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那些王建民讓我們學到的事

《勇敢地為孩子改變》作者楊照提到,許多人常會把「台灣之光」王建民的故事描述成普通的勵志故事,但其實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他擁有的台灣人稀有的生命態度,持續調整自己心中的「至高標準」,這也是台灣教育目前缺乏培養孩子之處。

楊照:那些王建民讓我們學到的事。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楊照:那些王建民讓我們學到的事。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雖然台灣人喜歡稱他「台灣之光」,但我在王建民身上看到的,卻是很不台灣,很不像台灣人的部分,而且是這部分的特質,支撐著他能夠歷經黑暗谷底,重新回到美國職棒大聯盟場上。

王建民拙於言辭,不曾仔細解釋自己這些年的「心路歷程」,然而在一旁觀察他的人,包括德州農場和現在的皇家隊教練團,是這樣解釋他為什麼堅持不離開美國,不回台灣或轉到日本打棒球──因為他看過最好的,他在洋基隊時經歷了最高等級的棒球體驗,他無法忘懷這個至高的標準,所以他無論如何不願settle for less。

激勵他一直努力,甚至在這個行業的「高齡」階段,仍然鼓足勇氣徹底調整自己的,是這個心中的「至高標準」。那是近乎絕對的一條準繩,和這個運動場上的「至高標準」相比,其他的,包括掌聲與薪水,都沒那麼重要了。他拿自己身體的極限,持續和這個「至高標準」拉鋸抗衡,那是他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這正就是最不台灣的部分。

台灣的教育、台灣的主流社會價值,從來不教孩子「自我標準」,更不培養孩子在任何領域中去追求、去體會「至高標準」。我們教他們的,都是「外在標準」,別人如何評價你,給你幾分,給你什麼工作或怎樣的薪水,要他們養成習慣,依照這些「外在標準」調整自己的行為,那才叫「聰明」,那才叫「有前途」。

我們也從來不鼓勵孩子記取、追求任何知識或技能上的頂峰經驗。不是對別人炫耀,而是記在自己的心中、身體裡,成為一輩子的力量。那力量是「品味的執著」、「我知道這件事可以做到這麼好、這麼高,我知道自己曾經接近那個最好、最高的境界,我絕對不願忘掉這個經驗,我會用這個標準來衡量這個世界、衡量我自己,因而有些事我就再也不想做、再也不可能降低標準去做了。」

「至高標準」的堅持,是邁向成功的路

我多麼希望這一次,別再把王建民看成、講成一般、俗濫的勵志故事。我多麼希望許多台灣的孩子,能夠從王建民身上看到這份不一樣的堅持,好奇追索為什麼他如此看待棒球、看待大聯盟,如此選擇自己曲折跌宕的人生道路,因而有機會碰觸到這種在台灣稀有的生命態度──尊重自己內在「最高標準」傳來的渴望。

另外,我也多麼希望有人能認真地思考皇家隊教練解釋將王建民放入正式名單中所說的理由。他看重王建民的,不只是王建民未來球季中在場上會有怎樣的貢獻,這部分他不確定,但有另一件事卻是確定的,而且從將王建民放入名單時就開始發揮作用的─光是王建民在那裡,什麼話不用說、什麼事不用做,就已經給了隊上所有投手強大的壓力,逼他們更努力、更好。

他們不可能不察覺王建民是個可怕的competitor。連過去幾年那樣的重重困難都沒有辦法阻止王建民回到大聯盟投手丘上,也就意味著隊上任何投手的任何鬆懈散失,都會是王建民絕對不放過的機會。比球技、比體力,尤其比年紀,他們都可能贏過王建民,但若是要比意志力,他們誰都沒有把握能勝過王建民。

這是何等的智慧!關於人和關於管理的高等智慧。和我們很多人簡單、天真地看場上統計數字不同,一個大聯盟的教練看到的球員價值,有不同的面向、有複雜的團隊作用。這也是一種「至高標準」,一個我們應該努力去理解的層次。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勇敢地為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