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隻小蟲」看教師的「專業」

從「三隻小蟲」看教師的「專業」

從「三隻小蟲」看教師的「專業」

      「三隻小蟲」在客家電視台播出,是一齣有關大學昆蟲學系學生的連續劇,描述三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大生如同三隻迷途小蟲,在跌跌撞撞的成長過程中,最終找到人生方向。這一齣戲第一個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我喜歡找和自己背景完全不同的領域去打破自己現有的眼界,自己本身是學教育(社會科學)的,而這一齣是描述大學昆蟲學系(自然科學)學生求學的歷程,老實說我認不得幾隻昆蟲,像劇中蜻蜓的種類就讓我分不清楚,看看和自己不同領域的「專業」是如何養成的,至少不會只鎖在自己的小圈圈中以管窺天

        劇中三位主角個性鮮明,許睿丞(黃書維飾)是昆蟲系大三學生,熱情、開朗的超級行動派,考上昆蟲系的他即使對昆蟲抱有熱情,卻對未來一片茫然。楊瀛太(鍾政均飾)也是昆蟲系大三學生,他是冷面、重視邏輯的獨善其身派,聰明的瀛太從小就是資優生的代名詞,原以為能跟父親、哥哥一樣當上醫生的他,卻在推甄、指考中滑鐵盧,分發到昆蟲系,所以一直想轉系。陳冠強(李英宏飾)是昆蟲系大六學生,保守、雞婆的昆蟲本格派,要說對昆蟲的愛與熱情沒人可以贏過冠強,並立志要成為昆蟲系教授,卻因念書不拿手而延畢到大六。

        整齣戲前半段以三個人去找寶島蟬而引起的社會新聞事件為開頭,再回敘三位主角們從大一進入昆蟲系求學的歷程,所以每一集都可以看到不同昆蟲的特寫和介紹。

        在這一齣戲中,常常聽到「專業」一詞,從他們去除蟲到抓蜂,一邊看著這一齣戲,一邊讓我思考到底什麼是「專業」?從維基百科中對「專業」一詞的解釋:「專業」(英语:Profession,德语:Beruf,一種需要特殊教育訓練之後才能從事的職業,他們的主要工作通常是為其他人提供特別的技術顧問與服務。從事這種工作的人,稱為專業人士 專業人員 ,通常會以它為一種志業從這一個定義中可以看出,要成為所謂的「專業人士」或「專業人員」,先要經過一種需要「特殊教育訓練」之後,在這一齣戲中,昆蟲系系主任唐朗元(伊正飾),認真的朗元數十年如一日,一絲不苟的授課,並以同樣高標準要求修課同學,上課遲到,視同當掉,所以學生們給朗元起了「螳螂老妖」綽號。我自己本身也又在大學兼過課,所以我很好奇的是現在的大學教授能堅持以這樣「高標準要求修課同學」的有多少?

        第二個好奇的問題是看昆蟲系的知識養成背景,考試不只是紙筆測驗,還有實驗操作的部份,不曉得有沒有真正讀昆蟲系的大學生能告訴我這樣的養成階段和「現實」相差多少?

        尤其在睿丞和瀛太升大二準備選課的時候,冠強學長提供的意見~黃老的農業概論,每個禮拜英文閱讀三十頁起跳,昆蟲系創系以來,沒有人在他這堂課得到成績七十五分以上過真懷疑現在這樣教授的課有多少大學生趕去修?後來他們還是有選系主任「螳螂老妖」昆蟲分類學的課,評分標準是:課堂表現10%、期中及期末各20%、標本50050%,學期末要教500隻標本,少交一隻要扣總分的0.5或許這也有要達到戲劇的效果,但真正要分辨不同昆蟲的「分類」,的確是要經過一番「特殊教育訓練」

        大學昆蟲系有其「專業」的養成背景,其他如醫學系、法律系等也是一樣,但我們「教育系」的「專業」是什麼?尤其是國民小學的教師

        Shulman1987曾將教師知識區分為七種:1.學科內容知識;2.一般的專業知識;3.課程知識;4.學科教學知識;5.對於學習者及其特質的知識;6.對於教育環境的知識;7.對於教育目的、價值以及哲學及歷史背景的知識。Shulman而言,上述知識中最重要的是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這一類知識融合了學科內容與教學法,是教師對於特定主題或問題的組織、呈現或調適,使其配合不同學習者的興趣與能力。Grossman1994在其文章中也提到教師知識包括了六個領域: 1.內容知識,2.學習者和學習知識,3.普遍教學論知識,4.課程知識,5.背景知識以及6.知識本身。 或許想從這些教師專業知識能力來提昇教師專業的角色,而國內的研究在這方面也著墨許多,但真正在師資培育的過程又能算是國小教師專業養成的 「特殊教育訓練」 嗎?

        國小教師培育過程究竟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養成「專業」的能力?大學四年?或是不用一個學期即可?似乎在第一關「特殊教育訓練」就無法讓人覺得有何「特殊」之處,更何況是進入學校職場之後又要如何「為其他人提供特別的技術顧問與服務」?

        小學生的問題和學習好像當過父母(其實也不用生過孩子)的通通都可以來談,大家都可以成為「專家」,即使我身為小學老師,無論學歷再怎麼高,其「專業」形象還是很難建立,我記得自己的指導教授曾說過: 「取代性」 是專業建立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小學老師的「取代性」太容易了,今天我要公假外出,要找人代我的課還真的不難找,不過醫生請假,可以隨便找個人代班看診嗎?

        Cuban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關係比喻成鐵三角,認為所有其他教學和課程的決策最終和這個鐵三角有關(引自Clark1988)。所以現在許多教師也發現增加自己的教學知識與能力愈來愈重要,「翻轉教學」如火如荼的展開,「共備課程」也讓許多老師體認一起來增加自己教學能力的重要,這並不表示不「翻轉」或不「共備」的老師代表不專業,而是再去從不同的層面去思考教師的「專業」到底是什麼?

        「三隻小蟲」三個不同個性的主角在戲中追尋著各自不同的人生目標,我們身為教師也在自己的校園場域中追尋專業的成長,到底什麼樣的方式最好?就拿導演何昕明說過的一段話做結尾~人的壽命比蟲要長,煩惱也多一點,一生中都在不斷確認自己的狀態,遭受挫折,尋找最終蛻變的答案,卻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而我也在找尋自己對小學老師「專業」的答案!

※相關資料來源:

        Clark, R. W. (1988).  Who decides The basic policy issue.  In L. N. Tanner (Ed.), Critical issues in curriculum(pp.).  Chicago: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Grassman, P. L. (1994). Teachers’ Knowledge. In T. Hussen & Poselethwait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客家電視台「三隻小蟲」網站,http://www.marscreative.com.tw/HakkaTv/index.aspx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E5%B0%88%E6%A5%AD

郭至和 郭至和

郭至和

台中市北屯區建功國小科任

郭至和老師(小和老師)服務於台中市建功國小,專長領域是社會學習領域、全球教育、鄉土教育、行動研究、統整課程等,教學即將進入第23年。 郭至和老師規劃設計國小三~六年級的全球化課程,並在任教的班級實施將近十年,透過閱讀教學及國語日報讀報活動,擴展學生的視野。另外,也時常規劃舉辦田野調查活動或戶外教學,希望走出教室的課本理論,透過實地的考察,主動發現家鄉所面臨的問題,培養孩子們愛鄉愛家的情懷,期許孩子們面對未來的世界能夠有「全球思維」,而且能「在地行動」。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