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冷知識之5】為什麼要提早到校早自習?上課時間是誰訂的?

趕著孩子起床、吃早餐、趕著把孩子送到學校,許多家庭上學日早上都要經歷這場大亂鬥。但不知道家長或孩子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學校的第一堂正課是8:30左右開始,學生卻得要早了快半小時到校?上課時間是誰制定的?

▲ 施雲心製作

▲ 施雲心製作

本文重點摘要

「快一點我們要遲到了!」開學了,許多家庭又得展開「早晨之戰」。為了趕在7:50到學校,催著孩子起床、吃早餐、出門上學,有時連爸媽自己都睡不飽,覺得心很累。明明第一堂課是8:30左右才開始,為什麼一定要那麼早到校?上課時間是誰訂的?

開學了,你家的「早晨戰爭」也開始了嗎?趕著孩子起床、吃早餐、趕著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日早上都要經歷這場大亂鬥。但不知道家長或孩子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學校的第一堂正課是8:30左右開始,學生卻得要早了快半小時到校?上課時間是誰制定的?

其實,不只是現代學生要早早起床上學。在正課之前學生就到學校準備、也就是被稱做「早自習」的設計,日治時期就有了。

《圖解臺灣教育史》作者之一的蔡元隆回覆,早自習源自日治時期,「自習」在當時是指在上課前給學生時間複習課業或靜下心做自己的事,廣義來說又可以稱做早自習或晚自習。當時學制裡並沒有法規硬性規定這樣的作法,通常公、小學校會自行訂立,而目前教育史也沒有系統地談到「早自習」這個名詞。

清早就睡眼矇矓地出門上學、也可能是許多家長學生時代的回憶。建中歷史老師黃春木憶起,1988年他在當兵時,就看過火車站前排了高中生路隊,還有教官在管理秩序。他提到,高中不是學區制,因此早年許多跨區就讀的學生,例如讀新竹高中、但家住苗栗的學生,可能5點多就要搭火車趕到新竹火車站,再從新竹火車站排路隊到學校。

延後上學 ─ 爭議不斷的難解題

能不能將上課時間延後,讓學生睡飽一點?這也是「老議題」了。2015年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就在議會提出「延後上學」的主張,希望將國小到校時間延後到8點半,國中、高中則為8點,讓學生多睡一點,表示「睡飽才有助於學習」。

2017年也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希望將高中及國中小上課時間改為9:00到15:00,提案人指出台灣的上課時間長,加上補習,學生一天只能睡5~7小時,導致在校無法專心、睡眠不足也影響發育。

此提案引起熱烈討論,同意者認為孩子真的睡太少、沒精神上課,但也有持不同意見的認為若是上課時間改變了,家長的上班時間是否也要跟著改?孩子下課家長還在上班,是否又要花錢送安親班?正反方意見交錯,也凸顯了這個議題形成共識的困難。

當時教育部回應,國中小在校作息時間由學校依地方政府訂定的「國民中小學學生在校時間」規定自行安排。高中部分雖屬教育部權責,但因考量課綱規定的授課時間、學生學力、家長接送等狀況,需再審慎研究。

北市學校延後上學,怎麼做到?

2017年北市教育局推出「延後到校方案」,直至這學期共有5所國中小參與。其中、民族國小花了2年的時間,逐漸從每周1天延後到校、調整到學生每天8:20到校即可。

校長黃耀農分享,要推動延後到校,學校需要想好配套。他舉例,雖然延後上學時間,但也沒有規定學生不能早到校,有些學生還是會在7:40左右到,便也需要導護崗看照學生上學安全,但也不好讓導護崗從7:30左右站到8:20、將近一小時,因此學校便另外招募家長志工協助。當有充足的人力,學校也才能夠放手全面實施延後上學。

黃耀農表示,有家長回饋延後上學是「功德一件」,因為早上不必再跟孩子大眼瞪小眼、催來催去,孩子也能在家裡好好吃早餐,也減少發生孩子帶早餐到學校,沒吃完就塞抽屜,引來老鼠、散發異味的慘劇。「(多)這半小時,會在家裡產生很微妙的變化,」黃耀農說。

事實上,許多學前托育機構也因為配合家長到園時間不一,即安排「早托」、「延托」時段,由教師輪值,將需要較早到園的孩子集中托育,照顧的人力也採取彈性上下班:早到的老師早下班,晚到的晚下班。

由此可見,延後上學不是做不到,是方法的問題,值得教育當局思考。但在規定無法改變之前,家長還是自求多福,從幫孩子建立規律作息做起。

延伸閱讀

許家齊 許家齊

許家齊

親子天下

媒體中心企劃。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