都有他的天命,我想,我的或許就是走上當老師一途吧!也許一開始因為過度理想化而走得有些辛苦,但始終不變的,是我總是會看見那些一般人眼中所謂「壞孩子」的優點,以及他們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塊。

教書10年,其實不算資深,但我真沒有遇過哪個孩子真的很壞、很糟糕。頂多調皮,或是有些偏差行為,甚至更多的,不過就只是想引人關注罷了。

第一屆的混亂經驗告訴我:奠基在紀律與尊重之上的自由,才能夠帶來真正的快樂。對初踏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身體和心理都正迎來劇烈轉變,也會試圖探索自己與周遭人事物的各種極限。

在這樣的環境下,若缺少適當引導,便很容易混淆了「自由」與「隨便」。正因此,在這個階段,來自成人(教師、家長都是)的適度堅持與嚴格是必須的。

自由、快樂的班級,建立在自律與尊重之上

而身為導師,我的首要工作就是陪著他們一起逐步建立規矩和正確價值觀。這個「導」不僅是「教導」,更是「引導」(至於究竟導師這位置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我也曾跟同事有過非常激烈的辯論,但這要認真討論起來大概又要再花3千字了)。

當孩子不再需要一直被管教約束也可以自律,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他便可以漸漸邁向真正的自由與快樂。無論在學習方面和日常生活上,都是如此。

帶著第一屆的養分,從第二屆開始,我慢慢找到自己的步調。從不太敢與家長接觸的新手,到努力把家長變成助力,一起陪孩子度過青春期的風暴。說到底,我最希望的還是來到班級的孩子都會喜歡自己在這個班上的三年時光。

每每在畢業典禮上,看著三年被濃縮成了各班90秒的影片,總是感觸良多。無論孩子們離開學校後將前往何處,都希望他們可以帶著滿滿的榮譽感,邁向下一個階段與往後的人生。

延伸閱讀

Ms.蔡蔡 Ms.蔡蔡

Ms.蔡蔡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國中英文老師,國際教育政策背景、英語專長。曾擔任新北市特教中心資優方案的特聘教師,任教於公立中學。育有兩名子女,經營臉書粉絲頁蔡蔡視角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