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展冒險家|陳又榕:我的科展研究很藝術

作者:諶淑婷(採訪整理) 圖片來源:陳又榕提供

▲低音管是陳又榕的拿手樂器,著迷於科展的她,也從來沒有放棄過音樂。

作者:諶淑婷(採訪整理)

圖片來源:陳又榕提供

從小就讀音樂班的陳又榕,未曾想過自己會跑去做科展,甚至一舉得到英特爾國際科展三等獎、還保送進入師大資訊工程系。從音樂班轉到普通班、再從普通班重新學習科學研究,陳又榕不怕懷疑的眼光,總是相信自己的選擇,永遠第二名的她,懂得走出名次和成績的迷宮,為自己冒險。

人算不如神算

選擇放下低音管(Bassoon)不走音樂這條路的那年,陳又榕才十五歲,要做出這個決定是艱難的,畢竟國小到國中一路都讀音樂班,尤其就讀的高雄新興國中音樂班實力堅強,全班二十四位學生就有十六位考上高雄市最頂尖的高雄中學音樂班,然而她卻選擇不再繼續讀音樂班。

這樣看似異常的決定卻來自於她對「科學」兩個字太著迷。音樂班因為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樂器,所以像是語文、數學和自然等正課的時間勢必要被壓縮,想當然自然課也就沒什麼時間做實驗。不過理化和生物老師還是非常認真上課,希望讓這些音樂班學生能夠好好看見科學的美。甚至在基測結束,不必再趕教學進度,老師還很用心的讓每一堂課都變成實驗課,這讓陳又榕對科學實驗產生好多想像,想要學習的衝動在她心裡鼓譟成歌,整日在腦海裡轟隆作響。

音樂班和一般入學考試不同,三到四月有術科考試、五月則是考基測,接著合計所有分數、再加權計分後才產出個人的成績排序,最後所有考生必須聚在會場,依照自己的成績排名,輪流上去親手「撕榜單」,當撕下的那一瞬間,就決定能不能進入理想的學校。

陳又榕左思右想:「如果我真的喜歡音樂,就算高中讀普通班,大學再考音樂系也可以,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別條路,畢竟音樂對我來說,雖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於是她沒有去撕榜,先和音樂這條路說再見。

「其實我媽媽很高興,剛出生時,她曾幫我算命,算命仙說我會讀音樂,但長大不會走這條路。媽媽也覺得我做什麼都可以。」相對於媽媽的樂天,爸爸可就不太高興了,畢竟已經花了七年的時間在音樂上,更別說投入的花費也不少,她只好安慰爸爸:「我如果繼續學音樂,你只會花更多錢啊!」

很明顯的,陳又榕遺傳了媽媽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不過這樣的人格特質並沒有讓她在考上高師大附中後,迅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剛開始調適的不太好,擔心有些同學以為音樂班都是大少爺、大小姐去讀的,覺得我是溫室裡的花朵,其實早就有公費的音樂班了,我家也不是有錢人。」

誤打誤撞

陳又榕也不習慣一週只有一堂音樂課。「以前音樂班每天幾乎音樂課,正課反而很少。而且以前我是學古典音樂,附中的音樂課是比較輕鬆、活潑,有編音樂劇或是學爵士鼓,雖然好玩、但也很徬徨。」畢竟當初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嘗試不一樣的路,但是下一個目標卻好像離自己還很遠。那段時間,回家後還是維持著練琴的習慣,心裡反覆的想著:「我的選擇真的正確嗎?」

「其實我是靠著拚命讀書來發泄心中的焦慮,直到遇見科展,才開始思考我到底想做什麼。」她笑著說。

高師大附中學風自由,高一下學期就可以選修學科,包括各國語言、戲劇寫作、進階數學、專題研究。音樂班待久了,陳又榕迫不及待要認識音樂以外的世界,她對「研究」兩字充滿熟悉,想起國中時的實驗課,所以便選了專題研究課,不過老實說根本對研究也沒概念,直到交件前三週,才在「愛女心切」的爸爸建議下進行燈光的研究。

