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自傳」裡沒有自我,「歷程」裡沒有學習的升學與教學困境

高中學測過後,大學個人申請的面試即將登場。高中端的老師們最近可能都在忙著幫學生改自傳與模擬面試,大學端的老師們也準備要頭大,又要在大量差異不大的自傳及書審資料(未來的學習歷程檔)中,努力鑑別。面對高中生洋洋灑灑的文字,大學老師要如何知道其真實性? 以...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學測二階如火如荼展開,近日開放備審資料上傳,想必師生都在做最後衝刺。在海量的書審資料以及未來的學習歷程檔案準備,都會碰到「怎麼撰寫學習歷程反思」的課題,怎麼呈現才能出眾且保有真誠?大學教授將學生的學習心得分成6大類,供高中生做學習歷程參考範本。

高中學測過後,大學個人申請的面試即將登場。高中端的老師們最近可能都在忙著幫學生改自傳與模擬面試,大學端的老師們也準備要頭大,又要在大量差異不大的自傳及書審資料(未來的學習歷程檔)中,努力鑑別。面對高中生洋洋灑灑的文字,大學老師要如何知道其真實性?

以我多年幫大學生修改申請實習的自傳的經驗來看,發現即使讀了大學幾年,多數學生的自傳也還是長得很像、很淺,不敢有個人故事風味或對學習的想法。何況是高中生?

如果連大學老師都要費盡心思設計作業,才不會誘導一堆抄襲文字,高中老師難道不苦惱這件事?

教學創新,幫助學生寫出「又真又深」的學習歷程

我去年在一門大學社工系的必修課「社會福利行政」,實驗「給學生舞台」的教學法,結果發現效果奇佳。全班學生的「學習歷程」心得寫得超有個人風味,穿插扎實的舉例。比起一年前我讀到他們的自傳,其精采程度與真實感,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社會福利行政」這門課與「社工師」證照考試有關,對應考科是「社會工作管理」。坊間教科書很多種,我則是會把自己代表民間參與政府各級「性別平等」機制的經驗,融入教材。難得在大學裡,有這樣一門「教科書明確、考題明確、答案明確」的課程,像極了高中的公民、歷史或地理科,所以很適合拿來做教學創新。甚至將來高中依照108課綱所鼓勵的方向,新增深化社會科的選修課,如「人權與公民素養」、「法治社會與政府行政」、「社會觀感管理」等課程,也都很適合玩玩創新教學。

所謂「給學生舞台」的教學創新,是讓學生用「自學」展現主動性,用「教」來證明「學」得好,全班每人須上台教書約15分鐘,目標是培養學生這些能力:

1.養成輕省的行政習慣,便民便己。
2.體會數學與邏輯在社福行政上的妙用。
3.掌握與運用「性別主流化」的概念與工具。
4.倡議能力:讓「想的」、「說的」、「寫的」與「觀察到的」一樣厲害。
5.合作力:隨機組隊,皆能把彼此變成「神隊友」。
6.包容力:從「玻璃心」蛻變為「百毒不侵」,享受被幫助(得到建議)。

教學創新貴在設計

設計教學,就像設計任何遊戲一樣,原理不外是要讓「任務」看起來好玩、好解、搶分容易,又有挑戰及鑑別力。「給學生舞台」這項教學創新最須思考的是:如何幫助學生上台教學成功(包括簡報PPT與口語表達)?如何讓台上台下一路問答互動到底?

因此具體教學設計為:每組教學時間總長80分鐘(含問卷與回饋),故以4人一組為宜,全班隨機分組,每組選擇不同的教學主題。給學生簡單的「教學SOP」,且老師須示範教學幾次。SOP包括:課前提供讀物、課後成效分析、開場須說明為何此主題值得學習、須包含真實案例分析、需有問答互動,且正式上台教學的前兩週,須參加老師帶領的教練團排練。

人家是用考試引導教學,我是用評分引導價值觀。我設計了5項團隊指標與2項個人指標:
(一)主動學習與教學體驗:讓「台上得分率」等於「台下回答率」。
(二)問卷設計、整理與統計。
(三)簡報可信度。
(四)教學表現優秀。
(五)捍衛學習機會公平:唯有那些每位組員上台講話時間相當的組,才可得到此項分數。
(六)個人教、學成效分析與心得:教學體驗後2週內交,期末評選出佳作並公開(避免抄襲)。
(七)個人問答表現。
以上7項之外,我還給願意搶頭香上台的「勇夫」額外加分,結果想爭取的組多到必須抽籤。

「自傳」或「學習歷程」這樣寫,保證你出眾

回到本文題旨,其實大學老師想從「自傳」、「學習歷程檔」,甚至「面試」看到的是,高中生展現真實的學習胃口與深度洞見,所謂「潛力」。以下就用經歷了上述教學創新後大學生所寫的心得為例,說明學生的6大學習收穫類型,讓大家感受何謂真實與難得的學習胃口與深度洞見:

一、從教的過程,學更深

  • 「套回報告主題,我們尚不足以設計出能發人省思的問題。雖然我們曾在準備期,觀摩網路上補教名師的教學,但都是很制式的教學......這反映我們在教學互動方面的能力,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製作PPT時,每一張都要很謹慎,從字體到顏色到排版,也要一再重複檢查。接近報告時,在試講的過程中,我意外發現自己完全不會緊張。或許是先前自己邊製作PPT,邊重複練習的成果。」
  • 「以往只會注重自己講起來會不會順暢,但現在會開始注意簡報會不會讓台下的人無法理解、身障的學生會不會無法辨別,以及內容會不會搶走我們報告的專注力等。甚至會提前設想上台後,若沒有人給予回應時該如何馬上反應過來。」

