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訊息的省思~先從孩子們所「感受」到的問題著手

一則訊息的省思~先從孩子們所「感受」到的問題著手

一則訊息的省思~先從孩子們所「感受」到的問題著手

        Barr, Barth, and Shermis1977)曾提出的社會科三大傳統,這三大傳統取向的社會科學習,其主要目的均可求得共識,即在涵養學生的公民資格;這三大傳統包括~第一個傳統:以傳遞公民資格模式教授社會科(Social Studies Taught as Citizenship Transmission;第二個傳統:以社會科學模式教授社會科(Social Studies Taught as Social Science;第三個傳統:以反省探究模式教授社會科(Social Studies Taught as Reflective Inquiry。上述三個傳統雖然都在進行學生的公民資格教育,但其對於「什麼是公民資格」也有歧異,因此,在「目的」、「方法」、「內容」等面向所展現出來的學習重點亦大不相同。

        後來國內陳麗華教授(2002)提出社會行動層次,可稱為社會科課程設計的第四個傳統。其教學歷程涵括前三個傳統,並可分為社區學習階段、社區探究階段,與社區行動階段等三個階段,尤其強調反省實踐(Reflective Praxis的社會行動力的培養,以增進學生的公民效能感(civic efficacy)。我將DFC的學習活動融入班上的社會學習領域,比較偏向「以反省實踐的模式教社會科」(Reflective Praxis Model,不過DFC的精神更強調以孩子所「感受」到的問題作為出發,所以一般教師在教學時間和進度有限的情況之下,就很容易產生「我要花多少時間來進行」的疑惑,老實說,我也很難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剛好最近有一位夥伴提出這樣的疑問(文中綠字是對方問題,橘字是我簡要的回覆)

翻轉教育訂戶專屬

NT365元/年

享受無限的文章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下載、教育研習活動。

立即訂閱

已是訂戶?用以下方式繼續

郭至和 郭至和

郭至和

台中市北屯區建功國小科任

郭至和老師(小和老師)服務於台中市建功國小,專長領域是社會學習領域、全球教育、鄉土教育、行動研究、統整課程等,教學即將進入第23年。 郭至和老師規劃設計國小三~六年級的全球化課程,並在任教的班級實施將近十年,透過閱讀教學及國語日報讀報活動,擴展學生的視野。另外,也時常規劃舉辦田野調查活動或戶外教學,希望走出教室的課本理論,透過實地的考察,主動發現家鄉所面臨的問題,培養孩子們愛鄉愛家的情懷,期許孩子們面對未來的世界能夠有「全球思維」,而且能「在地行動」。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