「我爸是攝影師,家裡有很多燈,有些燈的光線看起來很黃,拍照後卻像自然光一樣很自然;如果要拍出白光,就要換成藍光或綠光。所以我把玩偶放在不同色版前拍照,向爸爸借色溫表測量,寫了些自以為了不起的研究內容,就交出去了。」這份被她形容「糟透了」的報告,卻在校內科展得到佳作。

遇見有緣人

到了全國賽,陳又榕的新手好運用光了,學校的物理老師簡聿成看過她的作品後,在比賽前私下告訴她沒有得獎的希望,要做好敗北的心理準備。果真如簡聿成預料,並沒有拿到任何名次,不過自己也沒有太沮喪,因為那時很迷《CSI犯罪現場》影集,會特別注意劇中的法醫角色,所以一心想讀醫學系,也對生物很感興趣,想知道人體如何運作、為什麼會有疾病等等。至於科展怎樣怎樣,也就沒有什麼大不了。

科展一結束,陳又榕就利用暑假剩餘的時間參加了醫學營。「結果醫學系和我的想像完全不同,我對醫學的認識其實來自於影集和一些自己的想像;但是參加醫學營後才發現醫生要背很多種專有名詞,而且還都是拉丁文。我的內心出現動搖,美夢一下子就被戳破。」到底是為了什麼一直辛苦唸書?開始想不起來放棄讀音樂班的初衷,好不容易抓住的目標卻又離了自己一大步。

「沒想到,簡聿成老師主動找上我,說他有一個題目放在心裡很久了,一直在等有緣人出現!」這個題目是和19世紀的點彩畫派有關,這個畫派的畫家只使用青、紅、黃、黑等四種顏色的色點,就可以完成一幅畫作。那麼問題來了,因為畫作上布滿無數多個色點,那麼究竟離畫多遠才是人眼最適合的觀看距離,距離多近會無法辨識圖畫內容呢?

這可是要研究畫作上的色彩、顏料成分、筆觸大小等等因素,陳又榕沒想到自己所愛的藝術也可以和科學碰出火花,於是高興的接下了這個有趣的新任務,恰巧學校來了一名交通大學光電所畢業的實習老師,他幫忙讓陳又榕到交大借用實驗室,以光譜儀測量顏色頻率、混色頻率等,這一連串的好運不僅讓陳又榕趕上10月份的臺灣國際科展,還一舉拿到物理科第二名。

隔年她從這個成果延伸出另一個研究數位影像觀賞距離的新題目,再次闖關臺灣國際科展,沒想到不但得到電腦科二等獎,還拿到了前往美國參加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的資格,在學校支持下,陳又榕在高三下學期請假三百四十二節,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準備。但她不是白白辛苦,在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得到資訊科學科三等獎的她,順利被保送至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系。

「大家都覺得我很白癡,為什麼不選臺清交?」陳又榕可是選擇界的老手,從音樂班、科展研究和醫學系志向,當中經驗可是滿滿,所以她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當時指導自己前往美國參賽的老師正是臺師大資工系主任李忠模,李忠模教授提供了優渥的入學獎學金,以及前往瑞典擔任一年交換學生的機會,而這個經歷就再度讓陳又榕有著嶄新的體悟。

陳又榕:科展不是在比實驗儀器多高級、指導教授多有名、或是做出博士級題目,而是在於你真心喜歡、願意花時間,才能從中得到成就感。

挑戰自己、挑戰別人

「我的人生至今有兩個轉折點,一次是離開音樂班,被老師罵笨,也不被同學理解;第二次是到瑞典讀書,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點,也發現了自己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如果不是天生冒險性格,她不會做出這些選擇,而這些選擇也塑造了新的自我。

就去冒險吧!先停止害怕失敗與錯誤,才不會因為怯步而帶來遺憾,陳又榕笑說:「你知道嗎?我從來沒有拿過第一名,無論是小時候的音樂比賽,或是各種科展比賽,我永遠都是第二名。」她相信這搞不好又是老天的安排,要自己走出名次與成績的迷宮,反正失敗後還是有下一次機會,畢竟做科展的那兩年,她可是經歷了幾千次的失敗,再多一次又何妨?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替未來尋找一顆星——來自科展的故事》,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