二、學到比起說「客氣話」,如實建議幫助更大

  • 「平常填寫問卷,總會顧及教學者的面子,委婉寫下建議,如:有『部分』聽不太懂、『有些簡報』字太小等等;當自己身為教學者,只會想著『部分』是哪部分?『有些簡報』又是哪張簡報?也發現,這種沒有直言需改進地方的建議,其實沒有任何幫助。」
  • 「我會請室友聽我教學,倘若我解釋後她還是聽不懂,我就知道必須改變用詞,避免其他同學也無法理解。她也跟我分享,教學的重心不在介紹,而在於主題跟社會的關聯以及背後涵義。聽完後我馬上刪減不必要內容,不然同學們自己看課本就好。」
  •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排練,被點出十幾項可改進的問題。我記得當時幾乎被否定、簡報必須重做的挫敗感。不過在那之後,反而激起我的鬥志,開始更積極地想做得更好。」

三、學到「失敗」也有價值

  • 「正因我還是個大『學』生,在這次『教』的過程中,『學』到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真諦。教完當下,我覺得自己很丟臉。但轉念一想,未來報告一定會有答不出來的問題。如果沒有這次經驗,那麼丟的可能就不是臉而已。」
  • 「從問卷中發現,關於『教學者能在一開始引起我的學習動機』,這點是平均值中最低的。而我負責的就是開頭的部分。其實在台上就有發現,同學對這件新聞的反應沒有預期中熱烈,之後對這一點要多注意,不能過度假設同學的情況。」

四、學到「勇敢發問」及「教學互動」的價值

  • 「台灣教育傾向不主動發表的上課方式,我想我就是這種教育制度下的犧牲者。我討厭舉手發表想法,因為我害怕說錯話,被大家瞧不起,所以我都選擇沉默。但其實應該要有互動,透過發言更加理解課程內容,訓練口語組織能力跟表達能力。我現在最欠缺的就是這兩個部分,內心想的,無法透過訴說完整表達,我要努力多練習。」
  • 「以往的我不太會上課發問,害怕自己的問題被無視或取笑,所以上了這門課讓我對發問勇敢許多,『別害怕自己問出的問題不是問題,或許多數人也跟自己一樣,有所疑問』。教育者對學習者的互動重視也很重要,若能激發起台下勇於發問,或丟線索讓台下回答,不僅能聚焦在課堂、活絡場面,也能讓課程更平等,保障每人都有開口求知的權利。」

五、學到「不抱怨同儕」,讓團隊士氣正向循環

  • 「在準備報告時,遇到簡報版面錯誤、來不及做完、不知道要講什麼內容......等情況,我們都沒有互相責怪,反而一起構思內容,修正彼此的簡報。在發生問題時,我們不去埋怨對方,而是包容彼此,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 「這次報告讓我學到兩件事,第一就是和不熟的人合作,對未來是很有幫助的,因為進入職場後,我們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同事。第二個就是,在合作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或衝突該如何解決。」

六、學到理解老師的「當頭棒喝」

  • 「直到打心得前,我還是不諒解老師,為什麼沒把受眾及題目講清楚,讓我們報告前非常辛苦。但這樣的過程讓我們學到理論外的東西,怎麼從無到有發想議題,這是比較難能可貴的。」
  • 「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建議使我受益良多,在教學時,應清楚區隔何者是專家資訊何者是自己的推論和評價。雖然我們在簡報都有附資料來源,但也會在簡報加上自己的想法,這樣可能讓聽眾誤會,把報告者的觀點以為是資料來源。」
  • 「最大的收穫來自模擬教學時,老師的一句話『你們是以誰的立場來闡述這個議題』點醒了我。在整理資料時,我們總想著老師要的是什麼?於是所有方向都朝向蒐集資料、佐證論述等等。但當轉換成不同身分者的角度思考,雖然是同樣的資料,但看到卻是不一樣的面向,會讓我們進而思考,該以何種方式傳遞訊息,讓聽眾可以感同身受。」

教學創新不貴,但教學相長可貴

教學創新不花錢,唯一的風險是老師可能會被學生討厭。但若不翻轉教和學方式,延續現狀只是讓臺灣多數孩子繼續在升學過程中,習得「分數競爭、你死我活、人人是敵、自我渺小、不問不答、面子至上」的心態,也無深刻地學習。

本文舉的學生心得例子應足以證明,唯有教學創新,才可能讓臺灣學生人生首次體驗到,自主探索新事物的學習感覺,以及理性分析資訊的批判能力,與接受建議、質疑的包容力與自信。這些能力,我相信不只是大學教授希望在高中生的「自傳」或「學習歷程檔案」上看見,更是整個臺灣社會都期待在新世代每個孩子身上看見的。希望更多老師願意在孩子更早的人生,就帶給他們有感的「教/學」創新體驗!

延伸閱讀

王品 王品

王品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現職為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PhD博士。研究專長為「性別平等與長期照顧政策」、「跨文化老年研究」。社會服務包括擔任「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副召集人,曾任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委員(2016-2018年),交通部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2016-2018年)、內政部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2019-2021年)。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