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不懂「數學文字題」,是老師沒教到「關鍵」?——以轉轉樂「旋轉角」為例

為什麼你的孩子讀不懂數學文字題?如何破解「旋轉角」文字題?溫美玉老師以來自四上數學習作的題目「旋轉角」為例,用有趣、多元的方式,包裝深度的數學題目,達到最具效度的學習。

孩子讀不懂「數學文字題」,是老師沒教到「關鍵」?——以轉轉樂「旋轉角」為例

孩子讀不懂「數學文字題」,是老師沒教到「關鍵」?——以轉轉樂「旋轉角」為例

本文重點摘要

 

看【旋轉角圖】,請學生先用【文字】表述後,才進入【計算】,這是讀懂數學題目的訓練之一。

同理,看到【選轉角文字】,也要先【畫圖】,才進入【計算】。一來一往,就能讀懂數學題目。

這樣的「旋轉角」數學題目,你能讀懂嗎?

將吸管的一端放在量角器的中心點,邊對齊右邊的0度,先往逆時針方向旋轉77度,再往順時針方向旋轉35度,吸管會指向內圈多少度?

這題來自四上數學習作的題目,你讀懂了嗎?如果讀不懂,你會怎麼想?

兩手一攤,莫可奈何:「算了,我的孩子就是程度不行,閱讀理解也很爛!」

還是直接抨擊:「這什麼爛題目,連大人也讀不懂,真不知這些編輯在搞什麼?」

其實,不必這麼悲觀,也無需如此憤世嫉俗,我們該做的是教孩子如何「讀」題,然後學會「解」題。

這也是溫老師一直以來強調的數學學習方式,用有趣、多元的方式,包裝深度的數學題目,達到最具效度的學習。

與「量角器」初相識:「量角器」長怎樣?

正式進入「角度」教學前,發給每人一模一樣的量角器,邀請孩子仔細觀察量角器的構造,並回答以下問題:

  1. 看見了什麼?
  2. 量角器的功能是?
  3. 如何量角度?

孩子要直接畫量角器,或是把量角器貼在小白板上,兩種方式都隨意。接下來就是說明量角器的構造和功能。(可參考課本)

如下圖:

「旋轉角」知多少?

測量角度的教學,在此省略,直接跳到最困難的「旋轉角」教學:

1.定義:

「旋轉角」是指一條線段(始邊)繞一個端點旋轉後,將旋轉前、後的線段(始邊、終邊)及端點(旋轉中心)記錄下來後,所形成的形狀。

2.如下圖說明:

3.旋轉角的教學重點:

(1) 分辨「順時針」與「逆時針」(透過時鐘的觀察即可)

(2) 了解量角器與「順、逆時針」的關係

(3) 能以畫圖輔助,理解題意

【進入旋轉角教學】量角器「內外圈」的秘密

孩子藉由預習+看課本說明了解量角器的用法後,接下來一樣請孩子觀察內外圈的數字,判斷「順/逆時針」旋轉角大小時,分別要看內圈還是外圈?引導孩子從內外圈數字的變化找出答案:

外圈:0°~180°從左到右,是「順時針」

內圈:0°~180°從右到左,是「逆時針」(幫助記憶小撇步—「內」圈和「逆」時針注音都是ㄋ,所以是同一組)

利用小白板自己畫出來,孩子會更有印象,如下圖:

「圖形+文字說明」理解旋轉角的解題關鍵

「將吸管的一端放在量角器的中心點,邊對齊右邊的0度,先往逆時針方向旋轉77度,再往逆時針方向旋轉65度,吸管會指向內圈多少度?」的題目。

面對數學文字題,最常用的就是先「簡化文字」(摘述),再來就是轉化為「圖形」,有了文字+圖形後,便能輕易理解並解題。

  • 約定A線段=始邊;B線段=終邊
  • 確認始邊位置(量角器左邊0度或右邊0度),畫出A線段(始邊)
  • 畫出「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角度
  • 畫出B線段(終邊)
  • 確認+標示所要求的角度

看旋轉角的「圖形」→寫出旋轉角「文字題」

學習單1:

讀旋轉角「文字題」→ 畫出旋轉角的「圖形」

學習單2:

孩子不能只會將「文字→圖形」,若反過來給孩子「圖形」,也能將之化為「文字表述」的話,那學習就更加徹底。

讀數學題關鍵:文章摘重點、轉化圖像

數學題目一讀就懂,關鍵在文/圖,文章摘重點,再轉化為圖像。

越是複雜的數學概念或文字題,不該只讓孩子複製計算模組後,反覆做到熟練,更重要的應是讓孩子有「動手又動腦」。

上述教學歷程,溫老師帶著孩子抽絲剝繭,踏實地琢磨每一個環節(順向推論之外,還要逆向思考),如此以來,孩子就能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地突破「難題」,而且不怕讀數學題目!

更多數學教學、數學遊戲分享

讓孩子喜歡數學、對數學有興趣、不排斥數學,老師能怎麽做?除了數學教學分享,翻轉教育平台上也有老師們分享各式各樣的數學遊戲。

現在加入翻轉教育訂戶,全年暢讀翻轉教育全站每日不斷新增的教育分享文章,還有豐富教學資源,下載後即能應用於班上,每年還有多場名師擔任講師的免費線上研習。 

延伸閱讀

溫美玉 溫美玉

溫美玉

「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腦力集教學諮詢公司」CEO、南大附小退休教師。

相關出版品與教學輔具,請前往「溫美玉備課」精選館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