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C如何融入現有體制內學校課程?以一個簡單的「牽手」活動為例

DFC如何融入現有體制內學校課程?郭至和老師分享自己運用DFC於四年級綜合活動領域的班級教學之中,帶領國小中年級的孩子們以「牽手幸福一起走」故事為引導,並透過訪問活動達成教學活動目標。

DFC如何融入現有體制內學校課程?以一則簡單的寒假作業「牽手」活動為例。圖片提供:郭至和老師

DFC如何融入現有體制內學校課程?以一則簡單的寒假作業「牽手」活動為例。圖片提供:郭至和老師

本文重點摘要

為什麼要在教學中運用DFC?

在分享自己運用DFC於班級教學之中,常常有人會詢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在教學中運用DFC?而我也想藉由今年在班上剛完成的一個小DFC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經驗。

DFC (Design For Change)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活動在臺灣主要針對三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生,讓他們知道除了可以改變自己想要改變的問題之外,也能讓自身有所成長。DFC鼓勵孩子透過感受(Feel)、想像(Imagine)、實踐(Do)、分享(Share)四個步驟,希望透過孩童的雙眼觀察周遭事物,實踐課堂所學,進而在一週內時間做出改變周遭的行動,再藉由影像文字紀錄,將成果分享出去,透過網路平臺,讓全世界看見孩子創意的力量。

許多教育夥伴第一個問題就會問我:為什麼要在教學中運用DFC?在班上帶孩子進行DFC會不會加重負擔?一開始我只覺得DFC四個步驟簡單明瞭,比教學原理教科書中的許多教學法更容易理解和實施,而且DFC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尊重他人、培養同理心、團隊合作的精神與毅力,同時也會培養孩子們的溝通、反思、觀察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曾聽過許多教學現場的夥伴很認同DFC的理念,甚至把DFC的精神和步驟已經在自己的課堂中加以運用,只是最後沒再交出自己所進行故事的「影片」和「成果分享表」,至少這已經踏出第一步,願意讓孩子去發現自己生活周遭的問題,並透過資料的蒐集與思辨,找出可行的解決策略,進而付諸實踐與分享。

DFC要如何融入現有體制內學校課程?

以「牽手幸福一起走」這一則故事為例,主題內容看起來只是處理和家人、朋友之間的關係,或許有些人覺得這個主題的「範圍」是不是太小?但從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或許以國小中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卻是重要的,DFC就是強調以孩子生活週遭所面臨到的問題出發,孩子們有這樣的「感受」,身為輔導員(老師)當然不能去否定孩子們所察覺的。

如果輔導員為現職的教師,我們老師也不應把孩子們有「感受」到問題之後,交由他們「自生自滅」去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時候輔導員適時「鷹架支持」(scaffolding),在教室內的師生互動歷程中,教師扮演社會支持者的角色,將學習的責任漸漸轉移到孩子自己身上【可參考維高斯基(Vygotsky)的鷹架理論(Scaffolding Theory)】。

因此,從孩子們所「感受」的問題當中,輔導員(老師)適切的時間安排,就可以輕易的和現有課程結合。例如這一則故事安排在「寒假」中進行,正好巧妙的接續學校「綜合活動」課程上、下學期兩個單元之間,本活動與現有教材之關係圖如上圖。

在本校綜合活動課本教材(翰林版)四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我家大小事」活動2「家庭活動智多星」的活動目標是「探討自己參與家庭活動過程中的各種情形,計畫家庭活動並實際進行,藉以促進與家人的關係。」

另外,四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家庭休閒樂悠遊」活動目標包括「藉由故事引導,讓兒童分享自我寒假生活的安排,大致歸納出休閒活動之定義,並讓兒童分享自我與家人參與休閒活動的經驗與感想。」和「透過訪問活動,覺察個人與家人之間參與休閒活動的差異,並引導兒童學會化解參與各項家庭休閒活動時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一則故事時間的安排一方面可以在寒假「計畫家庭活動並實際進行,藉以促進與家人的關係。」

寒假中和家人透過「牽手」活動,進行「訪問活動,覺察個人與家人之間參與休閒活動的差異」另外一方面開學後,進行孩子之間寒假作業的互相觀摩,完成DFC的故事,「藉由故事引導,讓兒童分享自我寒假生活的安排,並讓兒童分享自我與家人參與休閒活動的經驗與感想。」

「牽手幸福一起走」的活動是這一組孩子們自己所「感受」到的問題,和課程綱要所強調注重「生活情境」是相同的,上、下學期兩個單元的分段能力指標同樣是「2-2-3 參與家庭事務,分享與家人休閒互動的經驗和感受。」這一組的故事正可以成為孩子們在寒假假期中「實踐」活動,所以輔導員(老師)要先熟悉現有教材的內容,做足備課的功夫,將孩子們所要完成的「故事」能夠「有機」的「融入」現有課程之內,相信DFC改變的力量也能在現有體制內學校產生「We Can」的奇妙效應!

DFC教學融入四年級校本課

圖片提供:郭至和老師

讓孩子們去改變自己所「感受」的問題

這一則故事是我帶班上各組孩子們進行DFC活動中最後一個完成的故事,老實說,一開始覺得這個故事主題很「普通」,方法策略很「平常、簡單」,再加上這是寒假中孩子們進行的活動,我也完全無法掌控寒假期間大家進行的如何,所以開學後不知要如何完成這個故事,甚至一度想要放棄這一則故事。

可是仔細和這一組孩子們一一看著班上同學們記錄表的內容,再欣賞一張張牽手的照片,他們決定要在短時間呈現這一則故事的影片,讓我看到孩子們不輕易放棄的精神。

陪著孩子們完成錄音,看完故事的影片慢慢完成,一般人看到影片的內容或許沒有很深刻的感覺,但我卻有著深深的感觸!原來最不起眼的主題,最簡單的方法策略之故事內容,不正是講述著我們最容易忽略和身邊最親密家人之間的關係,因為這些人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反而視而不見。

其中一位家長的話打動我內心的深處:「個人又因為工作繁忙,疏忽與孩子互動,又隨著孩子的年紀漸漸成長,牽手似乎也是一種奢望,⋯⋯」我們大人在外工作無論追求多大的成就,創造多大的事業,是否有多看一眼身邊最親近的人?

DFC教學活動「牽手」的家長回饋

圖片提供:郭至和老師

同樣的,帶了那麼多組的故事主題,無論是處理了跨國之間、社區之內等較大範圍的故事,班上最後這一個完成的故事雖然範圍小,卻回歸到人與人最基本的關係上,其實孩子們要求的並不多,或許是我們大人「要」的太多!

最後還要感謝「冒險部落」的家長和孩子們,提供那麼多精采的「牽手」照片,祝福大家一起幸福牽手往前走!

「牽手幸福一起走」故事影片:http://vlog.xuite.net/play/VnZXdnFNLTI2MzQ5MzEyLmZsdg 

延伸閱讀

郭至和 郭至和

郭至和

台中市北屯區建功國小科任

郭至和老師(小和老師)服務於台中市建功國小,專長領域是社會學習領域、全球教育、鄉土教育、行動研究、統整課程等,教學即將進入第23年。 郭至和老師規劃設計國小三~六年級的全球化課程,並在任教的班級實施將近十年,透過閱讀教學及國語日報讀報活動,擴展學生的視野。另外,也時常規劃舉辦田野調查活動或戶外教學,希望走出教室的課本理論,透過實地的考察,主動發現家鄉所面臨的問題,培養孩子們愛鄉愛家的情懷,期許孩子們面對未來的世界能夠有「全球思維」,而且能「在地行動」。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