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研習這件事

關於薦派研習這件事,身在輔導團最討厭的幾件事莫過於⋯⋯

關於薦派研習這件事

身在輔導團

最討厭的幾件事莫過於

1.薦派研習

2.政令宣導

其實我們可以將這兩者放在一起討論

因為薦派研習就表示這研習非去不可

那麼它的主題通常不會太親民

甚至有時光看名稱就會讓老師們退避三舍

如果研習時間又是開在假日、寒暑假的話

其報名率與老師的臉色更是無比的難看

(爽文maps觀課研習)

所以身為一個承辦人

我就面臨了兩個取捨

一、管他去死的,反正講師有來,學員有來,低著頭我也辦完了

二、在這個講題下,和講師討論如何對老師有幫助課程

我們當然都希望可以是後者

這樣講師講得開心

學員學得有用

這筆錢似乎就有了那麼點價值

(假日備課工作坊)

但是.......

但是.......

人生往往不會那麼順心如意

如同評量改變來說

到底怎麼考現場還是說不得準

教學法的分享也是

有人愛提問、有人愛畫圖,當然也有人還是喜歡一隻粉筆一張嘴

所以再怎麼樣的活動

只要是強迫參加

就難免有人不開心

所以我手上很多案子都轉變成自主研習的方式

透過自行報名的形式自然可以刪選教師的動力問題

但是......(依舊是但是)

當我把這些有動力的夥伴凝聚起來之後我們要走去哪

(然後始終不參與的老師怎麼辦?)

跨校社群的形式在幾次聚會中逐步成形

部分教師回校後又能帶動學校社群的成長

(當然這是美好的狀態)

但也有部分教師仍然在教學現場中單打獨鬥

所以自主以後如何讓每個教師都得到後續的支援

正是我所苦惱的地方

所以您知道的

但是之後,還有好多但是......

(夢二研習,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大家心中的火繼續燒下去)

後記

自主、不自主,因為我們的思考不同

話說我上回談到薦派研習這檔事

讓某些夥伴以為我是為了研習報名人數過少而發牢騷

其實不是這樣的

我只是在咀嚼今年績優團隊審查委員給的建議

"那你們都讓老師選擇參與(自主研習),那要把雲林縣帶去哪呢?"

是的,我們是縣市輔導團

必須要考慮到全縣的走向

如果我們只有自主研習、到校支援

那麼就可能只看到願意參與的那個區塊

所以如果說自主研習是為了抓到願意嘗試的老師(深度)

那麼薦派研習除了政策性轉化外,還可傳達想法(廣度)

薦派研習的好,在於我可以強迫各校都要派人來

至於能不能被打動,當然就是課程的規劃

成就評量的題目很硬,能不能結合教材、會考讓考教結合

補救教學的現況差異大,能不能讓實務教師分享教學經驗

研習除了講座與實作外,能不能到現場去真正觀課、議課再實作

從去年到現在

雲林縣國語文走了幾次的自主研習呢?

104寒假 國中小學思達共同備課工作坊 兩天358人次

104週六 國中小學思達教學觀摩分享 132人次

104週三 老蘇創意語文與班級經營 125人次

105寒假 MAPS觀課議課實作工作坊 53人次(因為我們包車去爽文了)

105週六 閱讀推手短講分享會 91人次

105週六 雅晴老師備課工作坊 128人次(六天,我們居然上了六個週末,下半年還要再來3天)

這些活動裡,我們當然看到好多熟面孔、研習咖

但是也看到了某些學校開始團報,一個拉一個的參與度

所以當這些夥伴們都撒回各學校之後

我們能不能再替他們加些柴火呢?

當自燃人已經自己踏進研習場域

我們在透過薦派研習來點燃可燃人

讓他們有機會變成自燃人的搭檔

也許這樣的思維還是太行政(保守)

也許這樣的方式還是點不起不可燃人的動力

但如同那句老話

不做,就只是那樣

做了也許會不一樣

那我就只能在自己的能力內試著做做看

最後,我們團員決定自己先試試看

跨校自主社群的可能性

結合團員、縣內外夥伴一同對話

讓一切的一切,從眼前做起

延伸閱讀

沈政傑 沈政傑

沈政傑

雲林縣古坑鄉樟湖生態中小學班導師

不務正業的國文老師,自然組出身,卻選擇國文系為棲身之處;從事國文教學,卻又研究經學文字,只為了走自己想走的路。秉持著教育是使人向善、向上精神,試圖建立客製化的教學模式。 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而已;教育無他,惟愛與碎碎念而已。 2016年起,開始山居歲月,嘗試另一種教育的可能。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